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芹浪迹京城一二十年,富儿家的残杯冷炙他受够了,看人白眼寄人篱下的生活他过够了,他决定离开这里,离开喧嚣的市尘,到乡野去,到纯朴的农人中间去大约乾隆二十二年前后,他搬到西郊海滨一带,最后隐居于西山脚下某个村落,直到去世,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曹雪芹人生无常?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曹雪芹人生无常(曹雪芹-西山暮露)

曹雪芹人生无常

雪芹浪迹京城一二十年,富儿家的残杯冷炙他受够了,看人白眼寄人篱下的生活他过够了,他决定离开这里,离开喧嚣的市尘,到乡野去,到纯朴的农人中间去。大约乾隆二十二年前后,他搬到西郊海滨一带,最后隐居于西山脚下某个村落,直到去世。

京华不再能羁系他了。这是他自我放逐,也是他的自我解脱。西山留下他写在《红楼梦》稿本上的最后手迹,留下一代文豪最后的遗踪。

在雪芹离居西山的日子里,祖母大概不在了,母亲、叔父是否还在,不得而知。根据雪芹友人诗词以及其他人的传说,似乎雪芹早就从大家分出,他只和娇妻弱子生活在一起。但他无怨无悔,仅把“老天爷”教他“赋穷愁”--家运与个人命运从贵盛到寒微,变成创作的内驱力。一百年后,另一位文豪鲁迅说过:“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鲁迅本人就走过这样的途路。雪芹则不仅从小康人家坠入困顿,他是从豪门巨族人家而坠入困顿的,这一过程更使他看清了他人的真面目。从个人生活来说,这里他的不幸;从一个文学家的创作生活来说,这却是他不幸中的大幸。曹雪芹从贵盛之家跌落的过程,的确成为他一种创作的内驱力,更深切地根据生活的底蕴观照世运的变迁,洞察人情的反复,而这些是成功一部杰作的必要多件。

这时的雪芹过了“不惑”之年,接近“知天命”之年。人正是世事洞明,才已是炉火纯青。

没有朋友来访的日子,雪芹就完全沉浸在对自己并不漫长的一生那漫长的跌宕生涯的思索里,思索个人与家庭,家庭与社会,社会与历史、历史与人生,他的思考并没有结论,因为生活是难以结论的,而艺术是不需结论的。但是他那没有结论的思考,却触及了和揭示了个人、家庭、社会、历史、人生的关联及其真谛。

天时入秋了,也是人生的秋天了吧。“念念的随旧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疾。”长空映出排成“人”字的雁阵,雪芹目送它们飞向南方的天际,那南方的一角云天下面,就是雪芹和他的家族的祖居地南京、苏州、杨州,就是秦淮旧荣素绕之处。雪芹痴痴地坐着,周围家静无人,天已向暮,溪塘传来勤劳的山村妇女闷闷的捣衣声。

雪芹回到了茅屋里。“半床落叶恐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白天外出,和风吹落的黄叶,铺了他半床。他扫去落叶,躺到床上去。灶下的蟋蟀幽幽地鸣叫起来,与山野的秋虫多鸣响成一片,勾人生出绵绵的秋思,生出对世间美好的事物被葬送的优思。不久,一阵雁啼又传入耳膜,在寒冷的夜色中显得分外响亮。

雪芹躺不住了。他觉得在这正是他的《红楼梦》所要表现的。要是现在能向知心的朋友讲述自己的感受,讲述自己刚刚萌生的新构思与修改方案,那多好。劳碌一天的妻子也拥小儿子睡去了。在寂静中勾起雪芹的推理,于是雪芹披起衣服,点亮油灯,写完了他对红楼梦的新构思。

雪芹的晚年,日夕出入于《红楼梦》的艺术世界,他呕心沥血地撰写和修改,直到死神把他的笔夺下。

雪芹逝于乾隆二十八年岁尾,干支纪历是癸未年,公历是1763年底或1764 年初,享年四十九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