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曾在2018年有过这样一则报道:北京消协委托检测50种保温杯样品,其中有19种样品不合格

不锈钢劣质保温杯(不锈钢保温杯秒变毒水)(1)

消息一出,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各种热辣、惊悚的标题和报道,让人看得心惊肉跳。细看这些标题,大多集中在“有毒”“夺命”“孩子”等关键字眼上。事实又是怎样的呢?

不锈钢劣质保温杯(不锈钢保温杯秒变毒水)(2)

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外出上学,尤其是冬天,家长总要给孩子把热水装满不锈钢保温杯,反复提醒孩子别忘了喝水;或者是三四十岁的年龄,发际线后移、掉发,天天为生计奔波,由于各种“内卷”和“焦虑”,提前加入了养生大军,过上了不离保温杯、红枣配枸杞的日子。

不锈钢劣质保温杯(不锈钢保温杯秒变毒水)(3)

既然不锈钢保温杯那么多人在用,官方报道中提到19种保温杯样品不合格,各自媒体又演绎称“秒变毒水”,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常见到的一种宣传是这样的:不锈钢杯的好处是坚固耐用、防锈防腐蚀,但不锈钢杯属于合金制品,含有较多的重金属物质,如镍、铬、锰等,如果使用不当,这些重金属物质就会释放出来,危害健康。

不锈钢劣质保温杯(不锈钢保温杯秒变毒水)(4)

北京市消协对50种不锈钢保温杯样品检测

由于我国是全世界保温杯消费水平最高的市场,保温杯的使用人数逐年增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养生这个话题越来越重视。自从2016年开始,互联网各种平台上就开始疯传:不锈钢电保温杯(毒水壶)致癌、致记忆力衰退,社会影响强烈。由此,2018年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就在各种常见线上、线下平台随机购买了50种不锈钢保温杯样品。随后,委托北京市轻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一站对这些样品,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进行了逐项检测,涉及标志、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内胆不锈钢材质、保温杯容量、背带及吊带强度等方面。

这些检测项目中,跟不锈钢保温杯是否“秒变毒水”有关的是内胆不锈钢材质,也是公众最为关心的内容。对于不锈钢保温杯,我们国家是有标准的,在《不锈钢真空杯》(GB/T29606-2013)中对内胆材质明确要求:

不锈钢劣质保温杯(不锈钢保温杯秒变毒水)(5)

规定中的12Cr18Ni9、06Cr19Ni10牌号奥氏体型不锈钢材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锈钢302、304,其中对其化学成分尤其是大家广泛关注的金属铬(Cr)、镍(Ni)和锰(Mn)都有详细规定,相应含量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那这些金属物质的含量是多好,还是少好呢?虽然我们经常使用不锈钢保温杯,但是您还真不见得说得上来。

不锈钢劣质保温杯(不锈钢保温杯秒变毒水)(6)

国家标准中对不锈钢302和304化学成分的要求

市面上常见的不锈钢保温杯往往不会违规宣传,因此厂商和经销商都会宣传自己的产品使用的是奥氏体304不锈钢,国外进口品牌的保温杯甚至还宣称用的是更好的不锈钢316材质。之所以内胆选用304或者316这两种不锈钢,为的是确保内胆不生锈,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所谓重金属的析出。一般情况下,304和316对金属镍(Ni)和铬(Cr)的含量越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越好。比如304中对它们的含量要求分别如下:铬(Cr)17.50%~19.50%、镍(Ni)8.00%~10.50%和锰(Mn)小于2.00%。

实际的测试结果又是怎样的呢?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对50种保温杯样本测试结果进行了公开(详见文末大图),这里只对当批次检验结果不合格的产品进行展示:

不锈钢劣质保温杯(不锈钢保温杯秒变毒水)(7)

北京消协声明:比较试验结果只对购买的样品负责

对比之后我们发现其中3款声称使用不锈钢304材质内胆保温杯的铬(Cr)、镍(Ni)和锰(Mn)含量有一个共同特点:铬(Cr)均略低于下限值、镍(Ni)严重低于下限值,但是锰(Mn)远远高于上限值

不锈钢劣质保温杯(不锈钢保温杯秒变毒水)(8)

北京市消协送检的内胆材质不合格的不锈钢保温杯样品

《消费者报道》对14种不锈钢保温杯进行检测

无独有偶,在2019年12月,《消费者报道》随机抽取了市面上热销的14款保温杯,包括国内外各种品牌的不锈钢保温杯,也有从某电商平台所购的低价保温杯(三无产品),随后交由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检测镍(Ni)、铬(Cr)、锰(Mn)3种成分含量,受托检测机构将不锈钢保温杯内胆材质进行了切割,进行成分分析,结果怎样呢?

不锈钢劣质保温杯(不锈钢保温杯秒变毒水)(9)

《消费者报道》随机抽取并送检的14款保温杯样品

不锈钢劣质保温杯(不锈钢保温杯秒变毒水)(10)

结果如下:绝大多数的产品镍(Ni)、铬(Cr)、锰(Mn)含量【如下表所示】是合格的,不过镍的含量有一半的产品都接近下限值。而电商低价的三无产品,镍明显低于下限值,铬也偏低,但是锰的含量严重超标。这是为什么呢?

不锈钢劣质保温杯(不锈钢保温杯秒变毒水)(11)

《消费者报道》送检的14款保温杯样本检测结果【只对本次送检样品结果负责】

不锈钢内胆为什么不容易合格?

镍(Ni)和铬(Cr)价格较贵,镍比锰(Mn)贵大约10倍。不锈钢制造商厂为了节省钢板和钢带的成本,所以会可着国家标准的下限添加镍和铬生产不锈钢304和316,通过降低镍、铬含量在符合国标的前提下增加价格竞争力,而保温杯生产厂商也愿意采购这样的低价不锈钢产品。虽然镍的加入能够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可塑性、韧性等,但也不是越高越好,一般在国标范围【镍(Ni)8.00%~10.50%】就能满足使用要求。反而镍越高,可能会产生特定迁移超标,对人体造成危害,这就是过犹不及的道理。

既然价格高的镍和铬用少了,有些不锈钢生产商就动了歪脑筋,使用成本较低的锰来代替镍来降低成本,这样做带来最直接的问题是可能导致不锈钢表面的氧化保护膜更容易被破坏,从而更容易生锈。这样的产品已经不能称之为不锈钢了,行业内叫它“高锰钢”。高锰钢根本就不是不锈钢了,不能用于保温杯等与食物接触的容器上,一般只用于工业产品中。虽然锰是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之一,但是过犹不及,如果人体摄入过多的锰,可能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比如精神萎靡不振、反应和行动缓慢,还有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等。

再看北京消协送检的50个不锈钢保温杯样品,给出19个样品不合格的结论又是什么呢?除了上面说的3款样品内胆材质是高锰钢之外,还有以下问题:①若干样品标志信息不全,存在缺项问题;②5种样品容量实测超过标准规定的最大容量,3种样品容量实测未达到标准规定的最小容量;③3种样品背带、吊带强度较差。

不锈钢劣质保温杯(不锈钢保温杯秒变毒水)(12)

北京市消协送检的50个不锈钢保温杯所有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汇总【仅对当次送检样品结果负责】

保温杯越重,质量越好?

除此之外,有的消费者片面地认为“保温杯越重,质量越好”,真的是这样吗?央视在2013年也曾专门进行过市场调研分析,结果锯开杯底后发现保温杯底和内胆中间的空隙中被塞满了沙子,以此在增加重量,保温杯成了保沙杯。有的保温杯声称是不锈钢材质,结果杯底、杯盖、杯外壁等处都能被磁铁吸住,显然不是不锈钢材质。

不锈钢劣质保温杯(不锈钢保温杯秒变毒水)(13)

不锈钢劣质保温杯(不锈钢保温杯秒变毒水)(14)

纵然鱼龙混杂的不锈钢保温杯市场存在着各种或大或小的问题,但是不少自媒体对检测统计结果断章取义,利用耸人听闻的标题吸引大众的眼球,比如“倒进去热水几秒就变毒水”,也是不负责任且不尊重科学的描述,对不锈钢保温杯生产和销售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何选用不锈钢保温杯?

北京市消协给出官方权威的建议:购买不锈钢保温杯时要认真检查产品包装上的标识标志,重点关注产品内胆和外壳的不锈钢材质、塑胶件的材质、“食品接触用”字样等信息。

不锈钢劣质保温杯(不锈钢保温杯秒变毒水)(15)

购买后使用前用中性洗涤剂清洗,如果还有塑胶异味,可用柠檬片或橙皮等泡水2个小时以上。

不锈钢劣质保温杯(不锈钢保温杯秒变毒水)(16)

保温杯内不宜装碳酸饮料、中药、酸碱性液体等,也不宜长时间存放牛奶、果汁等饮品。

不锈钢劣质保温杯(不锈钢保温杯秒变毒水)(17)

参考资料,特此致谢:

1、《“高锰钢”电热水壶致毒? 专家表示有点小题大做》张卫

2、《北京市消协发布不锈钢电水壶、保温杯比较试验结果》

3、《基于饮水健康的不锈钢保温水杯设计研究》邓亮

4、《象印、膳魔师等国际大牌真比国产的小米、富光等更好?——14款保温杯对比测评报告》黄成宏

5、《选对水杯 安全饮水》楚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