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宝档案 名称:野拂藏宝、 “九驴十八担”宝藏 年代:明末 地址:张家界市南郊天门山、 莽山林区 据说将财宝分散藏于天门山的民工均已被毒死 明末,李自成兵败退出京城,国库中的金银财宝被掠夺一空。据传,当时其部下野拂负责运输这批宝藏,并分批藏于天门山附近,以备他日东山再起。数百年来,在巨大利益驱使下,一批又一批寻宝者进山寻宝,但最后都空手而归。 同时,在湖南的莽山林区,也流传着闯王“九驴十八担”宝藏的传说,因为这个传说,又有不少人一头扎了进来。那么,传说是真的还是只是人们的一个美好愿想呢? 距离湘西张家界市南郊8千米处的天门山,是武陵南支脉高峰之一,有“湘西第一神山”的盛誉。关于天门山,一直有个传说。相传明末,闯王李自成带领着一大帮农民起义军大败明军,攻陷京城后迅速占领皇宫,掠夺了大量金银财宝,后来败退离京时更是将国库中的金银财宝洗劫一空,并由其手下大将李过将军负责藏宝一事,以备他日东山再起。后来,李过为躲避官兵追剿,剃度出家,法号野拂。野拂带着一众徒弟,将之前交予镖局保管的木箱一只一只地装运上船,趁着暮色降临,整装出发了。 几天后,船队在古镇溪口境内的五狮寨下平坦村岸边停了下来。五狮寨因其五个山头像五只伏在河边的狮子而得名,山上还有一座庵,名曰五狮寨庵,庵内香火鼎盛。野拂深感此处是个可以休养生息的风水宝地,还可以操练兵马,自耕自足,于是决定暂住于此,顺便等待闯王他日起事的号令。 野拂上山到五狮寨庵求见住持,庵内原本住着二十来个年迈的尼姑,住持真诚地接待了远道而来的野拂,并邀其讲法。野拂与众徒弟在庵内做了小小的休整,不久便向庵主静安师太作别。临走前,静安师太把一封信交予野拂,并嘱咐野拂拿着信前往天门山寺,去投靠她的师兄——法圆方丈。野拂感激万分,将信揣于怀中,与师太告别后带着一帮徒弟乘船直奔天门山。不几日,船队驶进永定境内,野拂带着五狮寨庵静安师太的举荐信来到天门山寺,法圆方丈见信后收留了野拂等人,还在天门山寺专门新修宅院给他们住。相传,天门山寺内祖师殿匾额上的“天门仙山”四字就是为他所书。此事在清光绪《永定县志》上有如是记载:“明季野拂自夹山寺飞锡此山。野拂为闯贼余党,事败,削发为僧,竟逃天诛。” 野拂最终未能等到李自成起事号令之日。随着农民起义军土崩瓦解、清廷的建立,野拂抑郁成疾,于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1年)逝世,葬于慈利县高峰茅庵。野拂一死,几船金银珠宝再无下落。据说他在临死前,将带来的财宝全部分散藏于天门山中几个秘密去处,只是当年藏宝的民工均被毒死,所以,此说法也无法获得证实。 村民从山洞里挖出了价值7000万元的文物 观音山,位于湖南张家界天门山景区范围内,与天门山相隔数里,宏伟、峻峭。山下有个村子,名叫汪家寨。2001年6月25日,永定区汪家寨村村支书李慈祥和村主任曹玉在村委会中召开村支部会议。李支书在会上发言,号召汪家寨借开发天门山的机会,把观音山这一景点也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如此一来汪家寨就能早日脱贫致富了。李支书的发言得到与会人员的热烈拥护,村主任更是提议即刻成立景区旅游资源考察小组,并深入观音山进行探险。 从7月20日开始,考察进行了五六天,一直没有取得重大收获。直到8月15日这天,旅游资源考察队中张金长在路上无意间发现一件锈迹斑斑的东西,他赶紧叫住了李慈祥。两人手挽手,李慈祥抓着一根树藤,张金长又拉着李慈祥,然后由张金长俯身去捡这件东西。张金长拿起这东西一看,原来是一把砍刀的铜柄。因年代久远,刀身已消失不见。显然,这里曾有人来过。第五天,考察小组爬到观音山山顶,一组队员腰捆麻绳,顺着悬崖往谷地下放,在悬崖中间,一个队员发觉脚踩的地方有泥浆般的东西,于是掀开枯枝茅草仔细看了一下,发觉此处与天然石壁不同,这里更像是由人工垒好的一块补巴,长约三丈。当他掰下一块泥块和一片乱石,又发现泥块中除了石灰和砂浆外,还有一种黏糊糊的东西。他把采集到的样品摆到考察队员面前,有经验的队员经过分析,一致认定这是一个被封堵的暗洞。面对这一重大发现,队员们决定亲自下去一探究竟。 李慈祥下去后,发现眼前见到的的确是一个朝天石洞,洞前有一小块可以立足的峭岩,但不知为何被人用乱石封堵,如果不仔细查看,极易忽略这一细微的差别。这一发现引起了所有人的兴趣,也让李慈祥陷入沉思当中。考察小组在对封门洞所处方向做好标记后,于下午返回营地。 10月12日,经区旅游局相关领导的同意,李慈祥带队前往封门洞口处进行开挖。经过一系列艰难的挖掘工作,终于在第三天的时候在仅挖出两三米深的洞旁发现一个露出的耳洞。耳洞是空的,李慈祥赶紧划燃了一根火柴,在耳洞的岩孔中发现一根根像乱草根一样的物体,他用手轻轻掏出,拍一拍,物体竟然在手中闪闪发光。“洞里居然有金子!”李慈祥大声惊叫起来。他先后取出搁在岩孔中的金钗、金簪、金箍等物品,共14件。 2001年10月21日,李慈祥在永定区专车及武警护送下驱车前往长沙,将这些珠宝送往省文物局请专家进行鉴定。通过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一批元明时期的宫廷饰物,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这14件珠宝中,十七花金钗、鸟头金簪两件,属国家二级保护文物;叶花金钗、素金簪、凤头银钗、凤头银簪、莲花银簪等8件,属国家三级保护文物;其余为一级饰品。此批文物的价值在7000万元左右。仅从耳洞中就掏出如此高价值的财宝,那洞内的财富简直难以估算吧?这些宝物既然确定为元明时期的宫廷饰物,可见建洞的时间应该不会早于元明,那么或许跟李自成藏宝天门山有关,出家后的野拂将宝藏分批藏于天门山附近山头,观音山刚好与天门山只相隔数里。 盗墓贼装神弄鬼,要寻找的究竟是什么? 在湖南南部边陲莽山脚下,有一个至今保存着两百年前历史风貌的古老村落——天塘村。村子里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石岩冲,三座桥,慢行百步走,三窑金。”据村里的老人们讲述,只要能破解此话的玄机,就能得到一笔巨额的财富,而这财富,正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兵败后在莽山所埋的“九驴十八担”。 20世纪70年代末,正是莽山寻宝活动的高峰期。天塘村内就有这样5个男丁,为了得到这笔诱人的宝藏,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在祖坟面前发下誓言:不管谁先发现了宝藏,都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然而,5人辛苦挖了好一阵子,却一无所获。不仅如此,包括这5人在内的前来寻宝的村民,回去后便一病不起,甚至有些离开人世。难道,他们中了亡灵的死亡诅咒?更令人感到害怕的是,村里好多人都看见了一个披头散发的人影,夜幕降临之时更有像“鬼火”一样的东西飘来飘去,吓得老人小孩儿一到夜里就不敢出门。 但有些村民不相信真的有鬼,为揭穿谎言,他们来到村庄后面的大山里面,发现有几个土堆有人为挖掘的痕迹,土堆旁边还散落着陶器和瓷器的零星碎片。原来,村里夜晚出现的一些鬼影之类的都是一些盗墓贼搞的鬼,他们为阻止更多的人前来盗墓,故意装神弄鬼。不过,令人疑惑的是很多有价值的文物竟然被盗墓贼随意丢弃了,显然盗墓贼要找的不是这些东西,那么,他们究竟是在寻找什么呢?天塘村有位德高望重叫谭相吉的老人对此事进行了大胆的推测:这伙盗墓贼要找的一定是传说中李自成留下的“九驴十八担”宝藏。 种种迹象证明,闯王李自成确实到过莽山。至于是否藏宝于此,这恐怕是困扰也是引诱众多探险者前来一探虚实的原来所在吧!在莽山林区内,村民找到一个叫“皇藏岩”的山洞,洞名颇具皇家风范,山洞洞口非常隐蔽,洞内怪石林立,青烟袅绕,寒气逼人。洞口处还设有一平台,并铺有一层防潮的三合土沙层。村民大胆猜测当年李自成所带宝藏应该藏于岩洞之中。然而,最后令人大失所望的是洞内除了一些铜钱外,再无其他。 村民们顿时泄了气,莫非有关李自成携带“九驴十八担”金银财宝的传说,只是一个美妙的故事而已?又或者是藏于某个更为隐蔽的无人知晓的地方。就在寻宝行动陷入绝境的时候,一个新的发现再次燃起众人寻宝的热情。在离莽山80里外的白沙圩乡,村民们发现了一块刻有闯王之墓的石碑,碑文为阴刻,如此一来更加证实了闯王人生中的最后一站就是莽山。 尽管闯王之墓的发现对于宝藏发掘没有直接的帮助,但却给寻宝指示了一个新方向。或许藏宝的地点没有在李自成军队曾经活跃过的莽山核心区,而是在与之相反的方向。 根据新的启示,一行人继续寻宝旅程。他们沿着逆方向行走,在路边的山坡边上发现一堵人为垒砌的石墙,长100多米,宽10多米,共有3层。工程浩大,非一般百姓所能打造。同时在距离石墙不到1000米的地方,还有一个巨大的山洞,叫溶家洞,位于莽山对面。岩洞极大,并有一个水洞和一个旱洞,如果藏人,最多能容纳一万多人。当地村民一直盛传,当年被清军追杀的李自成就曾躲进洞中。溶家洞的洞口因山体遭雷击而被掩埋。 为了一探究竟,不少人投身于溶家洞的发掘当中,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人找到传说中的宝藏。 《国家宝藏全档案》 作者:胡杨 定价:39.8元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