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群文的方式教写作(在群文阅读下积累有新意的写作素材)(1)

春天在哪里?人间有真情的地方,就有春天。

  ——题记

今天,我们将在群文阅读中,提炼文章的内容,整合写作素材,组织有新意的结构,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原创文章。

第一篇 ——《叫醒春天》

1、春天她依旧沉浸在冬天的梦里,害羞似的不想出来和我们招招手,任凭悠悠南风轻轻在耳边萦绕,默默地叩响纸糊的窗棂。 春天不肯来,那么就把她叫醒吧。

【学习方法一:开篇点题】

春天还未来临——沉浸在冬天是她害羞的模样,叫醒的方式——悠悠南风轻轻吹窗棂。、

2、纷纷扬扬的雪花似漫天飞舞的白色蝴蝶,精灵天使般落在树上,黏在萌芽的枝条上,有如一夜春风后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视觉感受。飞雪迎春,踏雪寻梅,让我想起一朵朵白色的梅花悄然怒放,只可惜我们北方的小城难觅梅的芳踪,也只能守在心灵的故乡,远远地放飞想象的翅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多么凝练,多么豁达的思想。春雪淡淡,绵润松软,像春天刚化开的浮土有一种淡淡的泥土香;春雪潮湿舒缓,像一首低沉婉转的小夜曲,那是春天的和弦吗?

女儿说,春天还在朦胧中,我们把她叫醒吧!

屋檐下的车前子,好像等不及了,偷偷地探出头来,打量这眼前的孕育生机的世界;花墙下面的那两池子越冬的菠菜和小葱,也似乎睁开惺忪的眼睛,半遮半掩地向往潜生暗长。车前子在叫醒着春天。菠菜和小葱在叫醒着春天。连翩跹飞舞的风筝也在蓝天里叫醒着春天。女儿轻轻地在墙角向阳的土地里埋下几粒玉米种子,她神秘地告诉我,让种子也来叫醒春天吧!

【学习方法二:叫醒过程呈现】

叫醒是一个动词,动词要呈现的是事件的过程。作者找到属于春天来临之前的特性景物,展现他们在这段时光的动态表现。

淡淡、绵润松软的春雪,像一首低沉婉转的小夜曲;

车前子像等不及了,偷偷地探出头来,打量孕育生机的世界;

越冬的菠菜和小葱,睁开惺忪的眼睛,半遮半掩地向往潜生暗长;

连翩跹飞舞的风筝叫醒着春天;

女儿埋下几粒玉米种子,让种子也来叫醒春天吧!

3、春天真的不远了,她蜷缩在渐行渐远的冬天的尾声。冬已不再凛冽如初,风也不再刺骨冰寒,残存的冬意永远不会封住春天的姗姗脚步。

你看,那发黄的柳梢,那鼓胀的杨树芽苞,还有那返青麦苗,融化的土地,淙淙的河流,冰雪残留的远山,繁忙律动的村庄,一切都已准备好,蓄势待发,静静地等待着春天来检阅!

【学习方法三:叫醒之后的观察与等待】

春天不远了,在渐行渐远的冬天的尾声。

冬已不再凛冽如初,

风也不再刺骨冰寒,

发黄的柳梢,

那鼓胀的杨树芽苞,

还有那返青麦苗,

融化的土地,

淙淙的河流,

冰雪残留的远山,

繁忙律动的村庄,

一切都已准备好,

【思路整合指导】最初的发现——叫醒的过程——等待来临

用群文的方式教写作(在群文阅读下积累有新意的写作素材)(2)

第二篇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1、你一听到青春少女这几个字,是不是立刻想到纯洁、美丽、天真和朝气?如果是这样你就错了!你对青春的印象只是一种未做深入体验的大略的概念而已。青春,它是包含着不同阶段的异常丰富的生命过程。一个女孩子的十四岁、十六岁、十八岁——无论她外在的给人的感觉,还是内在的自我感觉,都决不相同;就象春天,它的三月、四月和五月是完全不同的三个画面。你能从自己对春天的记忆里找出三个画面吗?

我有这三个画面。它不是来自我的故乡故土,而是在遥远的维也纳三次旅行中的画面定格,它们可绝非一般! 在这个用音乐来召唤和描述春天的城市里,春天来得特别充分、特别细致、特别蓬勃、甚至特别震撼。我先说五月,再说三月,最后说四月,它们各有一次叫我的心灵感到过震动,并留下一个永远具有震撼力的画面。

【学习方法一:开篇点题】

将一个女孩子的十四岁、十六岁、十八岁——无论她外在、内在的自我感觉比喻成象春天的三月、四月和五月不同的三个画面,接着点明题目中的地点——维也纳,并点明三个画面的特点:充分、细致、蓬勃、震撼以及内心的真切感受——震撼!

2、五月维也纳:忽见窗前一束艳红艳红的玫瑰。 谁放在那里的?走过去一看,呀,我怔住了,原来夜间窗外新生的一枝缀满花朵的红玫瑰,趁我熟睡时,一点点将窗子顶开,伸进屋来!它沾满露水,喷溢浓香,光彩照人;它怕吵醒我,竟然悄无声息地又如此辉煌地进来了!你说,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春天的画面更能如此震动人心?

三月维也纳:几个姑娘站在岸边,她们正在一齐向着河口那边伸长脖颈,眯缝着眼,噘着芬芳的小嘴,亲吻着从河面上吹来的捎来的春天的风! 她们做得那么投入、倾心、陶醉、神圣;风把她们的头发、围巾和长长衣裙吹向斜后方,波浪似地飘动着。远看就像一件伟大的雕塑。这简直就是那些为人们带来春天的仙女们啊! 谁能想到用心灵的吻去迎接春天?你说,还有哪个春天的画面,比这更迷人、更诗意、更浪漫、更震撼?

四月维也纳:“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 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小吕听了,就把车子停住,叫我下车,把我领到路边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然后让我蹲下来扒开草好好看看。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大吃一惊:原来青草下边藏了满满一层花儿,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 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象只要一努劲,就会齐刷刷地全冒出来……“去看吧——你的花!”迎着细密地、凉凉地吹在我脸上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千万万朵花儿藏身的草地,此刻一下子全冒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已经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看到每一朵小花,在冷雨中都象英雄那样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小小的花居然有此气魄! 四月的维也纳忽然叫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学习方法二:三个画面并列呈现】

1、五月维也纳——窗前一束艳红艳红的玫瑰,在夜间一点点将窗子顶开,伸进屋来!这是春天震动人心的画面。

2、三月维也纳——几个姑娘站在岸边,她们正在一齐沉浸在春风中! 投入、倾心、陶醉,她们就是春天的仙女们! 用心灵的吻去迎接春天!这就是更迷人、更诗意、更浪漫、更震撼的春天画面。

3、四月维也纳——我一开始误会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 当我来到路边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蹲下来扒开草时,我大吃一惊:原来青草下边藏了满满一层花儿,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片花儿藏身的草地,让整个世界铺满全新的色彩。每一朵小花,在冷雨中都象英雄那样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这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勇气!

通过三个并列的段落呈现出春天的三个画面,就五月一朵玫瑰的生命绽放(特点镜头)、人物的享受春天的动人画面(青春的美)到生命已悄然灿烂生长(生命勇气)。

【思路整合指导】

1、素材整合:点——面(一朵花——一群人——一大片生命)

2、思维整合:娇小的生命力——青春的活力——生命的勇气(层层递进)

用群文的方式教写作(在群文阅读下积累有新意的写作素材)(3)

第三篇:《春意挂上了树梢》

1、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只是马路上融化了积雪的泥泞干起来。天空打起朦胧的多有春意的云彩;暖风如轻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院子里。春末了,关外的人们才知道春来。春是来了,街头的白杨树蹿着芽,拖马车的马冒着气,马车夫们的大毡靴也不见了,行人道上外国女人的脚又从长统套鞋里显现出来。笑声,见面打招呼声,又复活在行人道上。商店为着快快地传播春天的感觉,橱窗里的花已经开了,草也绿了,那是布置着公园的夏景。我看得很凝神的时候,有人撞了我一下,是汪林,她也戴着那样小沿的帽子。

【学习方法一:开篇点题】

春是来了,街头的白杨树蹿着芽;马车夫们的大毡靴也不见;行人道上外国女人的脚又从长统套鞋里显现出来;笑声又复活在行人道上;商店传播春天的感觉;橱窗里的花已经开了;草也绿了,那是布置着公园的夏景。

从春意在树上蹿着芽,到人们的穿着、笑声,商店、橱窗,草地......这一切的变化,昭示着春天的来临,这是由点到面,展现春意来临的点点变化。

2、“天真暖啦!走路都有点热。”看着她转过商市街,我们才来到另一家店铺,并不是买什么,只是看看,同时晒晒太阳。这样好的人行道,有树,也有椅子,坐在椅子上,把眼睛闭起,一切春的梦,春的谜,春的暖力……这一切把自己完全陷进去。听着,听着吧!春在歌唱……

“大爷,大奶奶……帮帮吧!……”这是什么歌呢,从背后来的?这不是春天的歌吧!

那个叫化子嘴里吃着个烂梨,一条腿和一只脚肿得把另一只显得好像不存在似的。“我的腿冻坏啦!大爷,帮帮吧!唉唉……!”

有谁还记得冬天?阳光这样暖了!街树蹿着芽!

手风琴在隔道唱起来,这也不是春天的调,只要一看那个瞎人为着拉琴而挪歪的头,就觉得很残忍。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没有。坏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等于无腿。

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

墙根,转角,都发现着哀哭,老头子,孩子,母亲们……哀哭着的是永久被人间遗弃的人们!那边,还望得见那边快乐的人群。还听得见那边快乐的声音。

三月,花还没有,人们嗅不到花香。

夜的街,树枝上嫩绿的芽子看不见,是冬天吧?是秋天吧?但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

【学习方法二:人们在春天的活动画面】

1、人们来到另店铺,不买什么,只是看看,晒晒太阳,有的人坐在椅子上,把眼睛闭起,一切春的梦,春的谜,春的暖力……这一切把自己完全陷进去。听着,听着吧!春在歌唱……

2、叫化子嘴里吃着个烂梨,一条腿和一只脚肿得把另一只显得好像不存在似的。

3、墙根,转角,都发现着哀哭,老头子,孩子,母亲们……哀哭着的是永久被人间遗弃的人们!那边,还望得见那边快乐的人群。还听得见那边快乐的声音。

春景中的悲哀的画面,春意已挂上枝头,但不幸的人们仍然处在寒冬的时节,这是时代背景所造就的悲哀,他们只能远远观望别人的快乐,而终将成为被人遗忘的一群可怜人!

【思路整合指导】

1、素材整合:春日来临的景致和人物面对春天来临时的不同表现(景物、人物相融合)

2、思维整合:对比层次明显

(1)优美、惬意的景致 VS 寒冬的残存

(2)快乐闲适的人群 VS 卑微、贫穷的不幸人们

用群文的方式教写作(在群文阅读下积累有新意的写作素材)(4)

【 在群文阅读中,总结学习方法】

1、学会开篇点题的方法——抓题目的关键词

2、学会梳理文章结构——时间顺序、三个并列画面、对比层次

3、学会整合自己的创作素材

(1)能展现春天特点的景物

(2)能抓住人们生活在春天的活动状态

(3)能理解、体悟自然生命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