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是水、土、火三种元素的结晶,历史源远流长,而且种类繁多,不同时期流星不同的品种,但有一种瓷器几乎受到了元以后历代人的追捧,并且一直延续到了现代,它就是青花瓷。


青花瓷图案花纹常见有几种(浅谈青花瓷几种画法)(1)


至于青花瓷为什么这么“火”,究其原因,还是它符合了历代人的审美需求,有人说:“人的审美需求是推动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失去了人的需求,艺术品的生命力就不强盛了”,当然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尽管审美能力不尽相同,但也应追求在审美的基础上,鉴别、收藏这些艺术品,这符合青花瓷出现的历史必然。

青花瓷图案花纹常见有几种(浅谈青花瓷几种画法)(2)

对青花瓷艺术性影响最大的当属“画法”,因为青花瓷与水墨画的基础差不多,都是在白色的背景下,用黑色做画,它的艺术性来自于国画中对山水、花鸟、人物的写意,即符合人文精神又符合文人气质,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青花瓷中的“画法”。


青花瓷图案花纹常见有几种(浅谈青花瓷几种画法)(3)


山水画最早的“教科书”《芥子园画传》中介绍了绘画需要的“六要”,第二条叫“骨法用笔”,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即谓之无墨”,大概意思是说笔、墨两者是分不开的,光有哪一样都不行,光画轮廓不点涂、光涂抹不画线,两者都是不可取的,我们来看看古人都怎么做的。


画法一:一笔点画

所谓“一笔点画”顾名思义,就是用笔尖或中锋一次性画出图案,不需要点、染、皴、涂等二次上色。与是否连笔一笔呵成没有什么卵关系,大家不要被误导,据说元青花有这种画法,但全国也没几件,小编没见过真的,明代早期民窑这种画法倒十分常见,永乐时期的民窑多数都是这种风格,很多人都说美的不可方物,但小编认为,审美和历史一样,还是向前发展的,还有后期画法绘出的图案更美一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青花瓷图案花纹常见有几种(浅谈青花瓷几种画法)(4)

永乐青花碗


方法二:勾勒点染

“勾勒点染”这四个字如果非要断句的话,应该是这样的,“勾勒”、“点染”,而不是“勾勒”、“点”、“染”。我们先说概念,勾勒点染就是:用或粗、或细的线条勾勒纹饰,再加以点染渲染,绘出所需图案,明代宣德朝以后延续至清代,这种画法在民窑上十分常见。


青花瓷图案花纹常见有几种(浅谈青花瓷几种画法)(5)

正统青花碗

上面所说的大概意思是先勾勒出轮廓、再用点或者染的方法装饰,在国画的技法中,“点”和“染”基本分不开,因此所说的点染是一个意思,断句为“勾勒”、“点染”,但作为一种瓷画法,这里的点、染朋友们可以理解为“点画”,用于区分下面将谈到的“双勾填色”法,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方法三:双勾填色

简单来说,这种画法就是用线条勾勒纹饰的轮廓后再填入青料。

与“勾勒点染”法相比,二者同样是先画线、后装饰,看样子是没啥区别,在同一时期的青花瓷上能区分出来吗?答案是可以区分,但不很明显,基本区别是“双勾填色”更规整,勾勒点染更随意,如果把前面勾勒点染理解成“勾勒点画”,那么这里的双勾填色就应该理解为“双勾填涂”,“画”和“涂”的区别大家自己理解。


青花瓷图案花纹常见有几种(浅谈青花瓷几种画法)(6)

康熙青花大罐


从瓷器绘画的演变来讲,“一笔点画”早于“勾勒点染”,“勾勒点染”早于“双勾填色”,至于一笔点画和勾勒点染为什么延续到清代,那时清仿明的结果,而双勾填色是一直延续到现代的主要画法。

画法四:白描

这里说的青花瓷“白描”与现代绘画中的白描意思有些接近,就是用青花料一笔一画的画出所需图案,这里与“一笔点画”又比较接近了,怎么区分呢?青花瓷“白描”用的是硬笔,一般画的是直线,非常细,而且一致;“一笔点画”用的是软笔,画出的图案形随意走,不直、不均匀。


青花瓷图案花纹常见有几种(浅谈青花瓷几种画法)(7)

万历青花炉

明末一些树的造型类似海藻,用的应该就是“白描”画法,延续到清代中期,有一种“细路瓷”,将这种方法进一步发扬光大,但不得不说,白描只是一种辅助画法。

画法五:分水皴

“分水皴”(也叫分水渲染)这三个字的断句应该是这样的:“分水”、“皴”,分水的意思是利用加水的不同,调出各种浓淡的青花料,皴是国画中的一种上色方法,和前面提到的“勾勒点染”中的“点染”类似,但又存在技法上的不用,小编没学过美术,不能清晰地说出有何不同,只知道皴在画法中非常重要,哪怕只用一笔,也能体现出所画之物不同部位的不同特点,而且种类繁多,诸如“披麻皴”、“乱麻皴”、“雨点皴”等技法能有十多种。


青花瓷图案花纹常见有几种(浅谈青花瓷几种画法)(8)

康熙青花盘


青花瓷画的分水皴法,主要意图是体现构图的层次感、立体感,在清代有很多美轮美奂的瓷器都是这样画出来的,代表性的是康熙朝青花瓷,但分水皴应该也是一种辅助性的画法。



前面提到的五种方法(三种主要方法、两种辅助画法),正好也贯穿了青花瓷从兴盛到衰落的明、清两朝,其实按照审美上“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即谓之无墨”的观点,这些方法就应该是混用的,想找到只有一种方法的青花瓷是很困难的,恐怕只有明初和清末有可能找到,因为这两个时期也是画法演变的开端和结尾。



怎么样?通过小编的介绍,大家对青花瓷的画法是不是懂了一些,审美上是不是也提高了一些?其实我看未必,小编摆弄这些东西十多年了,审美上也没啥进步,要是能提高到艺术家的水平,谁还开店啊?

但这不妨碍小编为大家介绍这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一定要关注我哦,最近时间多,小编会常更新的,拜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