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入境政策的开放,大量的留学生进入日本,即将开始自己崭新的留学生活。但开启新生活的同时,也要提高警惕和防范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今天小远给大家提一些赴日留学生谨防诈骗小建议!

在日本留学生注意了什么(注意)(1)

谨防诈骗小建议之一

打工要合法!

众所周知,日本的消费水平远高于国内,不少同学来日本留学后为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在上课之余会找一份兼职工作。小明同学也不例外,自己的正常兼职是在一份餐厅当服务员。但虽如此,经济压力还是存在,在某天课间,听见语言学校的同学提到可以找一份不包税的工作,并一起去面试并顺利录用。

从第三个月开始,雇主以各种理由拖欠小明同学的工资,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告诉他不用再去打工了,而小明同学直到离开也没能要回被拖欠的工资。因为没有依法报税,且超时打工,小明同学怕给自己带来麻烦,只能自认倒霉。

小建议:日本法律规定持留学签证者打工须向出入国在留管理厅申请办理“资格外活动许可”,且获得许可后在非假期期间原则上每周打工时长不可超过28小时。此外,外国留学生严禁在风俗类、博彩类场所打工,即使在这些场所从事服务生、卫生清洁等工作,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打工收入也须依法纳税。

请大家谨记,一定要合法打工,严格遵守打工时长,想为家里减轻负担是好事,但绝不能抱着侥幸心理打黑工,一旦被查出,将会影响留学签证的更新,断送自己的留学生涯。

在日本留学生注意了什么(注意)(2)

谨防诈骗小建议之二

莫用他人信用卡!

某天,小红的好朋友说自己在做代购生意,想找小红帮自己扩大业务。但所说的扩大业务就是拿着伪造的信用卡去商场帮人家购物。虽然小红隐约意识到这做是错误的,但为了追求报酬,还是跟朋友一起,拿着多张信用卡行走于各个商场之间。而所谓的信用卡,都是通过非法途径制作的伪造卡片,用这种卡购物无异于诈骗。某一天,小红和朋友像往常一样使用伪造信用卡购物的时候,被商场识破并报警,小红当场被抓获。

近年,留学生参与使用他人信用卡、在留卡等磁卡证件的案件多发。根据日本法律,使用非本人名义信用卡即涉嫌构成欺诈罪,使用伪造信用卡购物,制作假信用卡更是违法犯罪。留学生一定要认识到这种行为的违法性,即使是好友请求帮助代购,也不应使用他人的信用卡。

在日本留学生注意了什么(注意)(3)

谨防诈骗小建议之三

谨慎代人收货!

小美同学刚到日本不久,因为自己的日语不好正在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苦恼,并把自己的烦恼和在国内的朋友吐糟了一下。某天,朋友和小美说,自己朋友的朋友想往日本邮寄一些东西,希望小美能够帮着签收一下并会给与相应的报酬。

小美此时并没有多想,只想着自己终于可以增加一些收入。毫不犹豫把自己家的地址告诉了陌生人,也没有询问包裹里面是什么东西。终于有一天,小美在签收包裹时,那个包裹里面装的是毒品,被早已埋伏多时的日本警方当场抓获,而小美直到在警察局做笔录时才发现自己已经涉嫌违反多项日本法律,后悔不已。

小建议;:在日本,未经许可进入建筑物可能涉嫌入侵建筑物罪,未经允许以他人名义签收包裹也是违法的,涉嫌欺诈。犯罪团伙利用小李这种涉世未深的留学生“代人收货”,包裹内往往是来路不正的货物,甚至是走私物品或毒品。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提升自己的辨别意识和法律知识。

在日本留学生注意了什么(注意)(4)

谨防诈骗小建议之四

拒绝私人换汇!

留学生小七加入了几个在日留学生交流群,里面经常有人发布招聘、代购、换汇、转卖物品等信息。小七半个月前也在该交流群发布了一条消息,因为自己搬了新家想寻求一些闲置。半个月后,骗子问小七还需不需要新家具,说自己是某某大学的毕业生,过几天要回国,所以出售一些闲置的家具。把家具的照片发给小七后,全是高档品牌家具,小七很是心动。通过不断地聊天,骗子取得了小七的信任后,并和小七说自己打算回国还想把自己的日元换成人民币。汇率极低,如果小七帮忙找到可以换汇的人,家具可以免费送给他。

新学期即将开始,小七打算换一些日元交学费,这时骗子的汇率又极低。自己不仅换了日元又得到了新的家具,简直是一举两得。小七毫不犹豫将人民币给对方转了过去,对方也很快发来了汇款单。然而,第二天小七才发现,银行账户并没有收到日元,骗子的微信、支付宝也已经把自己拉黑,再也联系不上了。

小建议:很多留学生觉得去银行换钱麻烦,汇率又低,喜欢同学或者熟人间直接换钱。按日本法律规定,私人之间的外汇兑换虽不违法,但超过200万日元需要向政府部门申报。私人换汇,特别是网上换汇风险极大,由于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很容易被骗,且很难追回钱财。无论是支付宝还是银行的汇款凭证都可能是PS软件编辑的,需要提高警惕。如图就是一张假的汇款单。

在日本留学生注意了什么(注意)(5)

谨防诈骗小建议之五

假冒大使馆来电!

某天,留学生小曲接到非通知设定的来电,接听之后首先是语音电话,通知他有一封信件在使馆,请其在限定的时间内来领取。小刘按照提示接通人工服务之后,对方又自称是上海市公安局民警,说国内破获一起走私案件,发现犯罪团伙冒用了很多人的护照信息,其中就有小刘的护照。来电人要求小刘配合警方调查,否则将被按犯罪嫌疑人处理。

小刘初到日本,觉得不会有人冒充大使馆。又缺乏社会经验,对自己涉案的事情深信不疑,再加上“警方”称如果不配合,他将马上会被强制遣返回国,护照再也不能使用,更令他恐惧不已。这时,”警方”提出,如果小刘将自己帐户内的资金转移到警方的“安全帐户”,再交一笔保证金,就可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小刘听了连忙向对方提供的银行帐户转了一大笔钱。由于没有达到对方要求的金额,小刘还向同学借了十几万日元,再次转给了对方。

然而,“警方”收到钱后却再无消息,QQ也联系不上了。小刘既害怕又疑惑,拨打了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的电话咨询,才知道自己遭遇了诈骗。

小建议:大使馆不会通知公民来领取公文,国内公检法机关也不会通过电话、微信、QQ等跨国办案,更不会要求涉案人提供银行账户密码和转账汇款。任何通过网络发送的警官证、公文、政府文件等均为伪造,以办案为由要求转账汇款的均是诈骗,接到此类电话应立即挂断。跨国诈骗立案困难,资金极难追回,请大家务必提高警惕,切勿相信诈骗分子的任何话语。

在日本留学生注意了什么(注意)(6)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