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记录红色文化,用语言表达红色情怀。浙江儿女诉说红色心语,描绘美丽家园,传递正能量,讴歌好榜样。

红色景区征文(红动浙江征文饮水思源)(1)

饮水思源,长潭精神永存

文/章益鸣

九曲澄江如练,夹岸橘林似锦——这描绘了永宁江两岸秋天时美丽丰收的景象。而今,正值初夏,我漫步在永宁公园的径道之上,微风拂过江面,在夕阳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望着眼前的碧波、新柳与夕阳,我心中百感交集,固然眼前这条河流没有李白笔下的长江那么壮阔雄奇,也没有李清照描绘双溪的那样的优柔怜美,但它源于高山,流经平原,奔向海洋,承袭着台州独有的山海之气。永宁江,承袭了浙中一带灿烂的瓯越文脉,也见证了自建国起,台州人民在党的带领下的英勇治水的宏伟历史。

五十年前的永宁江还不是眼前的这番风光旖旎的光景,它不但遍无灌溉之利,还经常化身洪涝泛滥,吞噬庄稼,两岸百姓无不谈水色变,汛期洪水每至,民不聊生。北宋以来,台州一直流传着一句古话:水利兴则黄岩无旱涝之灾,黄岩熟则台州无饥馑之苦。兴修水利成了千疮百孔的老黄岩的当务之急,可解放之后建国之初,国贫民弱,百废待兴,修建水库这样庞大的工程在那个年代绝非易事。

转眼,时间到了1955年,浙江省水利局一位名叫卢秀坦的工程师回黄岩老家(乌岩)过年,期间他向黄岩水利部门提出了在黄岩建设水库以改善民生的设想。即使知道在永宁江上游修建水库这条路会走得很艰难,这一提议还是得到了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省水利厅,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的反复勘测下,长潭水库工程建设的可行性被确定了下来,由此拉开了这一幅台州人民发愤图强修建长潭水库的历史长卷。

1958年7月23日浙江省人委批准将长潭水库列入国家基建计划。

同年9月13日,长潭水库设计组编写《永宁江长潭水库工程规划成果》一文,正式提出了长潭水库工程的方案及规模。

1958年10月10日,一篇名为《共同为自己幸福奠基》的文章在《黄岩日报》上发表,头版红色加粗的字体赫赫然提醒着人们——这片沉寂已久的温黄大地上即将迎来一场声势浩大的利民工程。1965年10月13日,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划破天际,标志着长潭水库工程的开工。数以万计的黄岩儿女自带粗粮咸菜来到工地,没有地方住,就自搭茅棚睡稻草铺,鞋子坏的快就编草鞋穿,没有专业的工具大家就用最原始简陋的铁锤,锄头,手拉车,像愚公移山一般一点点的建大坝。

1958-1962年,长潭水库工程的建设共调度台州市区内(包括澄江、乌岩、宁溪、院桥、三甲、新桥、路桥、头陀、洪家、黄岩城关、路桥,海门和金清)各公社社员,居民,人民解放军总计18000多人,耗费劳动力共计855万工时。涌现英雄连13支,106个先进集体及先进人物4075位。共移出库内居民6960户,计25913人。期间更是有山洪自然灾害,爆炸,塌方等意外事故。当大坝合龙之时,时值腊月寒冬,159名“女战士“集体请缨,喊出了“不建好水库不回家,回家一定要带水,带电,戴上光荣花”的口号。汉子们更是不甘落后,一个个喝口烈酒就往冰冷的河水扎。长潭水库的建设正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台州人民始终响应着党的号召,发扬着“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不停歇地进行着修建坝的工作。 六易寒暑,终于将一座巍然崭新的大坝交到了大家面前。

长潭水库建成后不但解决了一方群众的用水用电困难,更是发挥了拦截洪水的最大效用。仅1990一年,在黄岩区一月内历经了四次台风暴雨的情况下,大坝共计拦截洪水2.8亿立方米,保护了20余万居民人口的安全。水库建成后,台州市内灌溉受益面积更是高达1042700公顷,头年发电量就占到了黄岩区总用电量的百分之七十,解决了300万人的饮水问题,惠民之光终照遍台州。

长潭史是3万乌岩人民含泪离举村迁移的移民史,更是台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光荣历史。乌岩原来是浙南游击根据地的一部分,这里的人民群众素有深厚的和党共同命运,共克时艰的思想基础,长潭水库的建设让3万多有着革命传统的乌岩人民背井离乡,为了家国人民的利益他们毅然决定放弃故土家园。这种舍己为国的胸襟也是长潭精神。向他们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时代变迁,长潭水库一直肩负使命,水库能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离不开每一个水库工作者的默默付出和坚守。在我小时候,我的外公在长潭水库管理局工作,每每问起他的工作,他就简单说一句“我就个看守大坝的呗”。直到几年前我和他一起翻看长潭水库的相关书籍,发现他的名字竟在长潭水库管理局九位工程师之列。当我一脸惊讶的抬起头看他时,他回之以憨然一笑。我一时间对眼前这个老头子肃然起敬。仔细看他,虽早已两鬓霜白,但还是看得出他长时间工作留下的痕迹,一双满是厚茧的手,深刻的皱纹,皮肤黝黑而皲裂。我知道我外公只是千千万万个默默奉献的老党员其中之一,我深受感动鼓舞。

如今,我已学成归国,虽然只是在基层一线从事着为台州人民检测水质的工作,但当我第一次穿起这件雪白的实验服,保障一方百姓的用水安全便成了我的使命。水质情况瞬息万变,需要不停的取水样、做实验、得数据,上报调整。我知道,平凡普通的工作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长在红旗下,生在东海边,一百年来共产党深入基层,体恤民情,为民改善生活付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作为新一代中国青年,我们一定要延续上一辈台州人的长潭精神,牢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习共产党不忘初心无私奉献,饮水思源,勇往直前。

今天,夜班结束,在太阳冉冉升起之时,我便长舒一口气,翻开水质记录表,郑重地写上四个大字:一切正常。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