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随着新高考的推进,考试大纲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此前,2017年高中修订后课程标准的颁布,以及2019年高中新教材的试行与推广,标志着普通高中进入“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时代,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考试评价与教学改革的双向融合?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考试评价与教学改革的双向融合(考试评价与教学改革的双向融合)

考试评价与教学改革的双向融合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随着新高考的推进,考试大纲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此前,2017年高中修订后课程标准的颁布,以及2019年高中新教材的试行与推广,标志着普通高中进入“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时代。

相较于之前不少学校“考什么教什么”的现状,当前“三新”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与上一版课程标准相比,新的高中课标从理念到内容结构都有较大变化。而高考命题“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为依据”则是国务院的要求。2020年初,教育部颁布新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等“四层”考查内容回答了“考什么”;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等“四翼”考查要求回答了“怎样考”。按照国务院文件“命题要优化考试内容”的要求,考试命题要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课程标准的理念,借助教材呈现的核心知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应对未来考试变革,培养适应未来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一线教学面临巨大挑战。

创新性考查注重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即要求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突破原有知识框架和常规思维模式,对问题有新的发现、新的思考和新的见解。坚持问题导向是批判性思维的鲜明特点,首先要求学生通过获取、鉴别和筛选情境信息,找出其中蕴含的本质矛盾,发现新问题。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对问题所涉及的信息进行新的发掘,这种发掘不是对原有知识的复制、粘贴和叠加,而是要求学生独立发现信息之间新的内在逻辑关系,完成对所学知识信息之间关系的优化或重建。从这个意义上说,好的试题,其实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学习逻辑展开的过程。近年来出现的新高考卷,试题题型变化大,命题能力维度、命题技术与过去多有不同。例如语文,就出现过面对同一主题、不同文体、不同观点组合文章的考查模式;部分试题也进一步加强了对信息的迁移运用、信息间的关联性、信息背后的立场、信息的整合加工等能力的考查。以刷题为主的应试模式已难以应对新高考。

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新高考试题的变化与高中课程标准中界定的学业质量有着同样的内涵。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后的学业成就表现,每一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有学业水平质量表,其语言表述均以“能……”的方式展开,如数学“能够在综合的情境中,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关系,用数学的眼光找到合适的研究对象,用恰当的数学语言予以表达,并运用数学思维进行分析,提出数学问题”……这种“知行合一”的质量观,不只是要求掌握知识,重要的是能调用知识解决问题。

因为学习需要“知行合一”,对学习是否达成目标的判断要依托“综合性表现”,评价也就不再只是甄别和选拔,其诊断、反馈、激励等功能在教学中就有了着眼点。学生是否在日常学习中运用数学思维提出过问题、运用历史材料探究过历史事件、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过自然现象……无论新高考还是新课标,都已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设计学习目标,其实就是设计学生带有学科特点的行为表现。基于素养,这种表现又不是碎片化的,它必然会反映到学生要解决的一个任务上,用其驱动学生的学习。近年来,一线所倡导的项目式学习、大单元教学、专题学习、主题学习、现象学习,包括一些学科领域的教学改革探索,如语文的群文阅读、比较阅读等,其实都有内在的一致性,即以一个综合化的任务(或项目,或议题,或专题)为导向,以问题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升素养。这种“问题”,不是课堂教学中浅层次一问一答式的问题,不是从教科书中寻找答案的问题,而是与学生的学习内容、真实生活、个体发展有密切关联,具有挑战性和一定复杂度的问题。因此,“问题”以及反映这一问题的“任务”,都有高度综合性、整合性的特点。教学的设计就是对学生调用严谨学科知识完成任务的路线图设计,将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变成一个个循序渐进、体现学科特点的表现行为,此时,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也就产生了。评价不只是对学习效果的终极检验,也成为学习过程动态调整的依据,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以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学也好,考试也好,最终都应指向引导学生高质量学习。学生对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探索,也是他们学习特定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完成测试要求的过程。在教学中,将学科知识内容转化为包含问题的任务,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表现”出所达成的素养;在考试中,变革试题命制观念,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载体,引导学生从关注“解答题目”转向“解决问题”——这是深化教学改革、落实教学考评一致性的关键所在。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中国教师报》2022年01月05日第12版

作者:蔡 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