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的西街里,象峰巷掩藏得出神入化,要不是开元寺门前紫云屏两边不时穿出的行人,外地游客很难想到热闹的西街里,还藏着这样一条幽静的古巷。

泉州世遗22处景点攻略(世遗泉州一周年)(1)

象峰巷里望东塔

不久之前,象峰巷迎来了新一轮改造提升,这一次,巷子里那些曾经如蜘蛛网一般纠缠环绕的电线也都追随新装的排水管钻入了地里。站在巷口,再望东塔,画面干净如洗,古城摄影发烧友们乐开了花。

泉州世遗22处景点攻略(世遗泉州一周年)(2)

东塔清晰可见

与他们不同,我们此次重走象峰巷,是为了拾起那散落一地的千年繁华。

三大家族留遗响

行走在象峰巷,你随口一问,只要是原住民,几乎人人都知道象峰三大家族——上坊王、上坊陈、上坊张。

泉州世遗22处景点攻略(世遗泉州一周年)(3)

象峰巷老地图(杨茂盛供图)

“王家在宋代的时候就出过通判。”在象峰巷48号,知名书画家许长峰的“觉圃”里,他和文史爱好者杨茂盛为我们讲述了象峰三大世家曾经的显赫。王家自贺州判官王烨之后,还有兄弟进士、世代进士的美誉,新中国成立后,王家还出过第一代女跳伞员。

泉州世遗22处景点攻略(世遗泉州一周年)(4)

知名书画家许长峰

来自石狮永宁卫的陈家,最出名的则是曾在朝廷官至刑部主事,后回乡担任过闽南多地书院山长,又筹建“泉州官办学堂”(五中的前身)的清末教育家陈棨仁。

泉州世遗22处景点攻略(世遗泉州一周年)(5)

象峰巷48号

杨茂盛告诉我们,最近,文史研究者在对“上坊张”的研究中还有了“清时张家兄弟三人皆中举”的新发现,并在鼓浪屿等多地发现了其中之一张大河的笔墨石刻。

泉州世遗22处景点攻略(世遗泉州一周年)(6)

这里静谧而安宁

许长峰的儿时记忆里,曾经的三大家族紧挨着的古大厝“有很多进落,一落连着一落,走进去是要绕很久的。”如今,那些气派堂皇的古大厝已经消逝在变迁的时代里,“旧时王谢堂前燕”,也“飞入寻常百姓家”。

两幢洋楼藏侨史

当然,象峰巷曾经的辉煌不止于三大家族的古大厝。杨茂盛的印象里,八十年代初,南宋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廉相留正“三朝元老坊”底座残件就坐落在象峰巷与甲第巷接驳的三朝口。

泉州世遗22处景点攻略(世遗泉州一周年)(7)

洋房朝旭楼与西塔交辉相应

“那里地势很高,要上好几个台阶。”想起当年,他和小伙伴们每次路过,踩上那几块“光滑溜溜”的石阶时都要格外小心,特别是雨天,一不留神,就会摔个仰面朝天。如今想来,石阶上那些光滑的包浆,没有百年以上的时光又怎么能够磨洗得出。

在他提供的一份根据1922年,泉州工务局绘测的“福建泉州平面图”演变而来的《泉州古城址平面图》对此有着清晰的标注。

泉州世遗22处景点攻略(世遗泉州一周年)(8)

林基灶洋楼,陈嘉庚曾经在此住过

那些消逝的古迹留下了遗憾,但巷中的几座洋楼却给人带来了惊喜,也印证着巷中丰厚的侨史。60年前印尼华侨黄家所建的朝旭楼,一砖一瓦完好如初。最有故事的要数菲律宾华侨林基灶所盖的大洋楼,这位华侨实业大家曾因支持辛亥革命,1913年被孙中山亲笔书授“三等有功奖章”。据说,这座洋楼里,还曾接待过侨领陈嘉庚。站在边上的楼中俯瞰,即使在今天,洋楼的气派也毫不逊色。

一座古庙三界神

建筑承载着街巷的历史,庙宇则存储着人们美好的寄托。

泉州世遗22处景点攻略(世遗泉州一周年)(9)

象峰巷口的紫云屏

有着“世界宗教博物馆”美称的泉州,是一个与众神同居的城市。南方周末对此曾经有一个形象到走心的评价——在这里,人们多奉一尊神明,就像路边多种一棵树。这种写实,在象峰巷65号的铁炉庙一览无余。

泉州世遗22处景点攻略(世遗泉州一周年)(10)

紫云屏后四孔井

在并不喧嚣的巷子里,总有虔诚的信众走进庙里,焚香、磕头、祷告。他们很少关注庙门石柱间有着“泉州先生”陈珍珍所撰写“铁冶龙山首铸黄鹤偶乘沧海月,炉熏晋水长流青莲香溢紫云屏”长联,也不关注那方有赵朴初题写的寺名匾额。

泉州世遗22处景点攻略(世遗泉州一周年)(11)

铁炉庙

这座铁炉庙还真的写满故事,杨茂盛告诉我们,先前这里是吕氏的祠堂。铁炉庙最早在龙头山一带,供奉着五代时期晋江王留从效的冶铁第一炉。1958年,泉州面粉厂建设时,便搬到了这里。神奇的是,铁炉庙一寺奉着三界神明,除了供奉铁炉,还同时供奉吕祖、观音、五夫人。

四时里外烟火气

相比于那些留存在《府志》里,相传于市井间的前朝旧事,巷子里那些细碎鲜活的的烟火生活才是象峰巷里最瓷实的底色。

泉州世遗22处景点攻略(世遗泉州一周年)(12)

夜晚的象峰巷

许长峰一家,1968年就搬入象峰巷,那时巷子里都是土路。每到年节,家家户户蒸碗糕,备年货。大年初一,小伙伴们口袋里装着拆散了的鞭炮,点一根香,在一路炮声中,挨家串门。青年的时候,他还时常在“年兜”和几个文友摆个小摊,卖自写的春联。

泉州世遗22处景点攻略(世遗泉州一周年)(13)

芥子书屋

时至今日,诗书画印俱全的他,依然保留着每年为自己宅子原创编写一幅春联的习惯。

泉州世遗22处景点攻略(世遗泉州一周年)(14)

象峰巷里的烟火气

与许长峰不同,巷子东头,已经嫁过来几十年的陈阿姨,并不在乎巷子有多少历史。在她眼里,这里没有故事,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即使在与我们聊天时,她也舍不得放下手上缝着的布料活。

象峰巷名片:

象峰巷东起西街开元寺紫云屏,西接甲第巷,后来新华路开建,象峰巷便一分为二。象峰巷在宋代的时候叫“船舶巷”,直到明清时,因地形如巷鼻,便得名象峰巷。象峰巷以前还曾叫上坊巷,巷子里曾经的三大家族,民间一般以“上坊王”、“上坊陈”、“上坊张”称之。

象峰巷也是泉州古城改造提升的重要街巷之一,目前,紫云屏至新华路一段已经基本改造完毕,来这里可以赏古筑,看东塔、品美食、逛老铺,还可以到有名的芥子书屋驻足。在象峰巷、三朝巷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微型公园,供游人休憩。

海都记者 | 吴日锦 林良标

值班编辑 | 陈晓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