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祖籍是哪里的?”“我祖宗是湖广填四川来的。”在四川省很多地方,人们一提到祖宗,大多数人都会说是湖广填四川来的。

是的,四川人的祖宗有很多“湖广填四川”的客家人。据《大迁徙,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介绍,民末清初,四川由于战乱灾荒,人口剧减,仅有1万丁约50万人,每个县平均5000人,成都、潼川府(今三台县)城内经常出现老虎伤人的现象。清康熙7年(1688年)四川巡抚张德地上疏朝廷;“四川自张献忠乱后,地广人稀,请招民承垦。”此后,朝廷制定了多项移民优惠政策,如奖励各省官员招民入川垦荒;开垦田亩永给为业;开垦地亩,准令五年起科;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在政府的倡导下,从清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移民潮,从湖广(今湖北、湖南)、广东、福建、江西等省向四川移民,史称“湖广填四川”。前后移民达一百多年,遍布清代四川的近100个府州县。据保守估计,现在四川省有63个县(市、区)有客家人300-500万人,至今能讲客家话的150万人,有很多客家移民后代被当地同化。现在,四川、重庆一带,有很多地方还保留着客家人的原始群落,如成都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三台县、仪陇县、隆昌县、江津区等。

客家移民在四川繁衍生息,同时带来了先进文化,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新的植物品种。如四川种植的辣椒(客家人为了纪念从沿海带来,现泛称海椒)、红薯,以及夏布、豆豉的制作,促进了四川经济向前发展。同时也造就了一批民族精英和杰出人物,如朱德、刘光弟、王铭章等。客家移民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聚族而居,修建会馆、宗祠,春分冬至祭祖,给老人拜寿,制定族规,编修族谱。现在四川保留的古镇几乎都是以客家会馆为主,到了古镇,总能见到广东馆、江西馆、湖广馆、福建馆、南华宫、禹王宫、天后宫等地域名称很强的古建筑,有记录就达1400多处,仅川西小县安县就有会馆41座。来川一世祖及历代高祖的坟墓至今完好,家族的祠堂、堂屋随处可见;一些家庭还保留着百年家谱,记录着先辈迁川的艰辛和创业过程。客家人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如婚丧嫁娶、祭祖、闹元宵、城隍会等。客家人奉行“宁丢祖宗田,不忘祖宗言”,他们至今保留着客家语言,在四川出现了许多方言岛,龙泉驿、西昌市、仪陇县分别有几十万人至今还说客家话。在2005年成都龙泉驿召开的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期间,海内外的客家人来到这里居然可以用客家话与他们对话。他们说,四川由于战乱,地处偏僻,客家的语言习俗比沿海和海外还保存得完整。当然,四川大多数地方由于年代久远和分化,现在的年青人已经不会说客家话了,只是还保留着亲属之间的称谓。三台县西平镇吴家祠堂的吴姓家族,是与原台湾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同祖,2006年世界客属大会在台湾召开时,吴伯雄还为宗祠题写了匾额。他们的祖宗忠旌公随父由福建龙岩于清康熙56年(1717年)迁到四川富顺县后又迁到三台县,290年来不断繁衍,人丁兴旺,到民国初年已有田土数千亩,在当地成为名门望族。现在,吴氏家族已经发展到近两万人,分布在三台、中江等县,每到春分、冬至节和家族大事都要聚会。三台县柳林坝的陈氏家族清初乾隆年间从龙岩福建迁川,其后裔陈世松现为四川客家研究中心主任,他拿着自己的家谱到福建龙岩寻根,竟然与福建的老家谱合上了,他以此为主线撰写的专著《大迁徙,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成为四川移民史的重要著作,轰动了海内外史学界。龙泉驿区洛带镇大打客家牌,不仅恢复了客家古镇的旧貌,还以此为由头发展旅游,游客吃客家饭,逛客家会馆,看客家水龙,到西部客家第一镇旅游已成为四川的旅游亮点。

四川省也重视客家移民的研究和发掘,成立了四川客家海外联谊会、四川客家研究中心等组织;出版了10多部研究四川客家人的专著,整理出了上百部客家人族谱;会馆、祠堂得到了当地政府的保护和恢复。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1)

会馆是客家人遗留的标志性建筑,这是被誉为西部客家第一镇的龙泉驿区洛带镇江西会馆。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2)

重庆市的湖广会馆经重资打造后现在是了解客家历史和旅游的重要地点。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3)

会馆现在仍是客家人后裔喝茶聚会的地方,这是三台西平镇广东馆。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4)

城市改造会馆被拆除不少,但名字仍被保留下来,留下了移民色彩。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5)

百万人口的移民大县三台县多数人是移民后裔,县城南门和城墙保存完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6)

三台县城现在还有江西街,可见当年移民规模宏大。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7)

以移民省份命名的广东巷在三台县城。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8)

客家土楼是有防御的作用,在四川因地理已经演变成炮楼了。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9)

朱德祖籍广东韶关,祖辈由清初移居四川,朱德还会讲客家话。这是朱德故居。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10)

朱德爷爷的坟按照客家人习惯建造,做工精细、壮观,以至于后人发达。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11)

农村除了会馆还有客家人留下的其他遗迹,尤其是戏台,三台县高山乡的戏台至今完好无损。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12)

绵阳市涪城区磨家镇茅寺子村四社有个郑家桅杆,郑家人是江西的客家人,曾出了个武举人。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13)

三台县吴氏宗祠内供奉着来川的列祖列宗的灵位。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14)

客家人先辈曾经用过的物品。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15)

在宗祠陈列展厅,长辈向晚辈介绍用具,了解先辈创业艰辛。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16)

重庆湖广会馆有几组雕塑反映客家人当年生活的情景,这是移民在会馆听乡音、听乡乐、与同乡叙乡情。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17)

三台县柳林坝陈氏是福建客家移民,祖碑上还刻着“原籍闽省”的字样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18)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客家人自愿出资维修祠堂。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19)

四川客家人举行大型的公祭大典,祭奠从闽粤赣等地迁川的祖宗。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20)

客家龙灯舞起来。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21)

客家人至今保留着习俗,红白喜事族人都要到场。图为吴氏宗祠每年都要举行堂祭大典。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22)

绵阳市涪城区倪氏家族每年春分要从各地赶来做会(坟祭)。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23)

祖辈从湖南茶陵来川的三台县乐安铺客家人李氏家族,每过几年都要为先辈垒坟。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24)

尊老爱幼是客家人的美德,每逢老人生日都要举行拜寿。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25)

中江县朝中乡狮子山村吴家老堂屋地处偏僻,保存完整,族人红百喜事都要在这里聚会,各家把百年以上的八仙座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26)

客家人的婚礼习俗在农村延续着,安县黄土镇的客家后裔结婚时,少男少女要给新人端洗脸水。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27)

手工打钱纸、做冥品、祭先人是客家人的传统。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28)

弹花匠手工做棉絮在农村普遍,这是匠人在跩棉絮。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29)

客家饭已与川菜融为一体,在偏远农村还能见到客家原始的厨艺。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30)

“潼川豆豉保宁醋,荣隆二昌出夏布。” 解放前就出名的潼川豆豉,是江西客家人带到四川的。这种用毛霉发酵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31)

邓小平身前最喜欢穿手工布鞋,这种手艺在客家聚居区都能见到。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32)

江油市青林口高台戏是客家人的“飘色”传来的,每年春天都要举行表演。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33)

客家爱耍火龙,每年正月十五在省内很多乡镇还能见到。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34)

三台县郪江镇客家人龙灯队,每年元宵节到每户人家耍宝驱邪以图吉祥。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35)

春节客家人图吉利,民间艺人到各家祈福。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36)

梓潼县一客家人请的二郎神驱邪。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37)

安县雎水踩桥会期间,小孩钻狮裆交好运的客家人习俗再现。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38)

庙会上的客家后裔民间演艺队伍。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39)

古镇街头跳皮筋的小女孩。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40)

中江县朝中乡吴国林,是福建龙岩迁川的第八代后裔,每到重大节日,他都要拿出祖宗留下的服饰穿戴。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41)

三台县柳林坝的客家人后裔人丁兴旺。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42)

四川省对客家文化十分重视,这是四川客家研究中心的专家在三台县刘营镇广东会馆考察。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43)

老人经常拿出族谱告诉后代我们是客家移民。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44)

龙泉驿区洛带镇,经过几年的恢复打造,现在已经成为感受客家文化的旅游景点,有人络绎不绝。客家特色小吃、


四川客家起源地(300年前湖广填四川而来)(45)

有关专家已经出版了多部关于“湖广填四川”的专著,对于弘扬客家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