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李小墨
【本文原创首发于个人读书公众号:深夜书桌(ID: shenyeshuzhuo)】
我们一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厌读情绪,比起啃一本厚厚的书,刷微博不香吗?追剧不香吗?
哪怕是我这样热爱阅读,离不开阅读,把阅读做成一份小事业的人,偶尔也会出现厌读情绪。
所以想办法克服厌读情绪,强化自己的阅读动机,让自己爱上阅读,甚至沉迷阅读,也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我们必须重视。
好消息是,它是有技巧的,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技巧,让自己更加热爱阅读。
《高效能阅读》的作者提供了非常多操作性非常强的技巧。
01
不要强制自己阅读根本不想读的书
书里提到法国当代作家达尼埃尔·佩纳克的“读者权利十条”,我非常喜欢:
第一条:不读的权利。
第二条:跳读的权利。
第三条:不读完的权利。
第四条:重读的权利。
第五条:读不择书的权利。
第六条:包法利症(被小说内容感染的权利)。
第七条:读不择地的权利。
第八条:随意选读的权利。
第九条:朗读的权利。
第十条:默读的权利。
我最喜欢的是前5条。
就算是再经典的书,你也有不读的权利。
读书的时候也用不着像个生怕漏掉老师板书的乖学生一样,一字一句的读,你完全可以根据情况来跳读。
如果一本书非常无趣和乏味,你读不下去,你完全有不读完的权利。
如果一本书带给你非常大的启发,或者让你爱不释手,你完全可以选择重读重读又重读。
而且你爱读什么书就可以读什么书,不用去在意别人的目光。前段时间《乘风破浪的姐姐》热播,很多人嘲笑蓝盈莹的书单,说她看的都是鸡汤书,我的态度就是关你屁事,关我屁事,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的权利。
这些的重点,其实只有一个,不要强迫自己读根本不想读的书。
那如果是一本公认的好书,你觉得自己应该读却读不进去怎么办?
现在不想读,不代表永远不想读,现在不读,并不是把这本书永远打入冷宫。
《高效能读书》里引用了清水几太郎的一段话,简直和我说过的话一模一样:
“没必要强迫自己忍耐。如果觉得无趣,最好断然停止。这样的书与现在的自己无缘。也许以后有一天缘分来了,会觉得读起来很有趣,但至少目前是无缘的。勉强自己去读无趣的书,于精神卫生有害无益,最好停止阅读。”
你可以放在书架上,我有很多书就是这样的,觉得自己应该看,所以买回家,但是暂时不想看,所以就摆在书架上。
我在等一个契机,等一个缘分,前不久还读不进去的书,忽然之间因为某个契机,就觉得很有趣,几年前觉得很无聊的书,突然觉得有意思,这是经常发生的。
对书的兴趣,对书的理解能力,会随着读者人生经验的变化而变化。
缺少内在动机的时候,不要去读一本书,应该等待时机,当某种内在动机涌上心头时,再读它。永远以自己的好奇心为原点,永远从感兴趣的地方入手。
02让知识成为自身的事
我们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候,好像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考试是为了检查理解和记忆是否精确,但是学校不太关心这些知识和我们自身有多大的联系。
自主学习,自由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让知识成为自身的事情,一定要跟你有关。
其中的一个技巧就是以行动为中心,你先想做个什么事,然后通过广泛阅读来提供自己的行动水平。
书里有个男孩的故事,看完之后我觉得,要是我大学的时候也有他这番觉悟就好了。
这本书的作者当过大学老师,他就观察自己的学生,发现有个男孩学习非常主动,他的理想是成为新闻记者,他刚进大学的时候,曾经打算加入校报社,结果和前辈们聊了之后非常惊讶,他觉得校内新闻也是新闻应该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公开,而不应该只是面向校园内的学生,可是前辈们坚持采用原来的纸媒,固守校园这么一个小天地。
我大学读的也是新闻,状况也差不多是这样。但是我没有其它想法。
可是这个男孩怎么想的呢,他自己在社交媒体上创建了一个新闻主页,那自然他就需要学习社交媒体相关的知识,摄影技术也是必备的,文笔不好也不行,还得掌握采访要领,所有的问题都是他自身的事情,他开始利用课堂来学习,给自己的能力培养查缺补漏。
其实读书,特别是自主阅读,一定要让知识成为自身的事情。为了读书而读书,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的。
03遇见自己的“座右铭”书
什么是座右铭书呢?就是让你体会到什么叫“恍然大悟”的书,那种认知的喜悦,会变成一种无与伦比的原动力。
第一次给我这种感觉的书是尼采的《快乐的知识》,里面都是充满洞见的只言片语,当时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进入了一种我之后很少体会到的狂喜状态,好像高中阶段混混沌沌的一些东西,在大学读这本书的那几天茅塞顿开了。
我现在已经不太想得起具体的内容,但是里面的一些观念已经变成了我根深蒂固的观念,我想起这本书的时候,还记得那种狂喜的感觉。那种感觉让人快乐地想流泪。
也许我终生不停地读书,在书堆里寻寻觅觅,就是想再体验一次这种狂喜的感觉。
但是有一点,有人体会到这种认知的快乐之后,就希望所有的书都能带来这种体会,希望自己遇到的都是这种好书,其实好书只是万中无一的,而且每个人心目中的好书都不一样。
04起初只读容易读的作品
降低阅读门槛
一开始就上大部头肯定是不行的,要从易到难,先从容易读的作品开始。
比如我读大学的时候,尼采的《快乐的知识》非常容易读,可是对当时的我来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太深奥难懂了。
那如果我一上来,就要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我可能就在那里放弃了,对这个哲学家的兴趣也就断了。
05听现场
听现场演讲,或者看视频,听本人的声音,会降低读书的门槛,而且声音承载情绪和性格,让信息和知识变得更生动。
我印象最深的是吴伯凡老师,吴伯凡原来是21世纪商业评论的主编,他是一个非常博学的人,太博学的人,光看他的文章,就会稍微觉得有点吃力,可是我听他和梁冬一起弄的《冬吴相对论》和《冬吴同学会》,就会觉得超好听,超有趣。
06追溯作者的读书履历和人际关系
作者说,追溯作者的读书履历和人际关系,明白作者受过谁的影响,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就会变得全然不同。
我想起了国内一个以读书出名的人,原先给逻辑思维罗振宇写讲书稿的李源,他提议的读书法就是弄清楚一个作者的师承关系,对手,以及所在的圈子。
他认为一个人在历史上有名,一定是进入了当时能量很大的一个圈子。
确实是这样,我读《瓦尔登湖》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像梭罗能被大家认识,是因为他加入了爱默生所在的超验主义的文学团体,当时爱默生非常有影响力,相当于一个文坛领袖,他对梭罗的推崇,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梭罗的地位。
你别看梭罗好像很隐士一样,其实人家的社交圈能量很大。没有爱默生的提拔,可能梭罗不会成为今天的梭罗。
而同一个文学团体里面,他们的思想一定是互相影响的,如果只读一个人,可能会搞不清楚另一个人。
梭罗从瓦尔登湖搬出来之后,就直接搬进爱默生家里去住了,因为爱默生要出国讲学和访问,担心家里妻小没人照顾,所以托付给梭罗了。
不过这应该算是比较高阶的阅读技巧了。
07参加读书会
我大学的时候有参加线下读书会,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围绕一本书,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和解读,实在是太美妙了。
它激发出的阅读热情,不是其他方法可以比的。
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08出门读书
家里诱惑太多,可以到图书馆,到咖啡厅,诱惑变少了,而且在众目睽睽之下,人更容易专注。而且出门也让读书这件事多了变化性和趣味性。
09每年定一个读书主题
每年定一个读书主题,全年秉持一个不动摇的中心。
作者这本书就是他2007年围绕“网罗日本主要读书术”这个主题而写出来的。
我和作者产生了共鸣,我差不多也是这么做的,我有一种读书野心,就是我要穷尽这个领域的书,变成一个专家。
我写书的那一年,读书的主线是“情商、社交技巧”这个主题,因为我的书,是这个主题。
我筹备读书训练营的这两年,读书野心也是网罗主要阅读术。
我现在还有一条读书的主线是自我管理,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效率管理、人生规划,这是一条线的。
围绕着一个主题读书,每一年围绕一个主题来进行,会激发出连绵不绝的阅读热情。
10给爱书排名
这个我没有试过,但是不止一个作者这样建议了,半年盘点一次,一年盘点一次,评出一年最佳,据说也可以激发读书原动力。
今年我想试一下,回顾自己的阅读史,其实也是一件蛮需要勇气的事情的。
11搜索作者的奇闻异事
作者举了一个苏格拉底惧内的故事,他认为在生动可爱的背景下再读书,比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读书,喜爱度和持续性都会上升。
这个我很有体会的,但是我还停留在被动接收信息的阶段,没有想过可以去主动寻找相关的奇闻异事。
我一直很想读王阳明,有个原因就是我在其它书里读到了他龙场悟道的故事。
他被阉党迫害,贬到了贵州,路上差点被暗杀,到了那里之后住在一个岩洞里,他竟然在那样的环境中大彻大悟。
而且我看王阳明在历史书上的插图,以为他就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老者,可是我了解到他不止是一个思想家和哲学家,还是一个军事家,他文武双全,宁王叛乱被他三下五除二就给平定了。
我想象不出来,还有哪个哲学家,可以胜任做一个三军统帅,我觉得他酷毙了,所以一直想读他的书。
12看自己欣赏的人的书评
作者是日本人,在日本有一个很厉害的人叫松冈正刚,在网上更新自己的千夜千册。作者发现,在对方的引领下,他总是在意想不到的领域找到和自己契合的书籍。
我们国内也有一个梁文道,他也做一千零一夜,但是好像断更很久了。
我挺喜欢听这些非常博学,非常有见解的人,点评和推荐书籍的,我们普通人知识总量和视野没法跟他们比,我们可以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指路人。
13找读书导师
你的老师,你的朋友,你的父母都可以做你的读书导师。
而且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导师,有的人特别擅长某个领域,在这个领域就可以拿他当读书导师。
14刷牙读书
这个我读的时候,觉得有点好笑,竟然有人为了读书想出这种办法。
作者的老婆,还有一个日本作家永江朗,都是用这种方式读书,他们觉得刷牙的时候读书,注意力非常集中。
这个叫永江朗的作家还写了一本书叫《难为情的读书》,看来他自己也觉得挺难为情的。
日本人有时候也挺好玩的,还煞有介事地介绍用什么牙膏,挤多少牙膏,要不要闭嘴刷,分享心得和经验。
但是我转念一想,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就像作者说的,人在做自己不擅长和不情愿的事情时,会产生抵触,会犯困,如果这个办法好,虽然奇葩又怎么样呢。
我还想到了彭小六的办法,读书要克服自己的畏难情绪,遇到厚的书有一个办法,就是把书拆成小册子,这样每次你就只需要读一本小册子了,一下子就不觉得那么让人头疼了。
15放弃必须从头到尾读的强迫观念
戒掉“必须通读症”
这个技巧就需要用到速读方法了,学会这几个方法,就可以戒掉“必须通读症”,每个人都能在1小时内读完一本商业书籍。
我以前以为速读是一目十行,超快地把书从头到尾读一遍,其实不是。
要学速读,你就得戒掉“必须通读症”。
说实话,这个“必须通读症” 挺难戒的,因为我们之前的习惯太根深蒂固了。如果没有通读一遍,总觉得会漏掉和错过什么重要信息。
所谓速读,其实就是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快速提取有效信息的读书方法。
那怎么速读呢?
这本书里说了4种,但是最核心的就是挖关键词。
第一种叫做:目录阅读法。
第一步:阅读目录。
阅读目录的任务有两个:
①找关键词。
②预判要着重阅读哪些部分。
第二步:通过跳读来打桩。
快速翻看,主要看标题和粗体字,这个步骤的任务是“打桩”。
也就是使用彩色标签纸在“这里必须读”的部分做标记。
第三步:精读做标记的部分。
这和《快速阅读术》里说的先找关键词,然后阅读关键词附近的文本是一样的方法。
第二种是黑体字阅读法。
运用这个方法,任何人都可以1小时读完一本商业书籍。
大部分应用类的商务书籍,都会用黑体字标注重点。
你只要按标题-黑体字-标题-黑体字的顺序阅读就行了。
如果每本书都要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读完,自然负担就很重,人是嫌麻烦的动物,但如果有速读法进行辅助,负担小了,阅读就会变得更轻松更快乐了。
最后我们还要强调两个问题:
第一,这种方法最适合的就是条分缕析的实用类书籍。
第二,可以先速读,才精读,并不是速读就不能精读,用速读给精读打前阵,效果是非常好的。
我做了实验,用目录阅读法读了《自律力》这本书,一本书读下来,就花了我一个番茄钟的时间,我获得了一个整体的印象,读完之后我就非常渴望把这本书细读一遍。
以上就是克服厌读情绪,强化阅读动机,让自己爱上阅读,甚至沉迷阅读的15个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文原创首发于个人读书公众号:深夜书桌(ID: shenyeshuzhuo)】
书还是亲自读的好,别人的终究是二手的
- The End-
作者简介:
李小墨
前海南特区报记者,职业读书人,已出版畅销书《请停止无效社交》。
个人读书公众号:深夜书桌(ID:shenyeshuzhuo)
个人日记公众号:李小墨的日记(ID:lxmmovie)
我相信,一个人的阅读史,往往就是他的思想成长史和能力发育史。
每看完一本书就写一篇深度解读文章,每个月一份高质量书单。不卖劣质鸡汤,不说正确的废话,欢迎关注、星标和置顶。
我们一起读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