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于佳欣 屈凌燕 魏董华

◇云采洽、海外分市场、海外仓、代参展等一批新模式、新业态纷纷涌现,全球贸易低迷下,义乌大踏步走出去,出口逆势显著增长

◇来自不同国家的人选择留在义乌,因为这里有多元、包容、开放、融洽的人文环境

义乌为什么能成为全球小商品 世界小商品之都(1)

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的正门(2022年11月17日摄)黄宗治摄/本刊

40年前的“马路市场”,如今变身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买全球,卖全球”:210万种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在此汇聚,又销往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关数据成为预测全球经济趋势的风向标;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万名不同文化、不同风俗的外商,在此安居乐业、和谐相处……

这里是浙江义乌,中国义乌,也是世界的义乌。

40年间,义乌接续奋斗,创造了“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义乌经验,实现自身跨越发展。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提供了高质量发展的义乌样本。

义乌为什么能成为全球小商品 世界小商品之都(2)

客商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的饰品经营区选购(2022年11月17日摄)黄宗治摄/本刊

“中国制造”升级的窗口

坚持“兴商建市”“贸工联动”,今天的义乌市场,已成为小商品制造走向全球的重要门户。这里带动了全国20多个产业集群、210万家中小微企业,商品远销233个国家和地区,向全球持续输出中国小商品质量、品牌、标准。

“这个冬天不太冷。”走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三区,能充分感受到卡塔尔世界杯给体育用品商户出口带来的温度。

有人说,“义乌制造”“踢”进了世界杯。32强的旗帜、加油鼓劲的喇叭和哨子、足球、球衣、大力神杯摆件和抱枕……据义乌体育用品协会估算,“义乌制造”几乎占到整个世界杯周边商品市场70%的份额。

“义乌造”走向全球,因为这里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更源自“中国制造”不断提升的品质与品牌。

对此,义乌奥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创始人吴晓明深有感触。作为卡塔尔世界杯官方授权的纪念品足球生产商之一,吴晓明的订单量同比增长了70%,最忙的时候50天赶制了10万个足球。

一个看似普通的足球,要经过剪裁、下料、印色、配染、装球胆、缝制等10道工序。在吴晓明的足球工厂印刷自动化生产线上,三秒钟就能完成一个整球的球皮,高效且精准。吴晓明没踢过足球,却被称为“懂球帝”,一个足球拿在手里,他只需看一眼就知道图案是否对位、转角是否工整。

“我们做的是自有品牌,生产款式都是自己说了算,利润也更高。”一开始做贴牌生意的吴晓明,2000年选择创立自主品牌。他感慨:“这就像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看着他一天天成长,很有成就感。”

如今在义乌,像吴晓明一样做自有品牌的商户随处可见。从贩卖商品到自产自销,从仿制到创新,从贴牌生产到自有品牌,义乌市场形态的变化展现了这个城市的活力,也折射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创新是第一动力。过去十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近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义乌,这个中国外贸的晴雨表,成为观察中国制造业活力的窗口。

小商品背后也有大技术。在义乌科瑞特数字品牌服务中心,集聚了义乌文具类龙头企业的各类产品。“过去,大家比拼谁的报价低,现在是争着考虑谁更能满足用户需求。”义乌市文化用品行业协会副会长黄平说,文具笔变化的背后是工艺技术的进步和革新。

从最初出口小商品为主,到如今出口太阳能光伏板、汽车整车及零配件、智能设备等,由义乌开出的“义新欧”班列搭载的货物,也见证着“中国制造”的迭代升级。

“无中生有”,这个用来形容义乌发展的词语,如今也是义乌光电光伏产业的发展写照。坚持项目为王、招大引强,义乌从零起步,打造出信息光电和汽车制造两大千亿级现代制造业集群。2020年,义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今年上半年,义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节能环保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分别达90%、80%、70%以上。

在义乌商城大道与福田路交叉口,一个崭新的数字化市场雄姿显现。这个瞄准新能源市场需求、立足自身优势的市场,将成为全国首个新能源产品展示交易的专业市场。

新市场,新产业,新未来。未来五年,时尚、信息、装备、健康……更多新兴产业将成为义乌经济新的增长点,也将继续见证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铿锵步伐。

义乌为什么能成为全球小商品 世界小商品之都(3)

外国客商(左)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商铺内选购装饰品(2022年11月17日摄)黄宗治摄/本刊

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顺应发展大势,坚持改革开放,义乌市场成为融入双循环的重要节点。过去十年,义乌的出口额增长5.4倍,进口额增长近10倍。对内物流直达1500多个县市,对外联通“一带一路”,275条国际专线遍布全球。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称义乌经验是“打通内外贸 构建双循环”的典型案例。

“境外采购商来不了,我们就把市场开到他们家门口。”今年6月30日,“世界超市”义乌的首个海外分市场在迪拜成立。

占地2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6亿元,这个小商品市场将义乌百万种商品“搬”到迪拜,让境外采购商在家门口实现看样、选品、下单。

落子迪拜,布局全球。义乌坚定“走出去”,云采洽、海外分市场、海外仓、代参展等一批新模式、新业态纷纷涌现。全球贸易低迷下,义乌出口仍逆势显著增长。今年前10个月,义乌进出口总值达3978.7亿元,同比增长27.8%。

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这种闯劲和韧劲,是义乌成长过程中刻在骨子里的基因,又何尝不是中国创造发展奇迹的密码。

从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花落义乌,到义乌首创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全国复制推广;从获批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到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成立……一系列改革开放举措,让义乌从一个区域性市场成长为全球性市场。

过去十年,义乌的出口额从569.1亿元跃升至3659.1亿元,增长5.4倍,以全国万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省八分之一、全国五十五分之一的出口额。

早在2013年,当外界认为电子商务将让“世界超市”走向消亡时,义乌就以“电商换市”的魄力与行动作出选择。2020年义乌再次抢抓数字化机遇,于当年10月推出Chinagoods,至今已撮合产生超千万元的交易额。

在义乌市伊凌诺卫浴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明的展厅,几个工作人员正在忙碌敲着电脑,与大洋另一头的客户线上沟通。“直播间还有一帮人筹备第二天的海外直播。”他说。

刘军明坦言,疫情让与客户见面变得更加困难,但危机中也有商机。依靠这些年线上运营经验,刘军明全力入驻义乌市场官方线上交易平台——Chinagoods,利用平台上的私域流量,精准获客。“今年上半年,我们80%的新客户来自于线上,通过在线沟通,我们还根据客户需求开发了新产品。”

顺应大势开新局。在抢抓发展主动权的这步先手棋中,义乌努力更快一个身位。

星宝伞业负责人张吉英做了十几年高端雨伞,客户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她加快向国内消费者靠拢。“雨伞不仅遮风挡雨,更是我们的时尚配饰。”张吉英说,抓住国内消费市场升级的契机,就能撑出一片新天地。

今天的义乌,对内链接全国287个二级分市场,物流直达1500多个县市;对外联通“一带一路”,156个海外仓、275条“环球义达”国际专线织密全球贸易服务网络。

既立足国内大市场,又通过进出口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连接打通。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称义乌经验是“打通内外贸 构建双循环”的典型案例。

在义商智库执行院长周淮山看来,面对外部复杂多变环境,义乌表现出高度的市场灵敏度,从口罩、防护服,到取暖神器,再到世界杯周边产品,一个个产销热点频出,显示出义乌市场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巨大优势。

义乌为什么能成为全球小商品 世界小商品之都(4)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家饰品店铺的商户利用手机直播带货(2022年11月17日摄)黄宗治摄/本刊

中国与世界互利共赢的平台

新时代十年,义乌发展进入“快车道”。今年以来,“义新欧”开行已超2000列,为稳定国际供应链作出重要贡献。在义乌,各类外资机构有8000多家,常驻外商1.5万人,尊重、包容、开放、多元的环境,是义乌的引力,也是中国吸引全球外商的魅力。

近日,在义乌铁路口岸,一趟满载100个标箱“浙江制造”商品的“义新欧”中欧班列鸣笛启程,驶向西班牙马德里,这是“义新欧”中欧班列今年以来开行的第2000列班列,也标志着“义新欧”提前完成全年开行目标。

据义乌市陆港集团铁路口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菁华介绍,自2014年开行以来,“义新欧”中欧班列业务范围已辐射境外50多个国家和160多个城市,不仅惠及沿线国家和地区,也为东西方架起一座增强交流的“金桥”。

疫情期间,“钢铁驼队”逆流而上,成为各国携手抗疫的“生命通道”和“命运纽带”。“义新欧”中欧班列保持开行不停,不仅为“世界小商品之都”提供了畅通的国际物流运输通道,也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中国贡献。

奔驰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义新欧”,将中国小商品源源不断送往沿线国家,也带着一箱箱“洋货”满载而归。出生在著名侨乡浙江青田的周旭峰做着西班牙红酒与橄榄油的进口生意,乘着义新欧中欧班列的“东风”,他的跨国生意风生水起,近年来进口红酒的种类已经增长了七八倍。

建设中国进口商品城、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孵化区、进口副食品市场等进口专业市场……坚持出口进口双轮驱动,义乌市场加快转型升级。10年来,义乌进口额自22.8亿元跃升至243.9亿元,增长近10倍,2020年以来连续实现翻番增长,“买全球”的构想正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尊重,包容,开放。”在义乌经营一家餐厅的约旦人默罕奈德用这三个词语来概括他理解的义乌。

在义乌,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有着“联合国社区”之称,这里接近一半的常住居民是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人。不同文化风俗、各色异国元素交织,成为这座浙中小城国际化的窗口。

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共同选择留在义乌,除了寻找经商致富路外,也因为这里多元、包容、开放、融洽的人文环境。

在义乌,注册一家外贸公司只需3天,办理一宗出口货物通关手续最快仅需1分钟。“吃改革饭”长大的义乌正在让更多的改革红利,在医疗卫生、子女教育、法律服务等方面产生溢出效应。

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两个先行”的道路上,义乌也在向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更为包容的方向迈进。小商品,大世界。义乌,提供了与世界合作共赢的中国案例,向世界持续讲述着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未来的义乌,令人期待。

编辑:聂粤

来源:《瞭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