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郭尔罗斯的语言比做矿石,谚语就是百矿之首的金刚石。

如果,把郭尔罗斯的民歌比作牛奶,谚语就是锅里熬出来的奶油。

郭尔罗斯蒙古族民间谚语,是游牧民族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长期观察的艺术总结,用词简炼,具有较强的节奏感。

关于草原的谚语和诗句(草原上的民俗谚语)(1)

生活经验的浓缩

马不吃夜草不肥

羊不吃走草不壮

这则简短的谚语,蕴涵着深厚的生活经验:夜半,是骏马养膘的最佳时辰。在夏季的夜晚,勤劳的牧人总是披着袍子推开毡门,给骏马添加草料,或者头顶星辰,到远处的草场放牧马群。“走草”,是游牧的直接表达,为了让羊群吃到“走草”,牧羊人必须要用足够的耐心,跟随着羊群不停地流动。

谚语,看似简单,但它是通过几代人的琢磨才形成的。例如:

喂牛,要喂三九

喂马,要喂三伏

会放,放一条线

不会,放成一片

畜群,是蒙古人的全部生活给养,因此,许多谚语,都与畜群有着密切的关联。观察一个牧羊人是否称职,要看他的羊群。一个优秀的牧羊人,会让自己的羊群走成一条线。如果看到羊群像星星一般散落在草滩上,草原上的长者一眼就会看出,羊群的主人是一个缺少生活经验的牧羊人。

关于草原的谚语和诗句(草原上的民俗谚语)(2)

传达心声的桥梁

蒙古人的马背上,驮着两件宝,一头驮着蒙古民歌,一头驮着蒙古谚语。古代的游牧民族,最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珍贵情谊。在相互往来的过程中,他们常常用这样的谚语问候对方:

鲜花盛开的地方

欢乐的蜂蝶飞舞

心地善良的人儿

身边聚集着朋友!门德,门德!

门德,具有平安之意。这是东蒙人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问安语,无论是第一次见面,还是故友旧交,他们都会借用这样的谚语,表达彼此的尊重、祝福。离别时,蒙古人不说再见而是选用谚语告别。例如:

路要自己走,花要自己采

十五的月亮,自会圆起来

这则谚语表达着多种的心理内涵:走过崎岖的山路,才知道平原的幸福,才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想获得鲜花掌声,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人的赞誉才是真实的。与朋友们的分别,意味着相见的开始。月亮一天一天转动着,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随着日月的推移,再次相见。

关于草原的谚语和诗句(草原上的民俗谚语)(3)

心灵智慧的窗口

蒙古人喜马。在他们的心目中,骏马是好汉的代称,是力量、胜利的象征。因此在谚语中,蒙古人常以骏马谕人、谕事、谕理。例如:

颠狂的马,容易闪失

慌张的人,易出乱子

这是马背民族的经验,属于性格类的蒙古谚语。意思是说:

马失前蹄,缘于颠狂,缘于丧失理智无力判断事物的习性。

遇事镇定,有智有谋,才能够处理正在发生的大事、要事。

圣主成吉思汗的身边有八大臣子。以木华黎为首的四大臣子被誉为“四骏”,即左膀的四匹骏马。以者别为首的四大臣子,称之为“四狗”,即右臂的四只猎狗。由此可见,成吉思汗时期蒙古人对骏马、猎狗是何等尊崇和喜爱。

关于草原的谚语和诗句(草原上的民俗谚语)(4)

据说,成吉思汗为了感谢一只“救主人懂义气”的猎狗,把汗盔上的一缕红缨摘下来,亲手戴在猎狗的脖子上,并说:

主之贵贱,不变其报主之心

主之荣辱,不移其护主之诚

这则蒙古谚语,流传到今天,仍然是蒙古谚语中的金子,翠玉般作响。蒙古草原,是智慧的海洋。

许多谚语在一代一代的传颂中,启迪着蒙古人的思维,修正着蒙古人的行为。例如:

遇到干渴的时候

碱水,都是甜的

遇到饥饿的时候

疾藜,都是软的

这一则蒙古古谚,出自于郭尔罗斯民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由蒙古族作家苏赫巴鲁采记于郭尔罗斯查干花草原,后引入长篇叙事诗《嘎达梅林》。意思是说,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中,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需求。

关于草原的谚语和诗句(草原上的民俗谚语)(5)

蒙古人自古就把谚语看作是善经、德经、正经,把谚语当作白天的眼睛、夜里的耳朵。流传在郭尔罗斯草原上的蒙古族民间谚语,是蒙古文学中最短小的一种韵文形式,有谚语和谣谚之分。谚语广泛地应用在会话和各类文体中,已成为郭尔罗斯草原民俗的一部分。谣谚是谚语组成的歌谣,有些谣谚伴随着曲调,在马背上流传,并得到广泛的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