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未曾料到20世纪初中国最火的两位80后作家,早已不再专注于文字作品,都把战场开辟到了电影上。

更加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在号称80后文艺青年代表的韩寒一步步沦为了烂片导演的当下,郭敬明则手握《小时代》和《爵迹》两大烂片系列依然可以通过两季的《演员请几位》综艺节目把懂电影的人设给立住。

但是,导演这个职业终究不能只靠人设,还是得看作品。相信《晴雅集》正是那部证明郭敬明是否只是综艺型导演还是真的有两把刷子的关键作品。

郭敬明晴雅集细节(郭敬明的晴雅集是要复制小时代的成功)(1)

《晴雅集》

其实单单从当年中国最出色的青年作者之一的郭敬明改编梦枕貘的《阴阳师》并署名编剧其实就足够讽刺,更不用提梦枕貘在原作中套用的其实就是中国文化。讽刺归讽刺,改编也可以有好几层不同的维度,甚至可以超越原作的天花板,可惜在《晴雅集》中我只看到了郭敬明故步自封的恶趣味,并没有看到任何其他作者性和高阶的电影手法。本人一没看过原作,二没玩过游戏,本篇文章只是聚焦于电影本身,探讨一下电影自身的几个问题,不喜勿喷。

1. 电影画面及特效制作确实升级了,甚至有些画面和场景足够精致,可以不违心的说“美”,不再是《小时代》和《爵迹》。但好歹美术画风是否可以统一一下呢?据说背后是《妖猫传》的团队把持,在《妖猫传》中可未曾见过这种最最基本的工业问题。这也可能就是郭敬明只能在综艺上与陈凯歌谈笑风生,以作品来论差距还很大的现实写照。

2. 各种恶趣味和审美、对表演的要求都太自以为是了。电影人物全程也都没有在说人话,且说话方式和节奏都很雷同,像极了郭敬明自己,这样他自己看着自然会相当感动,对粉丝来说腐点也够,但更多的人看过之后只能是大写的尴尬。

3. 以上可能只是导演喜好,加上制作团队和演员们气氛融洽,一起的很开心的完成一部看似能卖钱的作品而已,只能显示出郭导与一流导演的差距,并不会对他的人设造成致命打击。

但接下来的剧作问题就有意思了,毕竟郭导还署名了编剧,如果有幸被他或者他的团队看到,还请希望圆的通顺一些吧。

晴明的人物弧光是在寻找真心想要守护的那个人。

博雅的人物弧光是相信妖也可以是好的,自己都愿意成为弑神。

鹤守月的人物反转在于,其实并不是违背了弑神完全黑化,而是一心要守护芳月而已。

那么有趣的点就来了。

博雅是如何在看到鹤守月完全黑化之后,完成了自己的角色弧光呢?貌似是意识到了鹤守月只是一心想要保护芳月?

但鹤守月在芳月自尽之后退化成人,第一时间的反应却是要杀博雅,而不是去看看还有没有可能救芳月???复仇也好,头脑一时发热也罢,剧情上都能成立,但在角色相互的关系和推动上都是混乱的。

换个思路其实就很清晰了。三位人物都需要完成自我救赎。为了让晴明发现真正想要守护的人是博雅,鹤守月只能去杀博雅,这样晴明才能去保护博雅。但这样一来,鹤守月和博雅的人设就都立不住了。不知道作家出身的郭导是如何权衡这里的剧作关系的呢?

4.再就是角色,虽然剧情上没有交代时间过了多久,但正片晴明的偏喜剧化处理与开篇因自己的过失导致老师死亡的前后割裂感实在太强。

世界观阐述也偏弱,这跟前面费将近1/3的电影总时长来铺垫和讲述一个看似悬疑实则毫无故事性与看点,节奏还偏慢的悬疑事件不无关系。在奇幻的类型设定下发妖可以随意杀人,也可以轻松被发现,总之不抓人就是了。

5. 从《爵迹》到《晴雅集》,资本家们一次次把满满的动作戏交给郭敬明执导是认真的吗? 动作戏不烂,但不出彩是肯定的。如果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么是否应该不摆出视效大片的架势给观众上演如此长时间的动作戏呢?

真希望资方能好好想想这个片真正的受众到底是那一群人。还有,真不知道《火影忍者》给80后一代导演的影响有多大,继《姜子牙》的九尾狐之后,《晴雅集》里的蛇妖设定都快赶上直接抄袭了。

上述一大堆缺点,本人还是能给出差不多勉强及格的分数,毕竟至少制作班底和预算已是顶配,而导演的执导水准也在。只是,郭敬明身上可能还是商人的气质大过于真正的电影人。也需要看他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是复制《小时代》式的成功,还是真的想通过电影证明些什么。在激励后者的态度下,我的评分是5分。

最后再提一嘴赵又廷,我真的特别特别喜欢他在《平凡的荣耀》里的中年男人形象,在《晴雅集》里强装出来的少年感也不应该他的主锅,吧。

郭敬明晴雅集细节(郭敬明的晴雅集是要复制小时代的成功)(2)

记艺电影,记录你的迷影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