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特斯拉宣布进驻上海,2019年特斯拉超级工厂奠基开工建设,2020年第一批国产MODEL3交付……这个过程在振奋人心的时候也不免留下了一连串的疑问:为什么这个项目的选址,和很多其他海外巨额投资项目一样,首选在了上海?

从个人角度出发(从人的角度谈起)(1)

特斯拉超级工厂

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从特斯拉的招聘信息上入手:首先是一个学历问题,虽然很多招聘信息上都号称没有学历限制,但实际面试时,如果你没有汽配或者流水线工作经验(三年是一条基准线,三年以下就会认定是非经验丰富者),应聘者的学历底线是高中或同等学历毕业。其次是一个工作关系的问题,以我们熟知的富士康为例,基层工人只会和劳务公司之间存在合同关系,与富士康之间没有合同束缚,但是特斯拉的正式员工(包括了一部分基层员工)都是和特斯拉上海公司签署合同,之间存在合同关系。

从个人角度出发(从人的角度谈起)(2)

上海特斯拉

第三就是薪酬标准,特斯拉的招聘信息关于薪酬的标准在10万/年,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国内一般的流水线工厂,可以做到和上海其他几家汽车企业持平;第四就是从招聘信息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强大的劳动强度,这个我们稍后会详细谈到!

从个人角度出发(从人的角度谈起)(3)

特斯拉流水线

以上这四点基本勾勒出上海特斯拉的建厂思路,归纳起来就是这么几条:高技术含量,能留住人,对年轻人更为友好!而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国确实没有比上海更好的城市来承建这座超级工厂!而今天我也不扩展话题,仅仅从“人”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人的原因

如果没有横向比较,我们确实很难看到特斯拉和其他流水线工厂的区别,所以之后的文章里,我会以富士康作为参照行文。而之所以选择富士康,我全无贬义,只不过我这里提醒以下读者有这么一个事实:富士康在国内有过那么多工厂,唯独在上海没有建过厂,而这里面的原因恰恰是和特斯拉在上海建厂是相对立的!

从个人角度出发(从人的角度谈起)(4)

富士康

富士康的模式,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终极模式。其特点在于:生产过程对于工人的文化要求水平不高,工人经过短时间培训就可以投入生产;统一管理让工人的生活嵌入生产,保证工人可以将最大的精力投入于工作;中等工资保证员工队伍稳定,加班可以拿到更高的收入,同时富士康并不讳言员工流动性大的特点,而是通过不断的新陈代谢来维持!

从个人角度出发(从人的角度谈起)(5)

富士康

但是特斯拉的理念却完全不同。这首先源于汽车流水线和手机流水线差别非常大,比如一线汽车流水线工人,一般都会轮岗,大致会操作几种汽车配件的作业,只有这样,这些工人才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一人多用”,也就是说,一个熟练的汽车流水线工人其实就是一名技术工人而不是一名简单的流水线操作员!这个情况和手机流水线差别极大,手机流水线的技术含量远远低于汽车装备线(这也是两者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

从个人角度出发(从人的角度谈起)(6)

手机

所以对于特斯拉来说,高学历是门槛,也就是技术工人存在的基础;高工资是杠杆,保证这些人出去也很难赚到相同的钱,于是可以留下这些熟练工。但是富士康并不需要,因为熟练对于富士康并不重要,可能一两个星期一个素人就有可能成为熟练工人,所以富士康既没有必要提高门槛招揽工人,更没有必要提供高薪留住熟练工,两者的差距在这里就展开了!

从个人角度出发(从人的角度谈起)(7)

特斯拉

行文至此,就不难理解富士康为什么不在上海建厂的原因了。因为上海的人员吸引效应对于富士康是无用的,中高端人才在富士康的生产线上根本体现不出价值,可是在上海开厂的成本却远高于其他地方,这样的比较之下,富士康就绝无在上海开厂的必要!相反,特斯拉需要的员工类似于我们现在的高职毕业生,即有一定的学历和文化,职业定位就是技术工人或低级工程师。上海本身就有汽车产业的底子,除了车企还包括职业培训都是在一条线上存在的;比这个更重要的是,上海可以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才,这才是特斯拉选择上海在人员上最直接最重要的考虑!

从个人角度出发(从人的角度谈起)(8)

特斯拉

以目前特斯拉流水线的一线员工为例,其中外地大专、本科毕业生不在少数,甚至有一些上海本地的大学毕业生都加入其中(在上海可以稳定一个月收入过万是有相当吸引力的),这样有些“奢华”的人员配置其实在特斯拉的生产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促进和保护作用,甚至可以这么说,国内任何一家汽车生产企业的平均学历都不可能高于特斯拉上海工厂!

从个人角度出发(从人的角度谈起)(9)

特斯拉

但是高学历一样要面对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的管理问题,因为不同学历的人对于生活的看法注定是不相同的!所以相比富士康那种粗放的准军事化管理,特斯拉的内部管理相对要宽松很多。这里举一个例子说明:在过去一年里,在保证做四休二(这里解释一下做四休二的意思:第一天到第四天每天早上七点工作到晚上七点,第五第六天休息,第七天到第十天每天晚上七点工作到第二天早上七点,第十一十二天休息,然后周而复始,另外,每个年度每人都有十四天左右的休假可以使用)的基础上,加班率不足2%,这个就和富士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要知道富士康单单以劳动强度而言,并不在特斯拉之下!

从个人角度出发(从人的角度谈起)(10)

特斯拉

不过我们一样不必讳言,即使在这种状况下,特斯拉流水线的工作强度还是非常高的,特别是夜班。这种十二小时几乎不间断的劳动(一般连续两个小时工作后可以休息十分钟),而且在人类生物钟要求睡眠的深夜,对于一线工人的挑战是十分巨大的。我曾经和不少一线工人聊过,很多人都说当第三个夜班临近下班的的时候就很难支持了,而第四个夜班的后半夜都是硬撑撑下来的;很多人第四个夜班之后(也就是休息天)回家不过中午,但是要睡到后面一天早上才能恢复过来,这足以说明很多问题!

从个人角度出发(从人的角度谈起)(11)

特斯拉流水线

我去过中国很多地方,沿海的有,内地的也有。像特斯拉这样的企业,这样的人员构成,这样的工作制度,这样的执行力和制度约束,在中国太少见了,除了北上广深,其他城市都难以承受,因为这是一种对于传统思维模式的挑战——究竟什么样的人和制度才是适合现代化工厂的?老实说,上海也只不过就是刚刚够格而已!我这里举一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上海的迪士尼的建造时间远远晚于东京迪士尼,可是去东京迪士尼你会感觉有种走入梦境的幸福感,在上海迪士尼你却有种说不清的失落感,这其中是建筑新旧的问题吗?肯定不是!这是人的问题!不是我们的迪士尼乐园造得有问题,是我们在其中的服务人员,无论从服务意识、职业道德,还是从品牌认同、工作目标等等方面,都和国外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差距!

从个人角度出发(从人的角度谈起)(12)

迪士尼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在技术资金都没有问题的情况下,人是主导一切的因素,选择了什么样的地方,就决定了它的经营者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群。半年前马斯克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就曾经说过:短期内不会在中国开设新工厂!这其中固然存在口罩的因素,但是我们再仔细想想,是不是一样有人的因素包含其中呢?这问题的答案,就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一家之言,难以概全,抛砖引玉而已,希望大家多多留言讨论!本文插图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因为版权问题需要删除原图,请第一时间通过私信联系本人,我也将尽力配合一切维护原作者版权的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