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

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对马岛。。。。。。

那是1905年5月27日,绕了半个地球来的露西亚波罗的海舰队和日本联合舰队展开了一场永载史册的海战。

那天,天气晴朗,波浪高!

日本电影黄海大海战(日本海大海战趣谈)(1)

(1969东宝版《日本海大海战》)

有关对马海战的电影国内能找到的主要是丸山诚志的《日本海大海战》(1969)东宝版和舛田利雄的《日本海大海战:海行兮》(1983)。其中舛田利雄的新版最常见,因为两者片名相似,所以有人经常会搞混,包括进货的碟商,这使得69版《日本海大海战》相当难找,在碟市上难寻踪迹,因为69版是曾经内参引进过的。所以,大家都在猜是不是全美译制经典系列可能出过,但那只是猜测,我没有见过实物。

日本电影黄海大海战(日本海大海战趣谈)(2)

(1983版《日本海大海战:海行兮》)

但可以肯定的是,69版确确实实做为内参引进过,知名日本博主俞天任老师就曾经提过他小时候观看过,还是《山本五十六》《啊!海军》《日本海大海战》三片连发。豆瓣上《日本海大海战:海行兮》(1983)的影评里也提到该片文革时期曾作为内参片在地方县处级以上和部队团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放映。注意一下这片是1983年才上映的,所以这应该是69版的以讹传讹,侧面也证明了69版曾经做为内参上映的事实。

那么我们就来聊一聊,先从真实的历史开始。。。。。。

日俄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代理战争。八国联军之乱时,俄罗斯趁机侵占了整个东北。这不符合帝国主义列强的利益,因此需要一支势力把沙俄赶出东北,日本在英国的支持下成为了这股势力,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人打赢了以后也不能独占东北的原因。

在帝国主义的利益这一层面来说,争斗的主体在中国东北,也就是库罗帕特金的俄罗斯野战军和整个日本的10个师团的白雪作战。但对日俄双方来说,斗争的重点在海上!

日本电影黄海大海战(日本海大海战趣谈)(3)

苦逼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没有不冻的母港,他们的母港海参崴只是“港口不冻”,航道还是会上冻的,而且因为远离欧洲,城市港湾建设十分落后,无法给舰队必要的维护,让太平洋舰队一向只能去日本过冬保养船只。

因此俄罗斯人一直渴望在亚洲得到一个不冻港,名单上有很多备选,包括择捉岛上的单冠湾,朝鲜半岛的众多港口,以及大清的旅顺。

这一切在通过三国干涉还辽得到旅顺后得到缓解,但这肯定不是俄国人所要的全部,事实上名单上有的俄国人都想要,所以才会有东北占领事件。

日本人也没闲着,虽然“将敌对势力”逐出东北是列强爸爸给的入场卷目标,但霸占之前俄国在那里利益,比如库页岛,是日本人当时的想法。

问题是能不能打得过。

日本电影黄海大海战(日本海大海战趣谈)(4)

当时全世界没人觉得日本人打得过,包括日本人自己。因为实力实在是太悬殊了,俄罗斯单旅顺舰队就有战列舰7艘:皇太子号、列特维赞号、胜利号、佩列斯韦特号、塞瓦斯托波尔号和波尔塔瓦号以及旗舰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号(没错,我的网名就来自于它)。

而且俄军的军官素质也高,仅仅是作战意愿不高,看起来有些萎靡而已。虽然现在中文媒体把俄军将领们的素质贬得一文不值,似乎只要马卡洛夫一人有那么一点战略眼光,其余将领都是酒囊饭袋似的,但其实只要细心地研究一下马卡洛夫死后由副司令长官菲德戈夫特领衔的旅顺舰队突围作战,就不难看出菲德戈夫特的舰队指挥水平是非常高的,几次舰队转向精准且高效,反而东乡平八郎的指挥模糊的很。

马卡洛夫将军就更不用说了,那是世界上鼎鼎有名的海军专家,不管是纸面上,还是综合实力上,俄国人都远远强大于日本!

日本电影黄海大海战(日本海大海战趣谈)(5)

可惜,正如战后乃木希典司令长官面呈天皇的诏书中总结的,这次战争胜利,第一句赫然就是“天佑神助”!

其实双方的运气都不算好,但俄国人的运气也太差了。有战略眼光的海军名将马卡洛夫和自己的旗舰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号一起触雷沉没,指挥能力还行的菲德戈夫特率队突围旅顺港又被击中战死。(这次是真的运气不好,日舰仓皇发射的一枚12寸炮弹就这么巧打中了皇太子号的舰桥指挥室,就这么巧炸死了总司令,事后皇太子号还能作战,还能突围,最后冒着枪林弹雨居然破围而出,跑到了胶州湾才缴械,这和马卡洛夫与舰同沉可不是一回事)。

日本人的运气也不好,马卡洛夫死后日本人也挨了水雷的官司,一口气沉了两艘战列舰,那可是三分之一的海军力量,闷葫芦东乡平八郎司令长官沈默了一会,就说了一句话,你俩别自杀,仗还要打下去。把两位舰长感动得哭天抢地的。

日本电影黄海大海战(日本海大海战趣谈)(6)

看出区别了吗?战舰,哪怕是珍贵的战列舰,哪怕是帝国海军三分之一的战力,损失了都没什么大不了的,压不死司令长官,但人是最重要的,尤其是海军指挥人才。

俄国人就输在这里,不是说俄国人不尊重人才,而是那两位牺牲的司令长官实在太重要了。

因为远从波罗的海远征来的罗杰斯特文斯基司令的水平真的刷新了大伙儿的下限。

为啥,因为他是沙皇的宠臣。

注意这个出身,宠臣。和海战专家出身的马卡洛夫,以及基层慢慢凭着战功往上爬的菲德戈夫特那是有本质区别的。看一下对马海战时俄军的布阵就知道,罗杰斯特文斯基司令就没想认真的和联合舰队打,从不炮击来跟踪的巡洋舰和泉,到看见联合舰队也不调整作战队形,一列纵队因指挥失误变成2路之后没有任何调整。

大清北洋水师的丁汝昌丁军门在大东沟面对联合舰队的时候也是遭遇战,大清摆的一字横阵虽然效果有待商榷,好歹是正经的作战队形。

日本电影黄海大海战(日本海大海战趣谈)(7)

说回电影。

如果想看一部主旋律电影,了解一下史实的话,还是推荐丸山诚志的《日本海大海战》(1969)。虽然年代久远一些,但里面该有的都有,连特务之王明石元二郎大佐在彼得堡搞政变这种细枝末节都有。而且没记错的话对马海战中对东乡平八郎的指挥失误也没回避,对上村副司令长官对抗埔盐舰队不利被爱国贼砸了玻璃等表现民粹的事也供认不讳,堪称美味量又足。

相反舛田利雄的《日本海大海战:海行兮》(1983)就拍的很奇怪。

事实上舛田利雄的战争三部曲都很奇怪,《二百三高地》明明讲述了日本帝国上升期的关键一战,那是走向帝国主义的门票,那是赌上举国之力的立国之战,被他拍的充满了血腥气,中间曲尤其是,不断地哀嚎拷问xx会死吗?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日本电影黄海大海战(日本海大海战趣谈)(8)

但《二百三高地》好歹控诉的是乃木希典的旅顺攻略战,那确实是用尸体犁地的血战,里面被强征入伍的孤女父亲的形象塑造得也不错。《日本海大海战:海行兮》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影片一开始就塑造了一个奇怪的男主,面色深沉,眉头紧皱,像是谁都在欠他钱的模样,瞅着像是不想打仗的样子。

但问题是,他是军乐队的。吹喇叭的。

日本电影黄海大海战(日本海大海战趣谈)(9)

影片的前四十分钟,他一脸不爽的报了道,似乎是不想打仗,然后一脸不爽的幽了个会,似乎找到了一个爱他的姑娘,还说了不少反动的反战话语,中间在妓院里还出现了一个厌战的士兵,不明不白的自杀了。

不熟悉历史的估计一头雾水,熟悉历史的也会被雷得摸不着头脑,这似乎是隐射了战局,表现联合舰队在旅顺外海吃了鳖?

整部影片就沉浸在一股奇怪的丧气之中,每个人都像是便秘了两三个月的样子,要说反战吧,除了电影基调丧,人物说了点厌战的不疼不痒的话,没见什么反战内容,用通俗话说,没有反战的指导思想。

如果不明白我说的是什么?可以去参考一下真正的反战片。

日本电影黄海大海战(日本海大海战趣谈)(10)

著名日共导演山本萨夫的《战争与人》。三部曲哦。

反战,要么表现一下敌军(或者说战争)的邪恶,要么表现一下人民的苦难,要么表现一下苦难下悲痛或者悲壮的抗争,而本片什么都没表现。

这是不能忍的,尤其是结局对马海战开打以后,在敌前大转弯,抢占t字头的关键时刻,旗舰三笠号受到了俄国舰队的集火,小兵死伤惨重,然后主角拿着他的喇叭吹了一曲,影片在日军的尸横遍野中结束。。。。。。。。

我当时的感觉是,你他m是在逗我么?t字头还没摆完呢?还没炮击俄军呢?

这场仗不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胜仗么?你就给我看这个?看一群海军苦兮兮的哀嚎?他们为什么哀嚎?你拍这个是想表现啥?你是反对日俄战争么?但没看出你怎么反对啊?

日本电影黄海大海战(日本海大海战趣谈)(11)

在1983年日本右翼电影就存在这个问题了,看起来似乎电影里的人都不想打仗,但真到战场上都挺英勇?问为什么不想打仗?说不出来!反正就是不想。

你好歹说自己怕死也行啊。二百三高地里的几个逃兵都是这种心态。

但他就是说不出来,闹得这个战反得不明不白的。这尼玛是反战电影?

舛田利雄还是有点创新意识的。别的右翼电影可能主角就是个不明不白反对战争的傻que,但结局往往强行升华成英雄,本片男二也差不多就是这个历程,但男一,那个吹喇叭的乐手,最后真的在一片战友尸体旁突兀的吹了个曲子,电影就在战友的悲凉血肉中结束了!

我完全不知道他想干什么。。。。。。

日本电影黄海大海战(日本海大海战趣谈)(12)

这也算是新意吧。

日俄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狗咬狗,但好歹在日本人自己的角度是正义的立国之战。被舛田利雄拍成这么个奇奇怪怪的东西。

接下来,绝对100%邪恶的“大东亚战争”,就拍的更别扭了。

那部电影有个很大气的名字,《大日本帝国》!

日本电影黄海大海战(日本海大海战趣谈)(13)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