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9月17日

1200年 南宋皇帝宋光宗赵惇逝世

宋光宗赵惇(1147年9月30日—1200年9月17日),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南宋朝第三位皇帝,(1189年2月18日—1194年7月24日在位),临安府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宋孝宗赵昚第三子,母为成穆皇后郭氏。

绍兴十七年九月乙丑日(1147年9月30日),生于孝宗藩邸。绍兴二十年(1150年),赐名赵惇,授右监门卫率府副率,转荣州刺史。宋孝宗即位后,拜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恭王。乾道七年(1171年)立为皇太子。淳熙十六年(1189年),受宋孝宗禅位,登基为帝,改元绍熙。绍熙五年(1194年)禅位于次子赵扩,成为太上皇,史称“绍熙内禅”。

庆元六年八月辛卯日(1200年9月17日),驾崩于寿康宫,享年五十四岁,谥号宪仁圣哲慈孝皇帝,庙号光宗,葬于永崇陵。嘉泰三年(1203年),加谥号为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赵惇继位之初,确有革故鼎新之意,能听取臣下谏言,也裁汰了一些不肖者。但他“宫闱妒悍”,惧内心理严重,以致后期荒废朝政;又听信谗言疏离太上皇赵昚,引起南宋的政治危机。赵惇在位五年,“乾淳之治”的成果渐消,南宋开始由盛转衰。

历史中的今日(历史上的今天-国内)(1)

1894年 清朝北洋海军将领邓世昌逝世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龙珠里(今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龙涎里)人,清末北洋水师名将,民族英雄。

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同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光绪帝 (一说高邕 ,一说高庸 )挽联如此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为纪念邓世昌的伟大牺牲,人们创作了《甲午风云》《英雄邓世昌》《甲午大海战》等多部文学、影视、戏曲作品,以歌颂其英雄壮举,还有多处纪念馆可供纪念、瞻仰、凭吊。

历史中的今日(历史上的今天-国内)(2)

1908年 中国政治人物程思远出生

程思远(1908年—2005年),广西宾阳人,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罗马大学研究生毕业,政治学博士。青年时代投笔从戎。他捭阖纵横于蒋介石、李宗仁之间,参与筹划了反蒋、助李宗仁竞选“副总统”、逼蒋下野、与共产党和谈等重大历史事件,在1956年4月到1965年6月的10年间,李宗仁先后五次派程思远到北京,晋谒周恩来总理。程思远两赴欧洲牵线搭桥,为李宗仁回归大陆作了充分的准备。最后又与李宗仁一起,从海外归来。2005年因病逝世,终年97岁。著有《蒋李关系与中国》、《李宗仁先生晚年》、《政坛回忆》、《政海秘辛》、《白崇禧传》、《我的回忆》。

历史中的今日(历史上的今天-国内)(3)

1912年 中国分析化学家梁树权出生

梁树权(1912年9月17日—2006年12月9日),广东珠海人,出生于山东烟台,分析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梁树权193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37年获得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1938年任华西协和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副教授;1939年任教于重庆大学理学院化学系;1945年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6年12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梁树权主要从事分析化学领域和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

历史中的今日(历史上的今天-国内)(4)

1926年 冯玉祥五原誓师,加入北伐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焕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县 (今安徽省巢湖市),生于直隶青县(今属河北省沧州市),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有“基督将军” 、“倒戈将军” 、“布衣将军” 之称。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滦州起义。1921年7月后任陕西督军。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并将所部改称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1926年在直奉联军进攻下通电辞职。1926年3月赴苏联考察,同年5月加入中国国民党。9月17日在绥远五原誓师,率领西北军出潼关参加北伐战争。1930年3月与阎锡山组成讨蒋联军,中原大战失败后隐居山西汾阳峪,后隐居泰山。1933年5月,在察哈尔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1935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1948年1月1日被选为民革常务委员和政治委员会主席。

1948年7月回国参加新政协会议筹备工作,9月1日因轮船失火遇难。冯玉祥是蒋介石的结拜兄弟,系国民政府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银质自由勋章、国民政府首批抗战胜利勋章三大抗战勋章获得者。

历史中的今日(历史上的今天-国内)(5)

1931年 中国政治活动家杨度逝世

杨度(1875年1月10日-1931年9月17日),原名承瓒,字皙子;后改名度,别号虎公、虎禅,又号虎禅师、虎头陀、释虎。清末反对礼教派的主要人物之一。湖南省湘潭县姜畲石塘村人。晚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戊戌变法期间,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的维新思想,反对帝国主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主编《中国新报》,发表《金铁主义说》,主张君主立宪。同年,杨度又写《中国宪政大纲应吸收东西各国之所长》和《实施宪政程序》两文,与梁启超的《东西各国宪政之比较》一起上奏。次年,清政府将政治考察馆改为宪政编查馆,杨度任该馆提调,参与沈家本主持的修律工作。宣统二年(1910年),清资政院会议期间,杨度指出中国必须在法律上消除家族的各种特权,国家和人民之间,是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国家对人民要有“教之之法”和“养之之法”,国家要给人民以“营业、居住、言论等等自由”,人民“对于国家担负责任”。这一名为“国家主义”实质上仍是“金铁主义”的法律理论,遭到以劳乃宣为代表的守旧派的抨击。

从清末到民初,杨度始则反对共和革命,继则参加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他的君主立宪救国理论在实践中处处碰壁,最后彻底破产。五四运动以后,工农革命运动使他看见了中国的未来。他长期与李大钊等共产党人接触,世界观也有了根本的转变。1929年秋,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中,他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党的批准,成为秘密党员,为党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1931年逝世。

历史中的今日(历史上的今天-国内)(6)

1945年 中国作家郁达夫逝世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学日本,毕业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怀鲁迅》等。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九月十七日,郁达夫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岛丛林。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证书。

历史中的今日(历史上的今天-国内)(7)

1982年 北京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简称“北影”

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故事片生产基地之一,简称“北影”。1948年北平(今北京)解放,中国共产党接收了原国民党中央电影企业公司第三制片厂,并从延安及东北抽调一批文艺工作骨干,于1949年4月20日成立了北平电影制片厂。

历史中的今日(历史上的今天-国内)(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