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要求自己定期进行反思、复盘和小结并要有输出,在此过程中,突然发觉,原来自以为有才的自己,是那么容易词穷、没思路;原来自己又“着相”了,执着于自我感觉良好的怪现象中;原来自己再次陷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道德经》云“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尚书》云“满招损,谦受益”,毛泽东云“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乔布斯云“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空杯心态的逻辑漏洞(空杯心态的3种解读)(1)

在自己慢慢咂摸以上所述“空杯心态”时,又有一些意外的收获,原来自己再次着相,将空杯心态简单化了,而非简化。

空杯心态至少可以有以下3层寓意来自我劝诫、自勉。

1.对内: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问题难就难在怎么才能保持饥饿,怎么才能保持愚蠢,可能需要主动跳出舒适圈,去学习、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不是说已知的内容越多,未知的边界才会扩大。持续学习,持续探索,或许是一剂良方。

空杯心态的逻辑漏洞(空杯心态的3种解读)(2)

2.对外:广施影响力,你不给他洗脑,他就被其他人洗脑。

自己要“空杯”,而面临团队时,彼此的共识圈、认知圈也是从小到大一步步扩大的。当然,这个过程不会自动触发,自动生成。其必然来源于团队成员、文化氛围等对每个队友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而如果忽视或淡化了对“空杯”的认知并未能加以利用,我们不给团队洗的脑,其他人会给他洗脑。我们不用美好的事物来填充团队的大脑,会有其他内容来填充。

3.时间,不用来干正事,就一定会“无事生非”。

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所有的工具,要么帮助人更好的利用时间,要么帮助人更好的消磨时光。那时间如果不用来做正事,用来做什么?大概率用来“无事生非”吧。

作为一位职场中人,要时刻绷紧任务与时间饱和度关系这根弦。不是为了“压榨”与“奴役”,而是要在忙与闲之间找到平衡,以防“窝工”、“怠工”等内耗的不良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