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金榜题名有关的花(孟郊金榜题名走马观花)(1)

本文作者:纳兰春蚕

唐代诗人孟郊,也就是那位写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著名诗句的大孝子,寒窗苦读数十载,终于金榜题名一举高中。他登第时已46岁,回想当年落魄不堪,今朝终于扬眉吐气,不禁感慨万千,便写下了一首与《游子吟》齐名的代表作《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从这首唐诗衍生出两个成语“春风得意”和“走马观花”。“走”就是跑的意思。诗人一天之内就算骑着马飞奔,也不可能看尽长安城里所有的花,只能东瞧瞧、西看看,匆匆一瞥,走个过场而已。因此“走马观花”一般形容漫不经心粗略地游览,常用作贬义。

关于“走马观花”还有一个被人误解很深的问题,即孟郊“走马观花”,观的究竟是什么花?

跟金榜题名有关的花(孟郊金榜题名走马观花)(2)

当今普遍观点认为,“花”指长安妓女。孟郊一朝得志,也“富贵思淫欲”起来,就跑去风月场所花天酒地,找妓女寻欢作乐。支持此说的理由,主要是《登科后》头两句的“龌龊”、“放荡”二词,让人容易联想起一些“不健康”的画面。

第二种常见说法,“花”指牡丹。刘禹锡《赏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是最能代表长安的富贵之花,但牡丹的花季是在春三月。《隋志·素问篇》:“清明次五日,牡丹华。”

唐代科举放榜的日子,一般都是在春天,以二月为多见。初春二月,气温仍较低,尚未到百花盛开的季节,所能观赏到的鲜花品种,仅有耐寒的梅花或花期较早的杏花等而已。刘沧《看榜日》可资为证:“广陌万人生喜色,曲江千树发寒梅。”

不过我们却低估了古人的智慧,据明·谢肇《五杂俎》载:“朝迁进御常有应时之花,然皆藏之窖中,四周以火逼之,隆冬时即有牡丹花,道其工力,一本数十金。”明人已掌握了相当成熟的催花技术,唐人虽不能及,但让牡丹在二月开放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之事。例如下面这首诗:

跟金榜题名有关的花(孟郊金榜题名走马观花)(3)

唐·翁承赞《擢探花使三首》之三:

探花时节日偏长,恬淡春风称意忙。

每到黄昏醉归去,纻衣惹得牡丹香。

据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七引《秦中岁时记》:“次即杏园初宴,谓之探花宴,便差定先辈二人少俊者,为两街探花使;若他人折得花卉,先开牡丹、芍药来者,即各有罚。”

唐代进士及第,常举办庆祝活动,其中一项就是探花宴。在前辈进士中选出两位年轻有为的才俊,让这两人骑马遍游名园采摘名花,如果在新科进士中,有人比这两位探花使先采到名花,如牡丹、芍药,这两人就会受小小的惩罚。与此同时,率先采到名花的新科进士,将会夺得“探花郎”的称号。这就是宋以后进士第三名“探花”之称的由来。

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说的就是新科进士遍赏名园,采摘名花的“探花宴”活动。之所以骑马跑得飞快,在一天之内看尽长安城里所有的花,是希望比别人抢先一步折得名花。因此“走马观花”的“花”可以是名贵的牡丹、芍药,也可以是不太名贵的杏花、梅花等等,但绝不可能是指妓女。

如果您觉得我的文章还不错,关注一下又不会怀孕哦!

【版权声明】此文系本人「纳兰春蚕」原创文章,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及链接信息,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