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诚言呈语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自从我回答了一位读者关于学习的“奇葩”问题,并且写成了文章之后,我亲爱的读者们就像被提了醒似的,隔三差五就来问我点我压根就回答不了的问题。
然后再在问题后面接上一串“滑稽”。
有问考上清华北大是种什么感觉的。
有问怎么向父母多要生活费的。
有问上大学应该谈几次恋爱的。
甚至还有问继维纳斯、金字塔之后,蔡徐坤是否有望入围今年高考数学题的。
这些超出了我认知范围的问题,一度让我怀疑自己到底还有没有能力为大伙“答疑解惑”。
直到有位学霸向我提了个问题,叫作“当学渣是一种什么感觉”。
虽然这问题问得有点“凡尔赛”,但还是让我精神为之一振。
毕竟这种问题,刚好能够精准触达我的“核心能力”。
先从上课说起吧。
我一直都想不通,学霸们是如何做到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身上的。
这可能就像学霸也不知道,学渣们是如何会在课堂上觉得“没事干”的。
学霸总觉得自己上课时听得越多,不懂的就越多。
而学渣只要好好听那么一会课,就会感觉头疼得像是知识渊博得要溢出来了似的。
这还能学得好?
如果说课堂听课效果差的话,那学渣们回到家自己补回来也可以。
但事实上,会去巩固知识、查缺补漏的,依然只会是专属于学霸。
他们不仅能快速完成作业,还会做一些进阶训练,或者预习一下第二天的课程。
至于学渣,甭说预习了,光是写个作业就要了亲命了。
只要翻开书,不是头不舒服了,就是脚不合适了。
总之,“人有多大胆,作业拖多晚”。
老师要是在群里布置作业的话,那就…
这样的差距,刚开始可能还不显山不漏水。
但事情总会有积重难返的那一天。
到了高年级考试的时候,考试就是一道学渣永远也迈不过去的坎儿。
对于学渣来说,考试就像是老师在“作法”,逼小鬼“现行”似的。
至今我都记得,只要考试时老师在自己身边驻足,我就会立刻捂上已经写完的答案。
因为我实在是不想在考试分数还没出来之前,就“预支”一顿骂。
至于我能做的,只有手握水笔、故作镇定、眉头紧锁、奋笔疾书。
然后帮学霸垫底。
后来我也总结出规律来了。
学霸考试是为了“走接受表扬的过场”的,而学渣考试是“周期性接受审判”的。
回到家面对父母时,不是卒于数学,就是葬于物理。
所以再到了考试的时候,老师说“把与考试无关的东西都交到讲台上”时,我都想把自己给放到讲台上去。
当然了,学渣偶尔也是会痛定思痛,下定决心奋起直追的。
记得有一次,我终于下定决心要好好听课了。
为了消化知识点,我把老师的板书一字不落地抄在了本子上。
抄着抄着,甚至还产生了一种自己“听懂了”的错觉。
然而当我抄完最后一句后,老师一句话就打消了我逆天改命的决心:
这就是你们最容易犯错的解题方法。
如果说有什么事打消了我学习积极性的话,那这肯定得算是一件。
到了大学后,被学霸支配的情况稍微好转了一些。
毕竟大伙都是同一个分数线考进来的,我不会的别人也不会。
同样的起跑线,一度让我产生了领跑全班,为科研事业奋斗终生的想法。
然而过不了多久我就发现,同样的起点,终归还是会演化出不同的结局。
就比如说学霸们吧。
他们为了督促自己学习,会在自习室里摆书占座,利用一切可以用来学习的时间。
而且一坚持就是四年。
我也拎着水杯去占座了。
但这不仅没能起到督促自己好好学习的作用,反而是不得不在寝室里用碗喝了四年的水。
直到这时我才发现,学渣和学霸的划分,并不是仅仅是体现在考试分数的高低上的。
你想吧,学渣逆袭的例子比比皆是,谁能说他们天生就不适合学习,天生就是学渣呢。
所以学霸和学渣之间真正的分水岭,归根结底还是学习态度。
然而“端正学习态度”这句话,说起来确实是没错,但轻飘飘的一句说教,就真能起到多大作用了?
我看未必。
这些年,为了纠正学生学习态度,冒出来了一批培养学习兴趣的说法。
我觉得这就是想当然。
因为动物的大脑,本质上都是排斥思考的,趋向于安逸的。
谁会对学习这种需要进行深度思考的事产生兴趣?
事实上学习态度的不端正,本质上还是危机感的缺失。
就拿我身边那些例子来说吧。
绝大多数逆袭的同学,都是害怕考不上大学。
因为如果考不上大学的话,就得回家种地。
终生务农的情景就摆在眼前。
所以哪怕他们并不知道考上了大学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也至少会清楚考不上的后果是什么。
对于城市里的孩子来说,其实也一样。
虽然不至于去种地,但是送外卖、送快递、当服务员之类的工作,也未必能让你有多满意。
说白了,学习的苦和生活的苦,你总要去选择一个。
所以说,别太过于相信什么“高考失利不代表人生失利”。
如果你本身就没出生在“罗马”,那么高考依然是你通向罗马的最大捷径。
只要意识到危机,就能端正态度。
只要能端正态度,就有逆袭的希望。
从来就没有天生的学渣,也没有不适合读书的学生。
希望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的你,能在正视了自己的未来后,后来居上。
趣谈教育新鲜事,大型表情包工厂。
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
欢迎关注,公号同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