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里清晨的风,微微有些凉意,吹散了昨夜残留下来的燥热。

生如夏花般绚烂,那些开在三山五岳的繁花,把耀眼的光彩,燃烧在炎热的夏天,不曾黯然失色。

而八月的初秋,未见层林尽染,也不再有繁花三千,却多了一份岁月的沉淀。

那是四季给予的回赠,用三千繁华,沉淀下来的成长的阅历。

故而,秋才有了几分思念,几分沧桑,那不过是,历经风雨之后的成熟稳重,沉着淡定。

晏几道少年西楼(写秋思数晏几道的思远人最细腻)(1)

银杏叶Ginkgo leaves

那些饱含了秋天的思念的诗词,又有哪一首,最能拨动着你的心弦呢?

这首晏几道的小词,用红叶、黄花、飞云、归鸿等意象,细腻地描绘出了一段用泪研墨写就的伤秋念远之情,字里行间不见浓烈,不见激情,却自然而然的渗透出了浓浓的深情。

晏几道少年西楼(写秋思数晏几道的思远人最细腻)(2)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译文

林叶转红,黄菊开遍,又是晚秋时节,我不禁想念起千里之外的游子来了。天边的云彩不断向远处飘去,归来的大雁也没有捎来他的消息,不知道游子的去处,能往何处寄书呢?

我越失望越思念,伤心得临窗挥泪,泪流不止,滴到砚台上,就用它研墨写信吧。点点滴滴,一直写到离别后,情到深处,泪水更是一发不可收,滴到信笺上,竟然把红笺的颜色给染褪了。

晏几道少年西楼(写秋思数晏几道的思远人最细腻)(3)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

晏几道少年西楼(写秋思数晏几道的思远人最细腻)(4)

这是一首闺怨词,词牌名为晏几道创调。因为词中有“千思念行客”句,故取“思远人”为调名。整首词有着闺怨词常有的别离凄苦,却与小晏惯常的"情溢词外,未能意蕴其中"的风格有所不同。全词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堪称小晏词中别出机杼的异调。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开头两句,点明了时间与环境。是在红叶飘飞,黄花满地的秋天,满满的秋意笼罩着大地,不知不觉的,便想起了千里之外未曾归来的人。这个"晚"字,是说秋天来得晚了,还是已至深秋呢?这是为了营造出秋天的意境,为下文的“念”做铺垫。同时也是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这两句交代了时间和空间,给下文留了铺展的余地。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过尽”与“无信”做比较,写尽了心中的失望之意。因为"无信",便不知游子今何在,自己想要寄书也无处可寄。

晏几道少年西楼(写秋思数晏几道的思远人最细腻)(5)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两行清泪止不住地往下流,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足以用来研墨写书信了。正因为无处寄书,才更添伤感而落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千言万语,都化作一片痴情,执着而不甘,用意尤其深厚。孟郊在《归信吟》里写道: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泪与墨而而为一写成书信,便要含糊了几分,晏几道在此明确点明是“就砚旋研墨”,写得更加具体,更加的情真意足。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收语写闺人把自己全部的思念都投进其中,感情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思念至深,泪流不止,写到情深处,书桌上的红笺,已变成了像泪一样透明的颜色。陈匪石在《宋词举》有一段极为透辟的分析:"'渐'字极宛转,却激切。'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闺人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作者的用笔之细腻,足以得见。

晏几道少年西楼(写秋思数晏几道的思远人最细腻)(6)

这首词后人评为"痴人痴事"。相思情苦,以泪洗面,还算常事;以泪研墨,却是痴态;以泪研墨、润笔作书,更属痴绝。结语不说红笺因泪褪色,反说情深使红笺无色,语似无理,却是慧心妙语,令人称绝。

整首词将一个个意象有序地浓缩在一起,写出了秋天的思念之深与用情之深。这样极尽细腻的手笔,也使得笔下的这份秋思,更能走进人的内心,感人肺腑。

晏几道少年西楼(写秋思数晏几道的思远人最细腻)(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