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专业并不是法学,但是出于兴趣,也囫囵吞枣读过几本法理学相关的书目,其实无论是朱苏力还是罗翔(在这里感谢一下借我书看的某位同学),他们都在书中强调一个事情,即法律事实和法律细节的重要性。

原则不容侵犯底线不容践踏尊严(底线触及到了底线)(1)

司机家属对于《底线的回应》

什么是底线?以个人愚见,法律最大的底线就在于法律事实,如果事实都不讲,也便没有所谓个人价值可言。就这个角度而言,《底线》这部剧起码在货拉拉一案中是不及格的,甚至可以说是无耻的。对于货拉拉以及江歌案这样一些能够引发巨大的社会舆论的事情来说,它们的改编更应当如履薄冰,尽量排除所谓的“艺术加工”,第一条就在于对于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的所有细节和事实如实反映,而不应当沾在某一个立场上去指点江山,这便是法律宣传的“过程正义”,如果不讲“过程正义”而只追求所谓的“结果正义”,那结果无非是婆媳吵架添油加醋;我印象很深的一个案件就是“陕北黄碟案”,如果单纯站在自由主义的立场上来说,个人看录像带的自由不可侵犯,那么整个案件的判决就不可理喻,但是如果真正了解事实的话,就会发现夫妇二人在隔音效果不好的沿街房里观看录像,其行为严重影响了邻居的正常生活,那么这个案件就自然真相大白,这就是法律细节和事实的重要性,真实自有千钧之力,如果一个法律电视剧只是处于某种目的和立场去给法律事实添油加醋的话,其行为无异于给自己摸黑,就这一点而言,《底线》是没有底线的。现在抖音上已经出现了“感谢电视剧让我了解了全部事实”以及“醍醐灌顶”的评论,无疑已经产生的巨大的恶劣影响,很多看法律电视剧的观众都不是抱着较真的心态去的,很多都是为了“凑热闹”“长见识”,对于这一部分观众,起码在货拉拉案件的演绎上,电视剧应当负起解释和还原全部事实的责任,如果说有一些争议性的法律事实确有此事,那么导演乃至剧组就应当拿着判决书站出来说出这件事情的凭据,如果指不出来,就是罔顾法律事实,毫无底线,危害不下于人身攻击。《底线》这个电视剧最早是我一个朋友聊起的,当时还是江歌一案,我没有太大注意,后来发现这个剧打出了“最高人民法院”的旗号,其实这就像是一个笑话,一部剧打着谁的旗号也不能隐藏甚至改编所谓的事实,起码在这件事情上,《底线》在舆论上对于最高人民法院乃至整个法律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原则不容侵犯底线不容践踏尊严(底线触及到了底线)(2)

《底线》造成的恶劣影响可见一斑

有人回应“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对于这句话我是认同的,但是得分清楚场合,如果身边有人诬陷你,你会说这是所谓的“艺术加工”吗?有人觉得电视剧里的司机也是个可怜人,主旨不变则没有问题,那为什么《雄狮少年》表达的也是积极向上的内容,却被喷惨了?(本文章没有为《雄狮少年》翻案之意思,旨在说理)何况这是个律政剧,律政剧最讲的就是细节和事实,如果这两点做不好,那便成单纯的喊口号了,退一万步讲,就算人人都知道这是电视剧,都明白这是“艺术加工”,那么剧组就不应该去标榜所谓的“真实事件”,起码在这方面,剧组做得多少带点不厚道。

原则不容侵犯底线不容践踏尊严(底线触及到了底线)(3)

卑微的小武

最后,我对于社会热点事件,尤其是涉及法律方面的事件搬上银幕持有悲观态度,这让我想起来昨天看的《小武》,其中最后一个镜头,是我们通过被拷在上的小武无助的注视着围观者审视的眼神,对此贾樟柯是这样解释的:“在结尾,我想把观众转换成‘被观察的观察者’。人们最终发现自己处于小武的位置上了,与他的处境相同,感到非常不舒服。我想使观众受到触动,以便每一个人都能反省自己,反省自己看待别人的方式,主要目的是使观众审视自己,反观自己作为看客的心态,并以这种方式干扰观众。”罪犯也有一种尊严,不管他的行业是什么,不管他道德上背负着怎样的枷锁,他仍然在思考。这就是他的尊严,而对于法律事件的添油加醋,则是对无论是受害者还是施害者的尊严践踏,对此,我认为《底线》对法律事实的罔顾的添油加醋是可耻的,司机乃至其家庭是可悲的。对于这件事情所引发的社会舆论,我也只能说一句自作自受,毕竟作为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方,就必须要做好被讨论甚至被喷的觉悟,如果连这点觉悟都没有的话,那剧组标榜的社会责任感和普法宣传也便无从谈起

原则不容侵犯底线不容践踏尊严(底线触及到了底线)(4)

豆瓣一直在锁评,可见仍然没有挨骂的觉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