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女人的成见(孔子对女人有看法其实是有原因的)(1)

孔子是个大教育家,又是公认的圣人,一生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孔子却讨厌女人,要知道家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女人,孔子为何讨厌女人,还说“惟小人与女人难养也。”这样从孔子的经历谈起。

孔子对女人的成见(孔子对女人有看法其实是有原因的)(2)

孔子是小娘养的,母亲是父亲的小老婆,比父亲小了快四十岁,年轻的母亲没少遭罪,毕竟这引起了大娘的反感,孔子父亲死的早,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养大,没见到娶妻生子,就死了,孔子一直很内疚,同时对大娘打心里不喜欢。

孔子对女人的成见(孔子对女人有看法其实是有原因的)(3)

孔子个头高,但长得不好看。司马迁说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这个异未必是褒义,有人对孔子的容貌进行梳理,说“白眼仁多,黑眼仁少,鼻孔外翻,牙齿缝大,脑袋四周高中间低,活像个倒扣的痰盂”因此取名叫孔丘。这样的男人找对象肯定很麻烦。因为家境不好,又没有父亲,只能靠寡母为生,因而在青春期里受过女子的冷落与白眼,时间长了就落下心理阴影,这种遭遇直到孔子结婚,才稍微有所改变。

孔子对女人的成见(孔子对女人有看法其实是有原因的)(4)

公元前532年,孔子依照母亲的意愿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当时孔子十九岁,经太史推荐在季平子手下作了一个管理仓库的官吏,有了份正式工作和固定收入,可以考虑婚事了。于是孔子的哥哥伯尼便替他拿了鸡、大雁和小猪、帛锦等聘礼到亓官姑娘家去提亲。亓官儿托伯尼将一块绣有一对金灿灿凤凰的刺绣琴套送于孔子作为爱情的信物。于是便结婚大成。这样看来孔子与亓官儿,既非青梅竹马,也非两小无猜。他二人的婚姻是典型的包办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过孔子的家庭显然不幸福,孔子对老婆显然不知道珍惜,孔子是一个以事业为重的男人,妻子对此不一定怎么理解。孔子为了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实现自己的理想,长年在外,周游列国,屡屡失败,甚至如丧家之犬,怎么能顾得上老婆孩子?老婆要操持家务,照顾孩子,长年见不到男人,又看不到男人的前途所在,怨恨与矛盾是很可能产生的,孔子前行则道路崎岖,同时“后方”又不稳定,于是找个理由和自己老婆离婚了。当然当时叫“出妻”。对此,在某种情况下发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感慨也是顺理成章的了。

孔子对女人的成见(孔子对女人有看法其实是有原因的)(5)

孔子不喜欢女人,还因为女人曾经耽误了他的求职。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意思是:我没有见过好品德的人会如此的好色,也就是,好色之徒品德都不会好。这里有一段故事:据《史记·孔子世家》,鲁定公十四年,孔子由大司寇代理相事,执政三个月,政绩蜚然,卖羊与猪的不涨价,男女分道行走,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占为己有,四方客人回到本邑不用向官员求请,受到的接待好像回到自己的家中。(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这简直是盛世。齐国人听到鲁国如此的政治清明感到非常恐惧,说:“孔子执政必然要称霸,成了霸主必定要扩张地盘,齐国与鲁国最靠近,那么首先要吞并齐国,何不割地以求平安呢?”(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兴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煮致地焉?”)于是送给鲁定公很多美女。结果鲁定公每天在歌舞声中陶醉,就不再对孔子高言听计从了。从此孔子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一会到卫国,一会到陈国,一会又返卫国,再去曹国,去宋国、郑国等。

孔子对女人的成见(孔子对女人有看法其实是有原因的)(6)

孔子四处碰壁,也是因为女人。事实上是腐败分子挡了孔子的为政之路,而腐败分子又总是离不开漂亮女人。自古以来每一个腐败分子后面几乎都有美女,妻妾成群,诚然孔子也说过:“食色性也。”意思是一是吃饭,二是男女事,是人的本能欲望。但如果在食与性前加上“好”字,就是两回事了。好吃之徒与好色之徒,是孔子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孔子对女人和小人一直很讨厌。可怜的孔子虽然心比天高,学问渊博,也难免四处乱流浪,唯有教育弟子名垂后世,至于婚姻家庭处理的也相当糟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