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形容边塞诗(别具一格的边塞诗)(1)

中国诗词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律诗(含绝句)、乐府诗和古体诗,平时见得比较多的一般是律诗,但很多古体诗同样非常出色,如李白的《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佳人》、白居易的《长恨歌》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怎样形容边塞诗(别具一格的边塞诗)(2)

岑参是与高适齐名的边塞诗人,并称“高岑”,可见岑参的边塞诗是非常出色的,只是由于“七绝圣手”王昌龄的诗句比较短,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名句更容易为大家所熟知而已。岑参的代表作除《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绝句外,其他作品大多稍微长一些,以古体诗为主。当然大部分的古体诗是以双句入韵的,岑参有一篇名作,比较特殊,是以三句入韵,非常有气势。这就是《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怎样形容边塞诗(别具一格的边塞诗)(3)

这种入韵方式非常特别。李白个别诗句中也有以单句入韵的,如《庐山谣 寄卢侍御虚舟》就是以七句入韵,但只有一韵,通篇三句入韵的很少见,这是岑参这首诗特别之处。

走马川这条河流在今新疆地区,雪海在天山主峰和伊塞克湖之间,点明唐军出征依次经过这些地方。茫茫无边的沙漠,望不到尽头,接连不断的狂风将黄沙吹向天空,直达天际。围绕“风”写出征过程中的自然环境。经过走马川、雪海边,穿过戈壁沙漠。狂风怒卷,黄沙飞扬,迷迷茫茫,一派混沌。把白天风的猛烈写得历历在目,这是明写。

怎样形容边塞诗(别具一格的边塞诗)(4)

行军由白天持续到夜晚,风已经看不见,但感受却险恶。九月份的风沙已经很大,像发狂的野兽,在怒吼,在咆哮,冲起斗大般的碎石,满地打滚,如一条大河向前奔腾而去。这是写感受,暗写风的惨烈。

匈奴部落趁着牧草繁茂,军马肥壮,侵入金山(今阿尔泰山)西面,烟尘滚滚。大唐军马也只好迎战,誓死捍卫边关,开始西征。将士们身着明亮的铠甲,夜里也不脱下来,半夜行军时士兵的兵器彼此碰撞着发出各种声响。可见将军以身作则,而夜间一片漆黑,大军疾走,足见军容整肃严明。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一般。马毛虽然挂着雪花,却是汗气蒸腾,瞬间就在马的身上结成冰,营寨中写檄文用的墨水转眼就凝结冻住了。

怎样形容边塞诗(别具一格的边塞诗)(5)

匈奴听到大唐军马出征,应该胆战心惊,料他们不敢和我们正面短兵相接,胜利指日可待,我就在车师城西门等待向将军献上贺捷的诗章。

这首诗虽然比律诗长,但不难懂。除了以三句入韵非常有特色外,最为重要的就是通过对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突出将士们的大无畏英雄气概,高昂斗志。抓住边疆特征的景物写环境的艰险,极力渲染大风、狂沙漫天蔽日。但这种描写不是直接描述,而是通过兵士感受传达,在天寒地冻中,封将军严阵以待,使敌军闻风丧胆。

这首诗虽然叙述征战,却一直写寒冷,这样得来的胜利是非常不容易的。其语句豪迈,真实动人,三句一转,别具一格,节奏明快,急切有力,堪称壮怀激烈,慷慨激昂,气势磅礴,是一首难得的边塞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