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吴梦琳由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日报社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安逸四川”征文大赛正在火热进行中,讲述吃在四川、游在四川、乐在四川的种种安逸故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杜甫草堂成为成都诗歌地标的理由?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杜甫草堂成为成都诗歌地标的理由
四川在线记者 吴梦琳
由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日报社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安逸四川”征文大赛正在火热进行中,讲述吃在四川、游在四川、乐在四川的种种安逸故事。
今日推出的这篇征文欣赏,作者生活在甘肃,曾带着儿子专程到成都拜谒杜甫草堂。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来到四川,都会来到杜甫草堂“打卡”,这里也是中国文学颇有份量的一个“圣地”,每年迎接着四川八方的来客。
但一千人,有一千个不一样的“杜甫草堂”,千里拜谒,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目前,征文仍在进行中,欢迎继续来稿。投稿邮箱:zhoumo182@qq.com
拜谒杜甫草堂
作者:徐晓政
前年春节放假,我和儿子从西安北站坐上开往成都东站的D1931高铁(票价263元),环境的新奇和新鲜,让我忘乎所以,一路上眼神直勾勾盯着窗外,绿油油的田野、电线杆、飞鸟等飞逝而过的景物,都成为我涉猎的对象,感觉眼睛不够用,一路上的绿意盎然,让我感受到两个不同的世界:我的家乡是白雪纷飞的严冬,这里却是草长莺飞的平原大地,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途径阿房宫站、和平站、洋县西站、汉中站、广元站、江油站、青莲站、绵阳站、新都东站,下午4点我俩到达成都东站,来到“天府之国”,在这里空气湿润,温度适宜,心情格外舒畅。早已向往这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都,今天才去慢慢领略她的风采,她的丰腴,她的恬静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第二天清晨,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俩拜谒了久闻盛名的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 “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来到仰慕已久的杜甫草堂,心情激动万分,终于近距离的了解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从北门进入梅园,游人如织,姹紫嫣红的梅花开得正欢,树木苍翠欲滴,经水榭、一览亭、茅屋故居、少陵碑亭、工都祠、柴门、诗史堂、草堂留后世陈列室、诗圣著千秋陈列室、大榭、草堂书屋、浣花祠、唐风遗韵、诗书画院美术馆、万佛楼、听秋轩等,每一处名称都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毛竹、小池、锦鲤、假山、花朵、残荷、盘旋的虬枝、长了青苔的石头,每一处景点都惹人陶醉。
恍惚间,眼前是杜甫憔悴的身影: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眷入蜀,他带着一颗文心与满腔诗情来到了成都,寓居在西郊的一座古寺里。来年春天,杜甫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一棵高大的南树旁盖起草堂。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草堂初成时占地一亩,庭院里有池塘、水井和引水的连筒,杜甫还栽下各种树苗,开辟了菜圃和药圃。远离干戈纷扰、哀鸿遍野的中原,眼前呈现的田园景色使杜甫多年劳苦忧患的身心得到暂时休息。乡居的草堂生活召唤他亲近自然,花草溪树、春雨秋月、亲朋好友都被他细致入微地写进诗中。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五年,寓居草堂的日子,杜甫写了240多首诗。
随着时间的推移,草堂经不住风吹雨打,太阳的暴晒,逐渐破败。风雨中的草堂开始衰落。为了营造新房,他砍下亲自种下的竹子。杜甫要修草堂,突然想到去年答应给他一笔修理费的王录事还没有兑现,就写了一首催款的诗去提醒他《王录事许修草堂赀不到聊小请》:“为嗔王录事,不寄草堂赀。昨属愁春雨,能忘欲漏时? ”。暮春时分,他乘着在家休假之便,砍竹伐木,扩建了一些房屋,用作书房,书房里他可以信马由缰地写作,静静地思考。“我有阴江竹,能令朱夏寒。阴通积水内,高入浮云端。甚疑鬼物凭,不顾剪伐残。东偏若面势,户牖永可安。爱惜已六载,兹晨去千竿。萧萧见白日,汹汹开奔湍。度堂匪华丽,养拙异考槃。草茅虽薤葺,哀病方少宽。洗然顺所适,此足代加餐。寂无斧斤响,庶遂憩息欢。”寥寥数语,杜甫就把这首《营屋》写得生动形象,别具一格。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这是他写给李白的《不见》,朋友中他最牵挂的是李白,虽然这时李白已经遇赦,在各地游历,但由于消息闭塞,杜甫并不知情,写下这首诗表达对李白的理解和关怀。
“军旅西征僻,风尘战伐多。 犹闻蜀父老,不忘舜讴歌。 天险终难立,柴门岂重过。 朝朝巫峡水,远逗锦江波。 万里桥南宅,百花潭北庄。 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 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 惜哉形胜地,回首一茫茫。”这首《怀锦水居止二首》,表达了好友严武死后,杜甫告别草堂,离开成都,因肺病加剧,在云安养病暂住在严明府的水阁里,心情悲愤交加,想起亲自营建并居住了五载的草堂,禁不住百感交集,多愁善感。
秋天到了,肆虐的秋风掀起草堂的屋顶,风雨交加的夜晚,草堂里积水成涝,孩子们上那儿去睡?不眠之夜杜甫期盼天明。突然想到,寒夜中无法安睡的远不止我一家,要是天边突然耸立起千万座大屋,使流离失所的人们得以安居,我即使冻死也心甘! 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在这里创作的,这种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品格,是杜诗的精神,也是草堂的精神,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杜甫在草堂大概住了将近五年,离去后,草堂被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妾任氏据为私宅,后舍宅为寺,但仍有部分任其荒芜。公元768年,泸州刺史杨子琳发动叛乱,攻击成都,任氏出家财,招募勇士千名,击退叛军,保卫成都,人们为此立祠纪念,名浣花祠。当岁月即将抹去草堂最后的印记时,被世人差点遗忘,五代诗人韦庄寻访到其“柱砥犹存”的旧址,并重建起草堂。到北宋吕大防再建时,草堂开始具有纪念性祠宇的含义。南宋初张焘在草堂四周树起了许多杜诗碑,明代朱椿在草堂前建起工部祠及两旁的庑殿,宋元明历代都有修葺扩建,已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的格局,清代则在祠内增添了宋代诗人陆游和黄庭坚的塑像作为配祀,草堂已成为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
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在杜甫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的人们满怀感激和崇敬之情,一代又一代地维护和重建着草堂,规模逐渐扩大。今天,杜甫草堂己成为一座高扬杜甫精神的纪念牌,一块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
民国时期连绵的军阀战争,任风吹雨打,草堂凋敝破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全面整修草堂的基础上建立了杜甫纪念馆。1961年,杜甫草堂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社会影响的扩大,草堂扩展成为一个占地270亩的历史文化名人纪念性博物馆,并于1985年正式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
今天的草堂旧址完整保留着清嘉庆(公元1811年)重建时的格局,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每重颇具诗意的建筑都悬挂着大量历代名人题写的匾联以及诗文碑刻,安放着著名雕塑家创作的杜甫塑像,塑像冷峻而严谨,那是杜甫的风格。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象征着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为杜甫草堂的标志性景点和成都的著名景观。工部祠后有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恢复重建的“茅屋故居”,风吹草动,摇摇欲坠的茅屋,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氛围。旧址内的基本陈列《诗圣著千秋》,荣获了第五届“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最佳创意奖”。旧址陈列馆内廊、榭、轩、亭与楠木、竹丛、溪水、荷池交相辉映。置身其间,既能领略杜甫笔下草堂的幽美环境,又可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充满诗意的草堂,彰显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我感叹杜甫生不逢时,动荡的年代,食不果腹,一生颠沛流离,却又敬佩他的才华和为国为民的思想。杜甫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也是成都的标记。杜甫遇见了成都,成都成就了杜甫。成都有了杜甫显得生动起来,杜甫有了成都愈加完美,我想这是一个巧合,也是一种缘分。
心里有温暖,眼里有感动,还有去国怀乡的忧思。杜甫把所有的善良与忧国忧民,都融入自己的心田。心系百姓,胸怀国事,这是诗圣杜甫的情怀,也是他作为文人的人生写照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