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林梦辉 川观新闻记者 郑志浩 内江观察 罗尹 摄影报道

选蛋、打孔、抽蛋液、清洗杀菌、阴干打磨、固色、布局作画,一个个生动多彩的蛋壳画在雷文彬的手下诞生。小小的蛋壳上,钟鼓楼、桐梓坝大桥、资中重龙山、威远骑龙坳等内江地标惟妙惟肖。

大师讲蛋壳画的前世今生(探访雷氏蛋壳画)(1)

今年55岁的雷文彬就是这些蛋壳画的作者,他是雷氏蛋壳画的第三代传承人,其画作受到了广泛喜爱,“雷氏蛋壳画”也在今年4月入选内江市第七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4月14日,记者在走进雷文彬家中,一股艺术气息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摆放满桌的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蛋壳画作品。

大师讲蛋壳画的前世今生(探访雷氏蛋壳画)(2)

说起与蛋壳画的渊源,雷文彬说:“我6岁时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书法和绘画相关的蛋壳画基础。当时家里面穷,鸡蛋很珍贵,所以刚开始不能直接在蛋壳上面作画,直到8岁的时候,还是因为我表现很好,父亲才允许我在蛋壳上面作画。”

虽然从小就学习蛋壳画,但雷文彬的作画之路并非从始到终。18岁时,他前往部队成为了一名空军地勤人员。5年后退役,他又在内江棉纺厂工作,之后又在内江日报当了十几年的记者。这一段又一段匆匆岁月,雷文彬无暇投入蛋壳画。直到2011年,雷文彬才开始真正专心投入到蛋壳画的创作之中。

大师讲蛋壳画的前世今生(探访雷氏蛋壳画)(3)

蛋壳画考验书法和绘画的技术,虽然雷文彬之前几十年的时间里面没有完全投入到蛋壳画,但各项工作也都让他收获颇丰。当兵时期的文书工作、记者时期的摄影工作都让他的书法与绘画布局的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雷文彬在传统技法基础上,还大胆探索、创新。在禽蛋选材上除了传统的鸡蛋,还尝试在孔雀蛋、乌龟蛋、鹌鹑蛋、鸵鸟蛋等不同类型、大小、形状的蛋壳上面作画。“下面我还准备想在世界上最小的蛋——蜂鸟蛋上面作画,这种蛋大小比黄豆粒大不了多少,和普通的花生米差不多,甚至还要再小一些。”雷文彬笑着说。

“雷氏蛋壳画”在雷文彬的传承下不但保留了中国传统国画技法基础上,还在蛋壳上显现了中国山水晕染、层次和意境,并配以书法、落款。同时,“雷氏蛋壳画”绘画颜料中并配以祖传秘方调制,使得色彩自然鲜艳、牢固,再配以精美底座,让一个个普通的蛋壳成为了一件件精美的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制作一件蛋壳画的完整过程是首先挑选表面洁白、光滑、无裂痕且形状均匀的禽蛋,然后经清水洗净,用刀背尖角轻敲蛋底,形成一小洞之后用细竹尖挑开洞口碎壳,将蛋黄和蛋清用细竹尖挑出,之后清洗并消毒等处理,再经过5-7天的晾干后即可在蛋上绘制图案,画完后再作阴干、固色处理,然后粘底座大功告成。

如今,除了平常自己创作以外,雷文彬还在给学生培训。“我一天要上六次课,每堂课最少都是五十名学生。”雷文彬表示:“现在画蛋壳画的人越来越少,这项技艺也面临失传的危机,现在我想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对于接下来的创作方向,雷文彬透露:“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我计划制作一百枚蛋壳画为祖国献礼,这里面包括像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雷锋等英雄人物。”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