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很长很长,如果没有时间的同学,主要挑黑体字看见可以了。感谢你的阅读

康熙末年,由于太子胤礽被废而引起的九龙夺嫡,一度成为小说和电视剧的焦点。对于雍正篡位的说法更是成为主流,最有代表性的说法就是:雍正把康熙遗诏中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虽然后来有清朝圣旨是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于字的繁体文为於的证据击破了这个流言。但雍正篡位的说法依然有市场。

本文试图从康熙各个儿子的册封记录来看,谁才是康熙心目中真正的继位人选。这个逻辑推理就是:谁先封王,谁就是康熙真正重视的人


康熙帝册封什么(从康熙册封爵位看)(1)

九子夺嫡

长子胤禔

电视剧《步步惊心》中吴奇隆所扮演的雍正

四子胤禛

胤禛,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所生,康熙37年被封贝勒,康熙48年被封雍亲王。成王败寇,就不必多言,大家也都熟悉。胤禛能够夺位成功,和唐朝李治能够被立为太子的过程和原因惊人一致:不攻击废太子、保持中立态度、只做不说。

五子胤祺

胤祺,宜妃郭络罗氏所生,康熙37年被封贝子,康熙48年被封恒亲王。雍正5年,坐事,被雍正削去胤祺儿子弘升的世子资格。雍正10年润5月,胤祺去世,谥号恒温亲王。

评论:胤祺和雍正同时被封贝勒,同时被封亲王。这足以看出胤祺的能力,不比雍正差,同样得到了康熙的注意。但至于他为什么没有参与夺位之争呢?原因就在于他母亲早死,是由嫡祖母孝惠章皇后抚养。

六子胤祚六岁就死了。

七子胤祐,成妃戴佳氏所生,康熙37年被封贝勒,康熙48年10月被封淳郡王,雍正元年被封亲王。雍正8年4月胤祐去世,谥号淳度亲王。


康熙帝册封什么(从康熙册封爵位看)(2)

电视剧中的胤禩形象

八子胤禩

胤禩,良妃卫氏所生,惠妃那拉氏所抚养。胤禩就是电视剧中大名鼎鼎的八王爷,是和雍正争夺位的最大竞争对手。由于从小和养母惠妃那拉氏所生的胤禔一起成长,因此胤禔成为了胤禩夺位的支持者。

康熙37年3月,胤禩被封贝勒。康熙47年9月,太子胤礽被废,胤禩谋立为太子,支持者:皇子有胤禟、胤䄉、胤禵、胤禔;大臣有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

胤禔以相士张明德言胤禩必大贵来劝康熙立胤禩为太子,致使康熙大怒(康熙公布废太子胤礽的谕旨后时曾下旨:“诸皇子中如有谋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法所不宥”)、加上身为内务府总管事的胤禩庇护因是太子党而被以贪腐罪法办的内务府总管凌普,康熙召集所有皇子,当众斥责“胤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党羽相结,谋害胤礽。今其事皆败露,即锁系,交议政处审理。”

胤禩在当年10月被夺爵,成为闲散宗室。

胤禩被夺爵后,康熙再次下谕旨数罪胤禩:

“胤禩因怨朕,与褚英孙苏努相结,败坏国事。胤禩又受制於妻,妻为安郡王岳乐甥,嫉妒行恶,是以胤禩尚未生子。

过后不久,康熙问诸大臣应立谁为太子时,阿灵阿联络大臣一致推荐胤禩为太子,对此康熙说:

胤禩未更事,且罹罪,其母亦微贱,宜别举。”当年11月,胤禩恢复贝勒爵位。

康熙48年1月,康熙再次问大臣们谁提议立胤禩时,各个大臣谁也不敢出声。自此之后,胤禩不再有可能成为继位人选,夺位失败。

康熙61年11月,康熙死之前“召胤禩及诸皇子胤祉、胤祐、胤禟、胤䄉、胤祹、胤祥同受末命。”雍正即位后,命胤禩总理事务,进封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

雍正2年,雍正下谕旨谴责胤禩:

“胤禩素行阴狡,皇考所深知,降旨不可悉数。自朕即位,优封亲王,任以总理事务。乃不能输其诚悃以辅朕躬,怀挟私心,至今未已。凡事欲激朕怒以治其罪,加朕以不令之名。胤禩在诸弟中颇有治事材,朕甚爱惜之,非胤禟、胤等可比,是以屡加教诲,令其改过,不但成朕友于之谊,亦全皇考慈爱之衷。朕果欲治其罪,岂有於众前三复教诲之理?朕一身上关宗庙社稷,不得不为防范。胤禩在皇考时,恣意妄行,匪伊朝夕,朕可不念祖宗肇造鸿图,以永贻子孙之安乎?

雍正4年1月,胤禩被夺爵。2月,雍正授予胤禩民王爵位,等同平民中的公、侯、伯级别。后雍正又夺其民王爵,同意宗人府更胤禩名为阿其那编入佐领的建议。6月,雍正公布胤禩40条罪名。9月,胤禩因患有呕哕病在拘禁处病死。乾隆43年1月,乾隆恢复胤禩名字,重新收录入玉牒。

评论:电视剧关于胤禩的最大误会就是所谓八王爷的称呼:胤禩从康熙37年到雍正即位,一直都是贝勒爵位,不要说没有亲王爵位,郡王爵位都没有,如何有资格被称为王爷?胤禩有治理能力,这点雍正自己也承认。胤禩的悲剧在于,他在胤礽刚被废太子时,就急不可耐的跳出来谋立自己为太子,和雍正表现出来的中立态度不同,这是康熙不会选择他的原因。

加上他让支持者出面荐立他为太子,触犯了康熙的结党大忌。不孝不义、结党,这两条让胤禩和废太子胤礽一样不可能成为康熙中意的继位人选。简单一句话,如果说胤礽是废太子李承乾,那么胤禩就是李泰。两虎(李承乾、李泰和胤礽、胤禩)相斗,他人获利(李治和雍正)。当然,按照康熙的说法,胤禩就是个妻管严。


康熙帝册封什么(从康熙册封爵位看)(3)

剧照

九子胤禟

胤禟,宜妃郭络罗氏所生,是胤禩夺位的铁杆粉丝。康熙48年被封贝子。雍正元年,胤禟被雍正派遣西宁,以换回胤禵。胤禟不想去,被雍正让太监逼着去。

雍正3年,因为胤禟纵容家人在西宁生事,雍正派遣楚宗谴责。面对雍正帝谴责,胤禟回复:

上责我皆是,我复何言?我行将出家离世!

7月,山西巡抚都立奏劾胤禟护卫乌雅图等殴打书生,要求按律治罪;加上雍正听闻陕西人称呼胤禟为九王爷,一怒之下,胤禟被夺爵,圈禁在西宁。

雍正4年,因胤禟用朱笔书写书信、其子弘旸复书称其父言为‘旨,胤禟被雍正削去宗籍,押解回京。6月,雍正命令直隶总督李绂看压胤禟。8月,胤禟以腹疾死在囚禁处。雍正谴责直隶总督李绂没有及时公开胤禟死因,致使流言四起(即指雍正下令处死胤禟的流言)。

评论:胤禟,是康熙所有儿子中最特别、最有个性的人。和电视剧中不学无术、粗鲁的胤禟形象不同,真实的胤禟是一个爱好读书、喜好发明的人。胤禟曾经亲手设计战车样式。

胤禟继承了康熙对外交流的基因:他热爱西方文化,自学外语,是第一个用拉丁字母来书写满文的人。“四年正月,九门捕役得毛太、佟保等寄允禟私书,以闻,上见书迹类西洋字,遣持问允禟子弘旸,弘旸言允禟所造字也”,就是对胤禟用拉丁字母书写满文的记录。但因此被雍正认为是秘密通信(“从来造作隐语,防人察觉,惟敌国为然。允禟在西宁,未尝禁其书札往来,何至别造字体,暗藏密递,不可令人以共见耶?”)。胤禟对当时来华的传教士很是亲信。胤禟为人善于结交朋友,为人慷慨大方,重情重义。

十子胤䄉

胤䄉,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康熙四大辅政大臣之一遏必隆女儿)所生,同样是支持胤禩夺位的铁杆粉丝,康熙48年10月被封敦郡王。雍正元年,雍正下令胤䄉护送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的棺材到喀尔喀。半路上,胤䄉假称雍正下旨让他回去,自己跑去张家口居住。又在疏文中书写:“雍正新君”四字,被雍正派胤禩议其罪。4月,胤䄉被夺爵,押解回京圈禁。乾隆2年,乾隆释放胤䄉,封为辅国公。乾隆6年胤䄉去世,乾隆以贝子礼下葬。

评论:胤䄉,是康熙所有儿子中除了太子胤礽之外,出身最为高贵的,但就是学习不好,没有夺位的能力。

十一子胤禌6岁去世。

十二子胤祹

胤祹,定妃万琉哈氏所生,由苏麻喇姑所抚养,康熙48年10月被封贝子,康熙61年,雍正即位后,被封履郡王。雍正2年1月,因被宗人府弹劾做事不敬谨,自请夺爵,雍正降其爵位为固山贝子。2月,因为康熙配享仪注及封妃金册遗漏舛错,再被降镇国公。雍正8年5月,恢复原封履郡王。乾隆即位后,被封履亲王。乾隆28年去世,被封履懿亲王。

评论:胤祹由于生母早死,是被苏麻喇姑抚养,因此没有参与夺位。但他是康熙所有儿子中最为长寿的人,享年79岁。


康熙帝册封什么(从康熙册封爵位看)(4)

剧照

十三子胤祥

胤祥,敬敏皇贵妃章佳氏(镶黄旗包衣出身)所生,由雍正母亲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所抚养。因此,胤祥成为了雍正夺位的铁杆粉丝,更是雍正治理国家的得力助手。

康熙47年9月,因为废太子事件,胤祥被康熙圈禁并夺爵。乾隆年间八子胤祀的后嗣弘旺在《皇清通志纲要》中写道:“(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皇长子、皇十三子圈禁。”雍正年间萧奭(shì)在《永宪录》中记载,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十三子胤祥“因废东宫事波及,削爵”。

11月,其他皇子都被释放,唯独胤祥继续被圈禁,直到康熙61年康熙临终时才重新出现。

康熙61年,雍正即位后,即封胤祥为怡亲王。雍正8年5月,胤祥因病去世,谥号怡贤亲王。胤祥,因为他帮忙雍正治理的功劳,成为清朝12位铁帽子王中的第9位。前8位铁帽子王都是因军功被封的开国功臣。

除此之外,雍正还将胤祥生母一家从镶黄旗包衣中拨出,并将其母的封号从敏妃追封为敬敏皇贵妃,还把敬敏皇贵妃的棺木从妃园寝中起出,附葬景陵。这开创了清朝皇贵妃陪葬的先例。

评论:电视剧中的十三王爷,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胤祥或许在雍正夺位中起到的作用不大,但他是康熙所有儿子中真正有能力又真心帮助雍正的人。胤祥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早年长期担任军职,雍正即位后又全力帮助雍正治国。

从雍正封赐他铁帽子王,谥号贤,并建祠纪念等待遇就可以看出,胤祥对于雍正的重要性。套用清朝电视剧流行的话语来说:胤祥是真正为大清国效力的人!一个经历简单但举国轻重的人!


十四子胤禵

胤禵,雍正帝同母弟,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所生。康熙48年被封贝子。康熙57年被封抚远大将军。康熙58年,被康熙命令驻扎西宁。康熙60年10月,康熙诏胤禵回京“面授方略”。康熙61年3月,返回西宁驻军。11月,康熙去世,雍正即位后,诏胤禵回京但只让胤禵呆在景陵不给入京师。

雍正元年5月,雍正封胤禵为恂郡王。雍正3年3月,因宗人府弹劾胤禵为大将军时“苦累兵丁,侵扰地方,糜费军帑”, 胤禵自请降爵为镇国公,雍正下令降为贝子。雍正4年,被诸王大臣弹劾处死,雍正以“胤禵止於糊涂狂妄”为由将胤禵与儿子白起禁锢在景陵。

乾隆即位后,胤禵才被释放。乾隆2年,胤禵被封辅国公。乾隆12年6月,胤禵被封贝勒。乾隆13年1月,胤禵被封恂郡王。乾隆20年6月,胤禵去世,谥号恂勤郡王。

评论:胤禵,一直是被认为是康熙真正要传位的人,也是传言中被雍正夺走皇位的人。由于康熙51年胤礽再度被废太子后,胤禩已经失去了康熙传位的可能。因此胤禩转而支持在当年被封为贝子的胤禵去夺位。这就让胤禵成为康熙晚年实力最大的夺位人。

但康熙任命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并让他常年驻扎西宁,已经表明康熙的态度:让胤禵远离夺位斗争。这足以说明,胤禵并不是康熙真正中意的继位人选,否则他为何一不封胤禵的亲王爵位、二不召回京师?甚至是康熙从开始生病到病死都不下诏召回胤禵。康熙让胤禵驻守西宁,到死都不召回,根本原因就是不想让胤禵参与夺位、也无意传位给他。如果康熙真的有意让胤禵继位,就会留胤禵在身边让他参与治理国家而不是作为一个将军使用。

说康熙真正想要传位给胤禵的流言,其实是作为支持胤禵的最大夺位势力八爷党,面对失败所编造的理由。

胤禵的一生,都是在远离权力中心,虽然不是他自愿的:康熙派他去西宁,八爷党想要帮助胤禵夺位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康熙一死,雍正就让他去景陵连京师都不给进,最后对他的处置也是禁锢景陵。无论是康熙,还是雍正,对胤禵都是采取保护性拘禁的隔离措施。试问,这样一个被驱离权力中心的人,怎么可能是康熙中意的继位人选。说胤禵是康熙最中意的继位人选,不过是八爷党的一厢情愿或者是自我安慰。

说句老实话,在康熙心中,继位人选即便不是雍正,比起胤禵,三子胤祉、五子胤祺都排在前面。


十五子胤潖,顺懿密妃王氏所生,雍正4年被封贝勒,雍正8年被封愉郡王。雍正9年2月,胤潖去世,谥号愉恪郡王。

十六子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的后裔。

十七子胤礼,纯裕勤妃陈氏所生,雍正元年被封为果郡王,雍正6年被封果亲王,乾隆3年2月去世,谥号:果毅亲王。

十八子胤祄,8岁去世。

十九子胤禝,3岁去世。

二十子胤祎,襄嫔高氏所生,雍正4年被封贝子,雍正8年被封贝勒,雍正12年雍正命其去祭陵称病不去被降为辅国公,雍正13年,乾隆 即位后恢复其贝勒爵位。乾隆20年胤祎去世,谥号简靖贝勒。

二十一子胤禧,熙嫔陈氏所生,雍正8年2月被封贝子,当年5月即被封贝勒,雍正13年乾隆即位后被封慎郡王。乾隆23年5月胤禧去世,谥号慎靖郡王。

二十二子胤祜,谨嫔色赫图氏所生,雍正8年2月被封贝子,雍正12年2月被封贝勒。乾隆8年胤祜去世,谥号恭勤贝勒。

二十三子胤祁,静嫔石氏所生,雍正8年2月被封镇国公,雍正13年10月乾隆即位,被封贝勒,后因坐事降为镇国公,乾隆45年被封贝子,乾隆47年被封贝勒,乾隆49年加郡王衔,乾隆50年去世,谥号郡王品级诚贝勒。

二十四子胤祕,穆嫔陈氏所生,雍正11年雍正以胤祕“素为皇考所锺爱”为由,封其为諴亲王,乾隆38年去世,谥号諴恪亲王。


康熙帝册封什么(从康熙册封爵位看)(5)

秦时明月乱入

综述:康熙册封成年皇子,一共有两次:一是康熙37年;一是康熙48年。第一次册封只有长子胤禔、三子胤祉被封多罗郡王,其他的四子胤禛、五子胤祺、七子胤佑、八子胤禩都是贝勒。第二次册封胤祉、胤禛、胤祺为和硕亲王,胤祐、胤䄉为郡王,胤禟、胤祹、胤祯、胤禵为贝子。在此次册封中,康熙解释了为什么只封自己的儿子为贝子的原因:

“从前朕之诸子,所以不封以王爵者,良恐幼年贵显,必至骄泰恣意而行,故封爵不逾贝勒,此亦朕予之以进勉之路也。”

从两次册封的情况来看,康熙真正看重的是:三子胤祉(在康熙48年封爵中康熙唯一表扬的人、从郡王升为亲王)、四子胤禛(从贝子升为亲王)、五子胤祺(从贝子升为亲王)。对于其他人:长子胤禔在康熙废太子时就已经没有机会;次子胤礽两立两废,早已死心;八子胤禩虽然生母身份低微,但野心不小,因过早表现实力而被否决;九子胤禟是有资格(其母郭絡羅氏和雍正母亲一样生下3子,同时被封妃,被康熙的宠爱程度比起雍正母亲只高不低)夺位,但个人性格导致其没兴趣夺位;十子胤䄉虽然身份高贵但不学无术;十二子胤祹生母早死无资格夺位;十三子胤祥,和胤禩一样都是生母身份低微、由养母抚养,但一个选择夺位,一个选择辅佐;十四子胤禵,由于八爷党的支持而被康熙驱离权力中心,成为一个游离权力的人。十五子到二十四子由于年龄太小,没有夺位资格,就不再详说。

因此,在小说和影视剧中,作为雍正夺位最大对手的胤禩和胤禵,其实并不是康熙真正中意的继位人。在康熙48年爵位册封中,胤禩直接被康熙无视。胤禩因为过于猴急而落败、胤禵则连夺位的机会康熙都不给。能够进入康熙眼中的继位人选只有三个人:三子胤祉、四子胤禛、五子胤祺。但三子胤祉在康熙51年太子再次被废后主动退出夺位之争;五子胤祺则因为母亲早死而无力争位,于是只剩下四子胤禛了。

因此,从爵位册封来看,康熙只能传位给四子胤禛了。雍正篡位一说,不过是八爷党失败后的谣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