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百年前,江苏省和安徽省是一家人,同属江南省。清朝初期,清廷将江南省一分为二,形成了江苏省和安徽省。
江苏省和安徽省虽然已经分家,却仍然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今,江苏省有4个村民小组,位于安徽省;安徽省有1个行政村,位于江苏省。两者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
是不是很神奇?
江苏省的这4个村民小组,分别叫老姜组、泉水组、茆村组、新建组,隶属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石桥镇(今星甸街道)石村。
石村是浦口区的一个边贸小集镇,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的石杨镇、香泉镇交界,集市贸易比较繁荣,是江苏省、安徽省农副产品交易的集散地,素有“小上海”之称。石村全村有19个村民小组,其中老姜组、泉水组、茆村组、新建组这4个村民小组,地理位置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的石杨镇境内,不与本村接壤,相当于脱离了“组织”。
老姜组、泉水组、茆村组、新建组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共有600余人,村民要想到户籍所在的石村或石桥镇去办事,都要从安徽境内穿过,“一不小心”就出省了。
仿佛为了平衡老姜组、泉水组、茆村组、新建组这4个村民小组600余村民的心理,安徽省也有1个村子,位于江苏省的地盘上。
安徽省的这个村子,叫大包村,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石杨镇。
石杨镇地处安徽省东部,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接壤,面积有164.8平方公里,下辖1个居委会和12个行政村。其中,大包村的地理位置不与本村接壤,位于江苏南京市浦口区石桥镇双山村的地盘上,被双山村紧紧包围。
于是,大包村的100多名村民,想到户籍所在的石杨镇或和县办事,也是要穿越过江苏省。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石桥镇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石杨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是怎么形成的呢?十多年前,南京《金陵晚报》记者采访当时的石村党支书吴开林时,吴开林说:“听老人们说,在建国前后就已经是这样的了。”
原来,土地改革时,为了生意的需要,江苏商人就在安徽境内买了一块地,行政上则与人一起同归江苏省管辖,同样安徽商人也在江苏境内买了一块地,行政上也与人一起同归安徽省管辖。几十年过去了,这些状况一直没有改变,演变成了两块奇特的“飞地”。
这两块“飞地”的现状如何呢?
老姜组、泉水组、茆村组、新建组与石桥镇相距较远,约有6公里路程。当年,这4个村民小组的村民出行,只能走一条土路。后来,江苏省经济发展起来了,从石桥镇修了一条宽敞的水泥路,通往老姜组、泉水组、茆村组、新建组。这条水泥路沿线的安徽省几个村子,跟着“沾光”。
不仅如此,这条水泥路沿线的安徽省几个村子,提前通上了水电,还都装上了“025”南京区号的固定电话号码。只是,当他们遇到警情,拨打110电话时,往往是石桥镇派出所接到电话。民警在接到电话时,已经知道这不是他们的管辖范围,但还是迅速到场先受理报案,再移交给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石杨镇派出所。
至于安徽省的“飞地”大包村,由于被江苏省的村子包围,使用了江苏省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用当地村民的话来说,就是“坐江苏的公交,上江苏的学校,娶江苏的媳妇”。现在,大包村的村民要么在浦口区买房子,要么将户口迁到江苏省,人口越来越少。
【参考资料:《石村》《大包村》《浦口警察常到安徽出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