浅蓝色的特质(紫色蓝绿色)(1)

蓝绿色的能量连结到卡尔.荣格所描述的集体无意识,每个人都触碰得到意识的河流,这个河流持有每个人的相关资料。集体无意识与个体化的过程和内在旅程是相似对应的。在内在旅程中,我们连结到某样比我们自己还伟大的东西,与集体或宇宙意识有关的某样东西。

这个瓶子与新讯息有关,也和我们的情感生活有关。新讯息是由宇宙/集体意识而来的,并可透过此被接受。如果我们能够连结到蓝绿能量,并将它呈现于对世界的服务之中,集体灵性化便会发生。

新的讯息“我是谁?”的问题中升起,那是一个从阿南肯达能量中心延伸的问题。新的讯息告诉我们要透过生命的感受面,与我们心中有创意的沟通接触,并运用我们内在深处的能量来转化我们的想法。

这瓶油对于沟通有困难或是无法表达自己感受的人,或是容易怀疑,或是无法感到悲伤或伤心过程的人都有帮助。

浅蓝色的特质(紫色蓝绿色)(2)

你无法阻止鸟儿从你的头顶飞过,但却可以阻止鸟儿在你的头上筑巢。

玛丽午夜惊醒,心脏怦怦乱跳。是不是有人打开了厨房的门?哦,那是下水道发出的声音。丈夫在她的身边轻轻地打着鼾。然而,她在黑暗里却觉得如此孤独,大脑开始飞速运转。她没能再入睡,舒适地做个美梦;相反,她会睁着双眼在床上躺几个小时,观看脑海里一组没完没了的幻灯片,上面播放着她整天担忧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两个孩子正挣扎着度过青春期;丈夫可能会丢掉工作,她将成为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年迈的父母需要的照顾,超过了他们固定收入所能提供的帮助;而房子,变成了他们永远也爬不出来的房子 “ 钱窟窿”。

玛丽问心理医生:“我怎样才能结束这一切?我怎样才能停止担心这些我们不得不做的事情?她希望自己能控制自己的思想,想变得更加放松和自信。我想让自己觉得一切会变好,这样就不会时刻感觉生活在危机里。

我们都希望在早晨睁开双眼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希望和愉悦。我们希望干劲十足地度过有意义的一天,不被那些令人消沉的可能性和随着即将到来的阻碍而来的恐惧所干扰。

我们所居住和劳作的这个残酷无情的世界,总是让我们的大脑处于持续紧张和焦虑的状态。而这种强烈的应激反应,可能会引发心脏病和癌症,降低免疫力。每天,你所想,所感和相信的东西,都会影响你体内的基因表达。你是你自己的基因工程师。你可以影响到你的健康,寿命,以及你的疾病和退化。无须学会调节你身体的内部环境,你就可以触发身体里有毒的化学过程,而这些过程产生的后果是毁灭性。DNA 不代表命运,但消极的想法却真的可以激活1200个压力基因中的任何一个。 而多数这样的基因能够导致慢性病,抑郁症和绝望症。

让我们在生活的过程产生焦虑感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倾向于察觉威胁,相比正面信息,它对负面信息的反应更加强烈。我们往往对负面情绪关注得更多:恐惧,不确定性和怀疑。这就是我们大脑的“负面倾向”。

大脑的反应速度非常快,它会在瞬间告诉你这个人是否值得信任,哪怕你在意识里还未看清对方的相貌。大脑的这种知觉能力和控制恐惧,焦虑的能力紧密相连。当你确认某人是可靠的,你就会觉得很平静。确认某人不可信时,你就会感觉受到威胁,觉得很焦虑。

焦虑往往让你困在对现实或幻想的担忧和不确定里,武断地做出消极判断,无法中途暂停,并对现实进行反思。

这样的躁动使你不停地想要解决问题,寻求出路,却未想到过寻找轻松和解脱。如果你身处焦虑状态,会发现自己一直在试图寻找所有可能会变得糟糕的事情,有一句古老的谚语:有备而无患。如果你想要将事情做好,那你必须靠自己。不要相信任何人。

这样的生活方式问题在于,你永远不会觉得已经做好充分准备来迎接幻想中的糟糕结果,所以你依旧在不停地焦虑。

浅蓝色的特质(紫色蓝绿色)(3)

一起来认识一下焦虑。焦虑的核心问题是担心,是对未来感到没有把握的一种感受。比如担心失业,担心发生交通事故,担心得重病,担心买不起房,担心不够花。焦虑是个体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的危险或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产生于危险不明确而又会来临时,人们对危险持有警戒态度,并伴随无助,不安,紧张,忧虑等心理状态。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状态 -- 焦虑如同喜怒哀乐一样,是人们共有的一种基本的情绪状态,只是这种情绪是不愉快的,是消极的。如提心吊胆,感到身心不安等,甚至会有末日降临的感觉。

2. 焦虑是一种综合的情绪体验 - 它是由紧张,不安,忧虑,烦恼,恐惧等多重感受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复合性情绪反应,是一种综合的情绪体验。

3. 焦虑是一种具有不确定性的情绪状态 - 是一种指向未来的具有不确定性的情绪状态,它意味着某种威胁或者危险即将到来或者将要发生,但实际上没有任何威胁或危险, 即此时的焦虑属于“无中生有”;或者用合理的标准来衡量时,诱发焦虑的事情与焦虑的程度不相符,即表现得“小题大做。”

4. 焦虑会引起行为异常以及身体不适,常见表现有:行为异常,来回走动,小动作增多,表情紧张,姿势僵硬,坐卧不安等。身体不适,胸闷发紧,嗓子发堵,呼吸困难,全身无力等。身体功能障碍出汗,颤抖,呕吐,尿急,尿频,心悸,头晕等。焦虑还会引发失眠,梦魇等,或表现为胃肠不适,消化功能紊乱等。焦虑是一种主观感受,你将注意力放在哪里,你的精力和情感就会投入到哪里。

它有常见的几种类型:

1. 特定恐惧症 -- 指对某些特定事物或情形感到恐惧,如电梯,飞机,雷电,黑暗,某些动物等。患者潜意识中认为这些事物是不安全的,如电梯可能坠落,飞机可能坠毁,雷电可能伤到人等,于是他们便会避免与其接触。

2. 惊恐发作 -- 也称为急性焦虑,即在无明显原因或无特殊情境的条件下,患者在生理或心理上突然出现恐惧的反应。伴随的典型表现有心悸,眩晕,出汗,颤抖,腰膝无力,呼吸困难,出现失控感或濒死感等。

3. 强迫症 -- 是一组以强迫性思维和强迫性行为为主要表现的焦虑症状。很多强迫症患者都会产生“我控制不了我自己”的想法。强迫性思维是思想层面上的表现,即脑中经常反复出现令人感到困扰的想法或画面,如经常怀疑门窗未关紧,怀疑水龙头未关好,怀疑自己要失控等。

4. 广泛性焦虑症 -- 这也是比较常见的,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对各种事情产生广泛而持久的过度焦虑,表现为持续性的紧张不巡,并趋向于慢性过程。这种类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神经质”。 这种患者容易出现一些异常的表现, 如失眠,坐立不安,颤抖,出汗过多,心悸,气短,尿频,肌肉紧张等。

5. 创伤后应激障碍 - PTSD 是指个体在经历某种威胁或伤害后而出现的过度恐惧,是一种经历创伤后的心理失衡状态。创伤者往往具有令人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如被抢劫,被强奸,遭受身体暴力,发生交通事故,经历地震等。

6. 社交恐惧症 -- 主要指对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过度担心,紧张和害怕的焦虑情绪。

焦虑障碍是最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大约对8.3%的人口有影响。若不能直面自己的焦虑,及时,有效地加以处理,它只会有增无减;若无视它,也就无法将它转化成对当下或日常活动有用的力量。”

浅蓝色的特质(紫色蓝绿色)(4)

让人们产生焦虑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恐惧,过度认知的思维方式, 一个人不当的认识模式 -- 比如爱走极端, 十分绝对,处事消极,总是看到生活中消极的一面,自动忽略积极的一面,认为自己的生活没有希望。思维固化,疑心重,放大错误,对自己的道德和完美主义,还有环境的变化也会引起焦虑。

我们大多数人不喜欢变化,变化会让我们变得缺乏安全感,变得紧张不安,从而感到焦虑。 太多的变化会击垮一个人,让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濒临崩溃的边缘。

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说:“真正妨碍人们的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对事情的看法。”你的大脑会绑架你的情绪, 一点挫折与意外可能会因为你的消极思维方式而让你变得焦虑不安。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你内心的循环可能就会失控:一开始是因为威胁或危险而焦虑,但是恐惧会让你过度反应,使情况变得更糟,这样你自己就会更加焦虑,如此恶性循环,焦虑便会一直影响你的生活。

焦虑会很容易引起扭曲的思维方式。想像一下,交通高峰期两个人坐在走走停停的汽车里。一个人觉得自己陷入困境,于是对自己说:“我受不了!” 我得离开这儿!” “我为什么要走这么远的路上下班呢?”这个人感受的就是焦虑,愤怒和沮丧。另一个人觉得这是一个机会,让他可以会舒舒服服地坐一会儿,放松一下,听听音乐,于是他告诉自己:“不如趁机放松一下,反正都堵着呢,慢慢走吧!”“我可以做做腹式呼吸,听听音乐,放松放松。”这个人感受到的就是平静和放松。

这个例子中的两个人所处的环境完全相同,但感受却截然不同。究其原因,是每个个体的内心独白或自我对话不同。

事实表明,我们在某种情况下对自己所说的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情绪和感受。 通常,我们很快很自然地说出一句话, 这个过程如此快速自然以致自己都没察觉,因此就以为是外界环境让我们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受。但实际上,决定我们感受的不是我们经历了什么,而是我们对所经历之后的理解和看法。

我们需要为自己的感受负主要责任。

灾难性思维是容易导致焦虑的思维方式。比如,帆船漏了小洞就认为船肯定要沉,感到疲劳就以为自己得了癌症,经济稍有下滑就觉得自己很快要失业,要露宿街头。 如果我滑雪时摔断腿怎么办? 如果我坐的飞机被劫持怎么办? 如果我儿子吸毒怎么办?如果我出车祸怎么办? 如果我考试不及格被迫退学怎么办?

灾难化思维形成的原因是过高估计消极后果发生的可能性和过低估计自己应对消极后果的能力。

当出现灾难性思维时,要学会扭转自己的思维, 用符合现实的想法取代扭曲的观点。

给大家举个例子:

过去几年经济收缩,失业人数激增,如果我失业了付不起房租怎么办?

这里的扭曲思维:经济衰退会导致我失业,以及 “失业会让我一贫如洗,无依无靠。”

现实思维:我失业的概率有多大?假设我真的失业了,我真的会无家可归吗? 我真的会一蹶不振吗?没有迹象表明我所在的公司有财务困难。 即使我失业了,我也有办法应对。 现在大多数人都有工作,我也能再找到工作。。。。

质疑和对抗让人产生恐惧的灾难化思维方式,一言以蔽之,就是思考问题要多从现实出发,少一些焦虑。

浅蓝色的特质(紫色蓝绿色)(5)

由焦虑所引发的其实就是我们一系列的大脑情感短路的反应。 这里给大家讲一下我们的情感和认知脑。

我们人脑主要由两部份组成。 一部份是“边缘叶脑”,它也是我们所说的情感脑。(控制我们的情感)此外我们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边缘叶脑周围又形成了一个更新的脑层,这就是“大脑新皮层。”(控制我们的认知) 我们把“边缘叶脑” 称为脑中脑。 在我们边缘叶脑的一些核心区域,比如说杏仁体中心区域,神经元似乎杂乱无章地混合在一起。

情感脑是最初发展而来,它处理信息的方式比认知脑原始许多,但更加迅速和敏捷。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时不时面临大型动物比如狮子和老虎的袭击,一发现风吹草动,情感脑的杏仁核马上发出指令,我们祖先立刻逃跑,依靠这个最原始的情感脑我们人类得以生存下来,否则我们人类早就像恐龙一样灭绝了。

边缘叶脑是一个不断接受身体各部份发来的信息的指挥部。接受信息后,边缘叶脑会调控身体的生理平衡。呼吸,心率,血压,胃口,睡眠,性欲,荷尔蒙分泌物,甚至免疫系统都听它安排。边缘叶脑似乎在于维持不同功能协调的稳定运作。

我们把各生理机能协调稳定的状态命名为“体内平衡”(HOMEOSTASIS)。多亏了动态平衡我们才能维持生命。

我们情绪的产生只是源于大脑在有意识地通过一系列大量生理反应监督并不断调整人体生物系统,使其适应身体内部和外部环境的要求。 因此情感脑和身体的关系几乎比与认知脑的关系更加亲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更容易通过肢体表达情感,而非语言。

新皮层脑(认识脑)是最晚进化的脑层,它构成脑部的表层。 大脑新皮层由六层不同的神经元组成,十分寻常而且组织有序,就像微处理器一样能完美地处理信息。它位于我们眼睛的上方,被称为“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它主要负责控制注意力,集中力,对冲动和本能的克制,社会关系 的调整,以及道德规范。 大脑新皮层能让我们根据那些不能被双眼看见或双用触碰到的,只存在于心中的“画面”计划未来。

两个大脑 - 情感脑和认知脑几乎同时接收外界信息。 它们要么合作,要么竞争来控制我们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它们之间的关系 -- 合作和竞争决定了我们的感受,我们和世界的关系以及和他人的关系。 当大脑矛盾不断时,不论方式如何,我们都不会开心。 而当情感脑和认知脑合作时,恰恰相反我们会感觉内在的平静。

而当我们感觉焦虑,抑郁,担忧时,就是我们的两个大脑起冲突,耶鲁大学的岶特里夏.高曼.拉奇克博士(PATRICIA GOLDMAN RAKIC) 通过实验证明了情感脑能让前额叶皮质停止工作。在压力之下,前额叶皮质丧失了做出反应和控制行为的能力。当情感脑对认知脑的掌控开始影响了我们的心理机能。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做出的行动也对长期利益造成影响。这时我们常说一个人“太情绪化”或者甚至“不理性。”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和焦虑症(ANXIETY ATTACK) ,恐慌症(PANIC ATTACK)也是就我们头脑短路。边缘叶脑(情感脑)突然控制了所有身体机能,患者心跳过快,胃紧缩,手脚颤抖,整个身体流汗不止。 同时,大量分泌的肾上腺素使认知功能全面瘫痪。

人类多亏进化了认知脑得以控制我们的情绪,因为它,我们才不会变成受制于情绪的可怜之人。不过认知控制(COGNITIVE CONTROL ) 是一柄双刃剑。如果使用过度,它可能没有接收情感脑的求救。我们经常看到,童年时的情感不被接纳的人长大后也会过多的压抑自己的情绪,并对自己的人生产生负面影响。

浅蓝色的特质(紫色蓝绿色)(6)

多余的情绪控制可能会塑造一种不够“感性”的性格。大脑若不考虑情绪信息就会出现问题。一方面,如果我们没有“内心深处”的偏好,也就是发自内心或“本能”地更加喜爱某物 - 我们通常难以进行诀择。情感脑会引发情绪“发自肺腑”的共鸣。

如果过度压抑情感,即使脑部完好无损,我们也会有严重的健康问题。如果情感脑和认知脑分离,我们会没法听到边缘叶脑发出的小小警钟。

比方说,我们总是能找到一堆理由来维持一段与我们本质价值观相冲突,让我们抑郁不已的婚烟或是职场生活,让它日复一日地苟延喘下去。但是我们对这潜在痛苦的漠视不会停止它对我们造成的折磨。 由于情感脑和身体互相影响,无路可走的痛苦会通过身体表现出来。什么无法解释的疲惫,高血压,长期感冒及感染,心脏病,肠疾以及皮肤问题等等。。。。

研究表明,认知脑压抑负面情绪比这些情绪本身对我们的心脏和动脉造成的负担更大。

要和谐地生活在人类社会,我们需要找到并维持平衡。这指的是我们即刻,本能的情绪反应和保护我们长期社会关系的理性反应之间的平衡状态。当两个系统不断合作时,情感智力能最好表现出来。在这种状态下,我们自然地沉浸在我们的思绪,决定和行动中,而无需注意它们。每一刻我们都知道应该做出什么决定。我们毫不费力地追求目标,自然而然地聚精会神,我们的情感脑和认知脑完美的和谐状态:情感脑提供能量和指引,认知脑贯彻并实现它。

我们通常所说的情感智力就是指两个脑的平衡运作,情感智力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培养。学着如何管理我们的情绪,改善我们和他人的关系,永远不会太晚。

关于情绪疗法,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方法:

通过学习调整我们的心率,我们能够学习处理压力,控制焦虑并最大化我们的活力。

“再见,” 狐狸说,“这就是我的秘密。很简单,那就是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 《小王子》 (THE LITTLE PRINCE)

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曾说,他只为音乐而活。他终止了在柏林爱乐乐团长达30年的指挥生涯后便去世了。奥地利的心理学家在他去世前12年从事各种活动时仔细观察过他的心脏活动。他们发现冯.卡拉扬指挥贝多芬的《莱奥诺拉第三号序曲》中的某一激动人心的乐章时,他的心率波动最大。实际上,他只需要再听一遍这乐章就能让心章重新跳动起来。卡拉扬的心脏完全奉献给了音乐,所以当大师放弃音乐时,心脏也停止跳动了。

我们都经常听到年老邻居在妻子死后几个月就随她而去的故事?或是谁家的婶婶在白发人送黑发人后也溘然长逝?我们常说他们是“心碎而死。”

我们要能把这些事件当成一个科学的事件来看待。当我们的情感脑处于紊乱状态时,心脏也会患病,没法正常运作。情感脑和心脏的关系是互相作用的,心脏的正常运转对大脑也很重要。

若世上有一种药能让彼此紧密联系的心脏和大脑和谐共处,它可能也会有利于整个身体。 这奇药可能可以减缓衰老,减轻压力和疲劳,克服焦虑,并且让我们免受压力折磨。

我们通过身体感知情绪,而非大脑。我们常说“心都跳到嗓子眼了?”我们说“身心轻松”等等。不过科学家们发现消化系统和心脏也有它们自己的工作网络,由成千上万的神经元构成,就像是身体里的“小脑”。与大脑总部的各种区域,这些消化系统和心脏的大脑部分也有它们自己的感受能力。它们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但是这些神经元组织也能根据感受调整行动,甚至根据经验来改变反应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创造自己的回忆。

除了拥有半自主的神经元网络外,心脏还是个小小的荷尔蒙工厂。它自己供应肾上腺素,并在需要时释放它们以全力工作,心脏还会释放催产素(OXYTOCIN), 这种对于人类哺乳类动物都是可以直接作用于大脑。最后,心脏会通过自身电磁场的变化影响生物的整个身体,在体外好几英尺就能检测到。

心脏能够理解,能够感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甚至能自主行动。当它表达自我时,会影响整个身体的生理机能包括大脑。

浅蓝色的特质(紫色蓝绿色)(7)

控制情绪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平衡好情感脑和心脏的“小脑”之间的关系。通过学习控制自己的心脏,我们会懂得如何控制我们的情感脑。我们的自主边缘神经系统(AUTONOMIC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由两个分支组成,从情感脑蔓延至全身。交感神经系统决定身体的“战斗还是逃跑”,总之它是负责焦虑和紧张,而另一支副交感神经系统是负责情绪的平静,通过释放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能使人放松,冷静并减缓心跳。

这两个系统要一直处于平衡状态,我们才能正常工作并变得强大。由情感脑蔓延至全身自主边缘系统神经元网络与我们的心脏小脑紧密相连,“交感神经”分支让心脏加速,激活情感脑;“副交感神经”分支让心脏和情感脑踩刹车。

心脏还会发送神经纤维至调节大脑活动的颅底。心脏“小脑”不仅释放荷尔蒙,调控血压和影响身体的磁场,它还能通过这些直接的情绪联结来影响情感脑。心脏失衡会立刻影响情感脑。

正常心率的恒常变异性正好体现了情感脑和心脏的联系。由于自主神经系统的两大分支一直处于和谐的平衡状态,所以他们一直处在心跳不断加快和减慢的过程中。心率变异性是心脏刹车器和加速器,因而也是我们整个生理系统正常运转的标志。

心率失常,我们常说“心动过速”,即突然剧烈的,持续数分钟的心跳加速,或者伴随焦虑症而来的反常心率才是心脏反常的症状,心脏那时不再对副交感神经刹车做出反应。

心脏节奏变化模式 -- 无序和协调。从出生(心率变异性最强时)到临死时(心率变异性最弱时),我们的心率每年下降3%.,一点一点地,我们的生理机能变得越来越不灵活,也越来越难以适应我们周遭的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变化。当身体长期处于压力,紧张和焦虑的时候,当我们学不会给自己踩刹车时,我们身体机能以这样的方式运转数十年,生理机能就会下降。心率变异性下降预示着高死亡率。当心率变异性停止上,心脏不再对我们的情绪做出反应时,死亡就不远了。

长期压力带来的焦虑和抑郁,会导致身体出现问题,如失眠,生皱纹,高血压,心悸,背痛,皮肤和消化系统出现问题,慢性感染,不孕不育等,长期压力还会影响我们易怒,丧失聆听他人的能力,注意力低下,做事半途而废而且缺乏团队精神。

在这样环境下,人们总是说:“要是我们能改变环境,我就会更自信,我的身体也会更好。” 我们咬紧牙关,坚持到底。我们期待周未或假期。我们梦想着以后更美好的日子。。。 我毕业后,我跳槽后,孩子们离家后,我离开退体后,,,, 一切都会变好的。。。。 不幸的是,这样的的事情很少发生,生活总是不那么尽如人意。 我们梦想着,沿着眼前的这条路再走一会儿,下一个十字路口就是我们的伊甸园了。

直到死亡临近了,我们才发现,我们必须通过控制内在 -- 我们的生理机能,而非不断努力创造理想的外在环境。减小生理无序,最大化心率协调,我们的感受自然会立刻得到改善。 我们改善了人际关系,提高了注意力,改良了表现也调整了底线。逐渐地, 我们一直寻找的那个理想环境自己出现了,但它几乎是心律协调的副产品,一个次级心益。一旦我们掌控了自己的内在,外界对我们的影响就会降低,而我们也能更好地支配我们的世界。

心律协调的练习念集结了大量古老智慧以及以瑜伽,正念,冥想和放松中使用的传统技术。

浅蓝色的特质(紫色蓝绿色)(8)

控制与他人的沟通也是最重要治愈我们的情感脑。我们越能与在乎的人相处融洽我们就越能感觉自己受他人重视,越容易克服自身的焦虑,绝望与无谓感。用电脑计算心律协调时,我们发现身体实现心律协调最简单快速的方法是向他人表达谢意和柔情。 当我们发自内心地从情感上感觉到和周围人的联结,我们的生理机能会自动进协调状态。与此同时,当我们达到生理平衡时,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也会焕然一新。

生命就是战斗。如果仅仅是为己而战,那么这场战斗没有价值。我们都厌倦了做自己,总是想寻找些更深远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不仅仅是活着,我们需要一个更大的理由来继续前行。 我们在与他人的联结中找到这种意义不是被社会强加的文化价值观或是行为准则。它是大脑自身的需求。 我们的基因是利他的,我们的基因决定了,我们会关心他人,并因此获得内心的平静。

经常参加一些志愿者工作,也可以帮助延长我们的寿命。 与他人联结带来的愉悦感以及属于社会团队一分子的参与感,是治愈情感脑的绝佳疗法,对身体也颇有好处。

不要问生命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相反,永远要问我们自己能给生命带来什么。 这意味着,我们可能只是需要更投入地工作并记住能对他人生命带来的帮助。 或者抽出一点时间(可能是每周一次),为一个组织,一支团队做一点贡献,或仅仅是帮助一个人,甚至是陪伴我们喜欢的动物。

生命的交流会创造出更多的秩序并提升组织性,最终会使生命更加纯净。死是生的背面。死代表着不再和外界交换。在死亡里,定义生命的平衡创造和秩序的不断建立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腐朽。 但是只要自然之力还在生命中起作用,他们就会保护生命免受腐朽的侵蚀。他们朝着秩序,规律甚至纯净前进。亚里士多德认为每种生命形式都有能量,那是一种被他称为“生机”或自动补充的力量。 一切生物的“义务”就是实现自动补充。

从单一的细胞到整个生态系统,人类也包含在其中。每种方法都以自己的方式帮助身体不断努力达到平衡状态。不同的方法是协同作用。

要能学会把生命看作一个整体,要找到所有命的共通之处,学会改变我们平常看待事物的方式。我们不能只看见作为个体的昆虫,树木,花草,而是必须有一个涵盖全景的视角。我们不光要明白物质的结构,还应当理解各种过程和反应。通过这样的广阔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生命充满了模式和规律。利用这些规律,生命不断营造,组织,回收,并且总是在自我更新。

将这个瓶子涂抹环绕于心轮和整个背部,包括脊椎。 有演说或是沟通上的困难,将此涂抹于整个喉咙部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