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高频次的广告投放、明星代言的光环效应、包装精良的广告语,让一些二手车交易平台“名声在外”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二手车电商平台在看似高大上的背后,却频现隐性收费、销售故障车、数据造假等乱象,行业可信度屡被质疑,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二手车平台乱象丛生怎么交易?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二手车平台乱象丛生怎么交易
多渠道高频次的广告投放、明星代言的光环效应、包装精良的广告语,让一些二手车交易平台“名声在外”。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二手车电商平台在看似高大上的背后,却频现隐性收费、销售故障车、数据造假等乱象,行业可信度屡被质疑。
强制性收费让买车不﹃便宜﹄
在广告宣传中,不少二手车电商平台都宣称自己是直卖网,这让很多消费者相信,相较于传统渠道,在二手车电商平台购买二手车价格会更便宜。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重庆市民张林在某二手车直卖网购买了一辆福特蒙迪欧,这辆“准新车”当时网上的标价是17.2万元,张林砍价到16.7万元。最终,买车支付服务费5000元、车款首付6万元、贷款本息合计15.1万元、贷款手续费5000元、GPS安装费1500元、保险费8000多元,总计接近23万元。
“在他们那里全办下来,要比一般二手车行多出近3万元,我用这个钱完全可以买一辆全新的蒙迪欧了。”张林说。
张林所遭遇的服务费相当于中介费,记者向多家二手车电商平台销售人员咨询,都被告知只要从该平台买车,就要收取成交额最低4%的服务费。
一位二手车行业业内人士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般所谓二手车直卖平台都要收取买家车款4%的服务费、过户费约700元、GPS安装费约1000元。平台往往要求强制性办理贷款,还有2%的贷款服务费,贷款三年还要收相当于车款3%的金融返利,如果再加上强制性购买保险,至少10%的利润。某平台管理人员毫不避讳地告诉记者,目前金融业务已经成为二手车平台的主要收费来源。
虚构车况、车源、交易信息
除了遭遇“意料之外的”强制收费,记者调查发现,二手车交易平台虚构车况车源和交易信息、检测走过场等问题也十分突出。
——售车造假隐瞒真实车况。在广告宣传和营销中,不少平台宣称有200多项专业检测,绝无调表车、事故车、水泡火烧车。然而,记者梳理近三年来审结的涉二手车电商消费维权案件,其中占比最高的起诉事由就是“隐瞒实际车况”。
——卖车检测看“表面”走过场,目的是压价走量。专业检测本应是保障车辆质量的重要环节,可在不少平台却只是走过场,沦为压价的手段,与广告中宣称的上百项专业检测相去甚远。
一位济南二手车交易市场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现在二手车交易平台的车辆检测人员大多不是国家专业车辆评估人员,有的为了增加销售提成常常自降检测标准。
——拆单、刷单制造虚假交易量。某些二手车平台销售人员的火热业绩可能是直接“刷”出来的。曾在某二手车平台任职区域公关经理的张先生透露,为了让平台交易数字更“漂亮”,平台往往编造明明不存在的“交易”,或者将一个单子拆成好几单。公司也默许业务员和二手车商共同合作刷单,实际只买一辆车,合作刷单后就变成3辆最多甚至8辆。
市场亟待细化监管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对于二手车电商平台的资格认证、质量监控、事后追责等细化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业内呼吁针对二手车市场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应监管制度,探索建立可查可控的诚信交易体系。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认为,应健全二手车交易制度,包括注重诚信、车辆档案透明可查、形成价格参考标准等。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建议,要借助信息技术增加透明度,既要健全二手车交易制度,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二手车质量追溯体系,强化对二手车质量的监控,相关信息向消费者公开,避免消费者与电商平台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又要加大监管部门对企业广告打擦边球行为的处罚,督促企业对消费者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据新华社济南9月5日电)
网友评论
网友@溜鹏piu:理论上看,与传统的二手车交易相比,互联网平台节省了看车的时间和交易的成本,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
网友@福娃哈哈:希望平台可以建立一个第三方检测中心,对于是否存在泡水、火烧、无重大责任事故等情况也能进行相应的检测,由此提高客户的体验度和信任感。
网友@香菇酱:从长远角度看,信用数据才是二手车平台存活下去的救命稻草。(河南日报记者曾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