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9月30日,位于北京城北的醇亲王府里突然乱作一团,哭喊声打破王府应有的庄重和宁静。原来,醇亲王载沣年仅37岁的嫡福晋,吞食鸦片自杀身亡。
虽然大清已经灭亡,但是这位亲王夫妇仍然备受瞩目,不仅因为他们的出身,更因为他们的儿子做了末代皇帝,至今还盘踞在紫禁城中。
载沣嫡福晋名为瓜尔佳·幼兰,前清大学士、军机大臣荣禄的女儿,慈禧太后钦点她与醇亲王成婚。在这么显赫的一个大家庭里,地位尊崇的瓜尔佳氏为何选择自杀呢?这事还得从紫禁城说起。
醇亲王载沣与嫡福晋瓜尔佳·幼兰。
溥仪幼年以“入继同治,兼祧光绪”的身份从醇亲王府进入紫禁城称帝,这意味着他在名义上与生父载沣、生母瓜尔佳氏断绝了人伦亲情。到民国初年,他法理上的母亲是紫禁城里的四位太妃,即同治帝的遗孀敬懿太妃、庄和太妃、荣惠太妃,以及光绪帝的遗孀端康太妃(瑾妃)。
隆裕太后去世后,在袁世凯的干预下,端康太妃获得了四大太妃之首的位置。她处处效仿慈禧太后,想主导宫廷的日常生活,尤其对废帝溥仪管教严格。
瓜尔佳氏。
据溥仪回忆,两位太监为了讨他开心,为他送上民国将领的大礼服,他乐呵呵地穿上过了把瘾。不料这事被端康太妃得悉,她大为光火,把两个太监分别打了二百大板,并赶到打扫处做苦役。此举其实就是杀鸡儆猴,敲打溥仪服从她的约束。
事后,端康太妃还派亲信太监到溥仪身边,监视他的言谈举动。一个死守传统,一个少年叛逆,像剪辫子、找外国医生检查“龙目”等事,都曾引发二人的龃龉。
生活上的种种细故,惹得溥仪对端康太妃十分反感,日积月累,终于酿成了一场大冲突。
1921年,端康擅自辞退了太医院大夫范一梅,溥仪想:呦呵,紫禁城里的斥黜之权已非我有?加上“帝师”陈宝琛和总管太监张谦和从旁怂恿,批评太妃“专擅未免过甚”,他更加怒不可遏。
载沣夫妇与第一代醇亲王侧福晋刘佳氏、李佳氏。
血气方刚的溥仪被点燃了,他气冲冲地来到端康太妃居住的永和宫,大声叫嚷:“你凭什么辞掉了范一梅?你这是太专擅了!我是不是皇帝?咱是谁说了话算数,真是专擅已极了……”
端康当即气蒙了,一时说不出话来。等她回过神,没有直接去找溥仪算账,而是选择给他施加外部压力。她把醇亲王载沣等王公找来,哭诉自己所受的委屈,让这些王公替她拿主意。
要知道,皇室亲贵向来不善于料理家事,对鸡毛蒜皮的母子矛盾更是不愿掺和,他们唯唯诺诺说不出个一三三来。
端康太妃与溥仪等合影。
端康太妃见王公不顶事,又把第一代醇亲王的福晋刘佳氏(溥仪的祖母)和瓜尔佳氏叫来,在她们面前一哭二闹三训斥。这一通折腾发生了作用,醇亲王府的两位女眷双双下跪,请求太妃息怒,答应规劝皇帝赔不是。
一老一少两位福晋面见溥仪,溥仪不仅不服软,还叫嚷着再去找太妃理论。两位福晋一把鼻涕一把泪,苦苦哀劝溥仪去道歉,尽快息事宁人。溥仪无奈,只好不情不愿地去道歉:“皇额娘,我错了。”
端康太妃收到了歉意,挽回了面子,自以为得胜,此事也就平息了。她不知道,后面还有更大的风波。
溥仪和婉容在紫禁城摆弄相机。
太妃训斥刘佳氏和瓜尔佳氏,道理上根本讲不通。前面说过,法理上,太妃对溥仪负有教育之责,两位福晋的责任已被剥夺,这是其一。其二,溥仪3岁入宫,到11岁才被允许见祖母和生母。即便能够相见的情况下,囿于前清的祖制,一年到头见不了几面,更谈不到教育感化。
所以,端康太妃是溥仪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她找刘佳氏和瓜尔佳氏发泄出气,实属无理取闹。
瓜尔佳氏是出身名门的千金,从小娇生惯养万千宠爱,哪里受过别人的半句申斥?端康太妃带来的这一通莫名其妙的刺激,她憋屈至极,难以承受,回到醇亲王府两天后自尽。
发生了这样的悲剧,太妃自知理亏,从此对溥仪的态度变得柔和。溥仪在回忆录中痛苦地写道:“于是紫禁城里的家庭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我和太妃们之间又恢复了母子关系。然而,牺牲品却是一位亲生我的母亲。”
参考资料:溥仪《我的前半生》,庄士敦《紫禁城的黄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