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及时的抢救,让患者转危为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某月的研读计划表?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某月的研读计划表(一份提前完成的诊断)

某月的研读计划表

高效及时的抢救,让患者转危为安。

接诊时间>>

7月中旬

救治地点>>

厦医附属第二医院

“胸痛已两小时。”

“15分钟到!”

“收到!”

简洁的几句对话,配上四张心电图,突发大面积心梗的张先生还没被救护车送到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下简称:厦医二院),抢救准备工作已在“厦医二院胸痛中心-120院前急救微信群”开始了……近日,经过医护人员争分夺秒的抢救,张先生转危为安。

文/本报记者 刘蓉 通讯员 李晓兰 图/厦医二院 提供

刚送医就心跳停止 急诊科紧急抢救

7月中旬的一天,年近七旬的张先生连续胸痛两小时,实在忍受不了了,才在家人的陪同下到集美侨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社区医生依照胸痛患者的诊治流程例行检查后,发现他的心电图显示有异常。一张张心电图马上上传至上级医院——厦医二院胸痛中心,心内科主任金哲秀博士看完心电图,明确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厦医二院胸痛中心随即响应,通知急诊科,做好急诊抢救准备,通知导管室,做好绕行CCU病房和急诊科,直接做介入准备。

120风驰电掣,把张先生送到厦医二院。果然,刚到急诊科,张先生的心脏就停跳了。“还好,侨英社区和120及时联动,我们的医护小组已经准备好等候处理。”厦医二院急诊科负责人熊强告诉记者。急诊科医护团队立即投入到抢救工作中,心脏按压、建立静脉通道、电除颤等,经过两次除颤治疗后,张先生的心跳终于恢复,但他的意识还不清楚,怎么办?

“马上开通堵塞血管!”在金哲秀主任的指导下,在连接好心电监护、除颤仪、转运呼吸机等的情况下,转运到导管室,造影结果显示,心脏的主要血管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左前降支次全闭塞。心内介入团队立即实施介入治疗,在最短的时间内开通了右冠堵塞血管,因持续血压低,果断植入主动脉内囊反搏泵,以保证心脑供血。导丝通过闭塞冠脉血管的那一刻,救治成功!熊强感叹,“这位患者如果晚来几分钟,可能神仙也救不回来了。”

与死神擦肩而过 患者想想都后怕

30分钟!是张先生从入院到开通血管的耗时。这对于发生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来说,无疑是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熊强强调,重症心梗得到了及时救治,避免了大量心肌坏死,长期预后也会良好。

术后第二天张先生血压即稳定,拔除主动脉内囊反搏泵置管,回到心内科继续治疗。术后第三天,他开始进行简单床边活动,并循序渐进增加活动范围,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脏早期康复。此时,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他,翻看着自己各项指标,还有些后怕,“我的心肌酶指数入院时都‘爆’了啊!”

从分级诊疗,到胸痛中心成立互联互通,厦医二院与集美区的侨英、灌口、后溪、杏滨、杏林、集美共六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胸痛中心网络协作平台,到这六个社区,就诊的患者,都可以通过胸痛中心网络协作平台,及时发现心脏异常。近日,张先生回院复查,两条堵塞的血管已经恢复正常工作,“我都没想到胸口痛一痛会是那么危险的事情。我更没想到,自己还在救护车上,二院的医生已经确诊,还启动了手术准备。”张先生的经历,是胸痛中心网络化联动模式带给市民最深的感受。

医生手记

网络联动 架起救心高速路

●厦医二院急诊科负责人 熊强

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救治方法,是尽快开通堵塞的心脏血管。从2018年3月开始,厦医二院开始进行胸痛中心建设。目前,厦医二院已进入国家胸痛中心评审,并通过预审阶段,胸痛中心的建设,以及与社区的智慧对接,将会极大缩短胸痛患者的救治时间。

过去一年时间里,厦医二院的胸痛中心已经接到社区转来的十余名包含急性心肌梗死等危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都得到及时救治。这条救心高速路,打通了生命通道。

打造网络化的胸痛中心,三级医疗机构与社区的联动机制很重要。定期下社区对社区医生进行培训,就是要让社区医生做好百姓心脏的“守门人”,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重患者,让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