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流域孕育了生命和文明,也带来了不少的麻烦。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番。
黄河十八弯
母亲河的威胁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从西北流出,经过西南流向华北,途经九个省,最后进入渤海。
从古至今,居住在黄河流域的人们都在为治理黄河的水患而烦恼。上古尧舜二帝时期,大禹就奉命带人治理黄河的水患,后面的朝代,每朝每代的皇帝都花了大量的银子治理黄河。
可治理了多年,黄河水患依然没有解决。除了频发的洪水,黄河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泥沙淤积。
黄淮平原:黄河泥沙堆积所形成
据统计,黄河每年都会带着大约16吨的泥沙从河道奔腾而过。其中有12吨左右的泥沙汇入大海,剩下的泥沙淤积在黄河下游,要么被水冲积,形成平原;要么沉积在河里,抬高河床。
黄河泥沙积累成的平原是良好的农耕地,我国古代黄河流域的文明那么灿烂夺目,得感谢这些冲积平原,但沉积在河里的泥沙就只能让人头疼了。
受地质影响,黄河在成河的运动过程中,就有水土流失、泥沙堆积的现象发生,要追溯的话,得追到史前时期了。经过这么多年的变迁,黄河里的淤泥越来越多,迄今,已经高出了地面10米,成了妥妥的悬河。
地上悬河
一旦黄河出现大规模水患,后果不堪设想。那我国为什么不给黄河清理一下河底的泥沙呢?是不好清理,还是另有他意?
其实黄河刚形成的时候,水质清透,从它的发源地看就知道,黄河不是从头到尾都这么浑浊,它是一路流过来席卷了泥沙才变浑的。
黄河两岸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的原因,是农耕开荒。既然它的周围土地肥沃,肯定有大量的农民来这里种地。砍伐完了植被,失去了固沙的草木,黄河的环境也恶劣起来。
水土流失造成的特殊地形
近年来的清淤工作除了水土流失带来的环境问题,淤泥造成的河床抬高问题还会让黄河发生改道,且历史上的确出现过几次黄河自然改道的情况。
我国不是没有做过黄河清淤的工作,2018年底,天鲲号绞吸船就接受了清理黄河淤泥的任务。
绞吸船主要用于吹填工作,适合挖土质较松软的沙质土和河底淤泥。天鲲号船长度为140米,宽度接近28米,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船,最深能挖到35米深,特别适合为黄河清淤。
天鲲号信息
天鲲号每个小时的挖沙量达到7500立方,在黄河持续工作了3个月,清理了不少的河底淤泥。照这样的效率,黄河河道疏通指日可待。有人为天鲲号算了一下,完成整条黄河的疏通时间,大约需要10年。
10年,看起来时间很长,我国古人治理黄河都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并且还只是某一段河道。清理完整个黄河用10年,已经快的上天了。当然,天鲲号这么挖10年,花的金钱成本也是相当的高,但跟造福百姓比,这些花费又算什么呢?
天鲲号
可我国并没有让天鲲号或者其他绞吸船继续清淤。好多人不理解,觉得河底泥沙堆积一定不是好事,但其实不然。
首先,黄河的泥沙堆积问题不是一两年造成的,是从成河时一点点累积的,到了今天,这些堆积的泥沙已经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黄河泥沙
我们现在看到的黄河中的桥墩、河边的堤坝,都是矗立在这些泥沙里,挖走它们会让这些建筑失去保护,造成安全隐患。国家限制或者禁止河道挖沙便是这个道理。
因此,有些泥沙不仅不能挖,你还会看到桥墩下方堆砌了很多鹅卵石,就是用来加固建筑的。
特殊的桥墩
所以,清理河底淤泥得从长计议,要挖也只能小面积挖一挖,不用随时动用天鲲号。
近年来,我国已经在黄河清理工作上做出了不小的成绩,黄河有些河道的水质明显转好,清澈不少。
2017年时,《瞭望》周刊就报道过桃花峪河口成为清水河了。位于黄河中游的潼关水文站也于2021年发布数据称黄河的含沙量低于每立方800克了,国家的清淤工作成效非常明显。
水质清澈
治理黄河得科学除了人工清淤,我们的各个水利枢纽工程也起了很大作用。堤坝的层层拦截,可以分摊泥沙淤积,一点点减少黄河下游的泥沙沉积压力。
水坝结构
丰水期的时候,开闸放水,利用巨大的水能冲力把泥沙冲进海里,也是治理淤泥的方法之一,治水并非只有人工挖沙这一种。
其次,挖沙本就是个治标不治本的手段,不适合长期使用。挖走一部分泥沙,后面的泥沙有源源不断地来了。因此,从源头解决问题,防止水土流失,才是治理黄河的最佳方法。
黄河水滚滚流
现在我国在大力开展沙漠治沙行动,我国环境艰苦的地方长年守着一群治沙人,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植树种草。跟几十年前比,黄土高原已经增加了五万多平方公里的绿化面积。
治沙人
水土流失得到了控制,流进黄河的泥沙量自然就减少了。目前,我国在黄河上有19座水电站,七座水利枢纽,还有3个大型水库。黄河能带来破坏,也能带来益处,关键看人们怎么发挥它的长处。
2022年1月份,黄河三门峡水库的清淤试点工程拉开帷幕,一艘代号为“浚河007”的绞吸船开始下河工作,再次为黄河清淤。此次试点成功,将来小浪底水库和黄河中上游也会逐步开展清淤工作。
工程布局图
所以,不是国家没有为黄河清淤,而是治理黄河应当更加科学,黄河清淤也得慎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