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谢玮丨北京报道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自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以来,世界范围内核能产业发展遭遇“逆风”。中国政府几度暂停新增核电项目审批。“十三五”期间,国内核电建设未能完成预期目标。
然而10年之后,福岛核事故的影响仍未消除。当地时间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排放入海,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
这会否使刚刚度过寒冬的核能产业发展遭遇“倒春寒”?“十四五”期间中国核能产业将如何发展? 4月14日-16日召开的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2021年春季高峰会议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展览会对这些问题做出了回答。
据透露,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包括新一轮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等在内的一揽子政策。业内普遍认为,我国核电发展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内核电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有望按照每年8台左右的建设规模推进。
我国核电装机5102.7万千瓦,居全球第三
在峰会开幕式现场,福清核电厂5号机组正式授牌,这标志着我国核能发电装机容量突破5000万千瓦。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商运核电机组49台,总装机容量5102.7万千瓦,居全球第三;核准及在建核电机组19台,总装机约2099万千瓦,居全球第一;2020年,核能发电装机占比约2.3%,发电量占比约4.9%。
“我国已率先实现由二代向三代核电技术的跨越,跻身世界核电大国行列。”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介绍,目前,我国核电行业全面掌握了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保护控制系统和核级焊材、核级密封件等关键设备、材料制造技术,部分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具备每年8~10台/套核电主设备制造能力和同时建造30台以上核电机组的工程施工能力,综合国产化率已达88%以上。
图表来源:《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1)》
他强调,我国核电始终保持高水平安全运行业绩,总体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我国建立了完善的核安全监管、核应急体系,全行业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核电建设、运行保持较好的安全业绩。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自1994 年我国首台核电机组投入商运以来,核能发电量已累计达到2.6万亿千瓦时以上,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1亿吨,为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核电从未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 )2级及以上运行事件,位居国际先进行列。
预计到2035年核电发电量全国占比将达10%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到2025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7000万千瓦。
“发展核能将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张廷克说,当前,我国能源结构中非化石能源占比约15%。据测算,在“碳中和”情景条件下,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比须达80%以上。核电能量密度大、机组可用率高,可连续稳定提供可靠出力,将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在张廷克看来,国家核电发展政策也渐趋积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体现了鲜明的政策导向,行业前景预期良好。
“发展核能将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张廷克说,预计到203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需求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将达到25%以上,增量部分将以清洁能源电力为主,消费侧电气化水平也将逐步提高。核电是目前唯一可大规模替代煤电的基荷并具备一定负荷跟踪能力的电源,可靠近负荷中心布置,与新能源协调互补耦合建设,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有效选择,有利于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强电网抵御严重事故的能力,降低大面积停电的风险。
他进一步分析指出,有关机构预测,预计到2025年、2035年,我国电源装机将分别达到30亿千瓦和40亿千瓦左右。预计到2025年,我国核电在运装机规模将达到7000万千瓦左右,在建装机规模接近4000万千瓦。到2035年,我国核电在运和在建装机容量将达到2亿千瓦左右,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10%左右。未来15年仍是我国核电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加快发展核电在内的清洁能源,核电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郭智亦表示。
郭智强调,越是面临重大发展机遇,越要冷静、理性,沉着面对可能的风险和挑战。他透露,国家能源局正在以“十四五”规划纲要为指导,研究制定新一轮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
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生态环境部核设施安全监管司司长郭承站表示,我国自酝酿建设核电之初就将核安全摆在重要位置,在核能发展的不同阶段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近五年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性能指标显示,我国核电运行指标 80%处于中值以上,70%达先进值,综合指数与美国相当,优于法国。
张廷克指出,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安全性、经济性的提升,大型核电机组综合利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也将在供电、供热、工业制氢、海水淡化等多个应用领域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核能将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挥新的、更大作用。
“‘十四五’时期,我国核电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有望按照每年8台左右的建设规模和节奏推进。” 张廷克说,更宽范围的核医疗、辐照改性等应用行业显露出勃勃生机,将极大带动国内装备制造业、建筑安装行业发展,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稳定核电产业链能力,带动剩余少量关键设备、材料国产化攻关研制,促进创新能力提升和高质量发展。随着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在国内的成熟应用,国际核电市场对我国核电技术和配套能力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核电技术装备“走出去”也将迎来发展机遇。
福岛核事故10年“余毒未清”
对于世界核电产业而言,2011年3月11日的福岛核事故可谓是一个转折点,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
该事故使世界范围内核电产业发展遭遇逆风。福岛核事故前,日本近30%的电力供应源于核电。事故后,日本核反应堆逐渐停工,至今仍未重启;法国作为欧洲核电比重最高的国家,逐渐削减核能在本国能源体系中的比重;德国退核,逐步淘汰核电,争取能源转型;美国、英国核电发展放缓。
反观国内,当年已开展前期工作的湖南桃花江、江西彭泽、湖北大畈三大内陆核电站被叫停。其后,中国常规核电项目审批几度停滞,仅在2012年,2015年,2019年中陆续有核电机组获得核准。“十三五”期间,中国核电发展并未达成预期目标。直至2020年9月,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和浙江三澳核电一期工程获得核准,核电项目审批再度开闸。
然而,福岛核事故造成的影响在10年后仍在发酵。
日前,日本政府决定向海洋排放核污水,此举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舆论普遍认为,福岛核事故是迄今全球发生的最严重核事故之一,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日本未经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充分协商,单方面决定以排海方式处置核污水,这种做法极其不负责任。
这在日本国内,也引发了强烈质疑和抗议。福岛旅游业相关从业者普遍表示担忧。商户们说,这样的决定对当地相关产业发展无疑是沉重打击,希望政府能审慎处理核污水问题,充分考虑民众的切身利益。
世界核协会(WNA)中国事务部主任傅默然(Francois Morin)向记者表示,日本确实应该充分考虑周边国家及民众的切身利益。比如,对于福岛渔民来说,他们的产品形象会受到这一事件的影响。
“福岛核事故对于核电整个行业,以及日本核工业的影响已经非常负面了。”谈及此事对于核电行业发展的影响,傅默然向记者表示,如今日本公众对于核能仍然持负面态度。
他分析指出,福岛核事故后,首先对日本核电政策产生影响,进而波及到德国。如今,核能行业在全球所有工厂中都进行了升级改造和设计变更,保证在发生事故时的电力供应。这些修改使核电厂(包括发生事故的情况)具备更高的安全、可靠性。
编辑:杨琳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