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孩子必须看的四部电影(这里有一份寒假国产儿童片观影指南)(1)

第2247期文化产业评论

我们有多久没有看到优秀的国产儿童电影了?美国一部面世25年的《狮子王》至今依然吸引力满满,英国面向低幼人群的《小猪佩奇》系列动画更是火遍全球。对比之下,我们的国产儿童电影为什么没有这样的吸引力呢?我们认为电影要好看,内容是王道。要创作优秀国产儿童电影,最需要的是做减法、加深度。做减法,就是少些“政治正确”,少些金刚怒目。加深度,就是加些人文内涵,加些人性关怀。我们期待属于国产儿童电影的崭新春天。

作者 | 黄姿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编辑 | 李姝婧

正文共计4679字 | 预计阅读时间14分钟

春节将至,让孩子们开心家长烦忧的寒假终于过了一半了。

不止一个人跟我抱怨:孩子放假,作业叠加;家长没假,每天累傻。下班后,辛苦了一天的熊孩子和我坐在沙发上,开始上演母慈子孝的欢乐家庭剧。打开电视想和孩子看部合适的电影,却发现电视里拥有数以万计部不同类型的影片,并没有名为“儿童电影”的分类。我从“动画电影”界面进入,熊孩子小手一指,定了《狮子王》。

当熊孩子眼中喷火,双手紧紧绞在一起,看幼年辛巴跌跌撞撞跃下岩石,来到父亲惨死地低声轻唤穆发沙,缩进他余温犹在的臂弯里时,一旁的我却陷入了沉思。

暑假孩子必须看的四部电影(这里有一份寒假国产儿童片观影指南)(2)

我们常说电影是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和美育的重要手段,但实际上国产儿童电影的现状是什么?美国一部面世25年的《狮子王》依然吸引力满满,英国面向低幼人群的《小猪佩奇》系列动画更是火遍全球,对比之下,我们的国产儿童电影为什么没有这样的吸引力呢?带着满腹疑团,爱操心的老母亲开始“度娘”

暑假孩子必须看的四部电影(这里有一份寒假国产儿童片观影指南)(3)

文件:史上最全“指导意见”

为孩子们观影操碎了心

事实证明,是老母亲孤陋寡闻了。

2018年11月21日,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暑假孩子必须看的四部电影(这里有一份寒假国产儿童片观影指南)(4)

文件开宗明义,认为“优秀影片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具有“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从重要意义、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四个方面,提出力争用3-5年的时间,实现基本普及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基本建立形式多样、资源丰富、常态开展的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机制的工作目标。

事实上,这是我国32年来所出台的内容最详细的“指导意见”。早在1996年7月31日,国家就把中小学生教育影视片,作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出台了《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文化部关于做好中小学生教育影视片推荐和发行放映工作的通知》;2008年6月19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通知》,将“加强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工作”正式写入政府文件。

与前两份《通知》相比,这次的“指导意见”,不仅史上最长(3000)字,还将中小学影视教育与学校德育美育、社会教育紧紧联系到了一起,不仅“配齐”“纳入教育教学计划、遴选推荐优秀影片、改善学生观影条件、拓展学生观影渠道、丰富影视教育活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观影活动管理”7大任务,还“配齐”了加强组织领导、服务保障、考核评价、宣传引导四4大保障。

此外,“指导意见”还给了老母亲一个大惊喜 。在没有电影分级的今天,家长终于知道上哪儿去寻找合适的国产儿童电影片源了!“指导意见”中所提到的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协调工作委员会、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就是少年儿童观影“硬核”审片团和资源库,但当我们查看资源库后发现了新的问题。

现状:优质国产儿童电影,并未“配齐”

电影的教育作用,早已成为一种共识。

1929年10月,爱因斯坦给罗里奇博物馆写了一封信。在信上,他这样说道,“电影作为一种对人类精神幼年时期的教育方法,是无与伦比的。因为电影可以使思想剧情化,这就比用任何其他的方式更容易为儿童所接受和理解。”这封信后来被取名为《电影的作用》,收录在《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

作为目前在朋友圈“消失的中年人”,我们八零后虽然开始趋于“佛系”,但谁又没有小时集体痛哭、半夜挑灯看片的经历呢?提起《闪闪的红星》《地道战》《霍元甲》《黄飞鸿》《哪吒闹海》《天书奇谭》《妈妈再爱我一次》《少林寺》《霹雳贝贝》,谁的心脏不是怦怦乱跳呢?

暑假孩子必须看的四部电影(这里有一份寒假国产儿童片观影指南)(5)

在去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儿童的思想最纯真,也最容易被感染。优秀的电影没有国界,但拥有共同文化基因和民族性格的优秀电影,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一以贯之下去,才能立德树人、滋养心灵。

国家并非不重视中小学生影视教育。

据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会长侯克明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新时代儿童电影工作》一文中介绍,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成立于1984年,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电影、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桥梁和纽带。1989年,创立了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3届,共计展映来自46个国家的390部优秀儿童影片。

暑假孩子必须看的四部电影(这里有一份寒假国产儿童片观影指南)(6)

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协调委员会成立于1995年,在当时被视为跨部委工作机制的典范,日常事务由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负责。至今已向全国中小学推荐38批次共471部优秀影片。

但现状是,国产儿童电影的发展,和如今中国电影产业大繁荣大发展时代并不匹配。不仅不匹配,优质的国产儿童电影,我们打算奉献给孩子们的精神飨宴可以说得上是稀缺品。

我们来看一下数据。

中国国家电影局2018年12月31日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同比增长9.06%;国产电影总票房为378.97亿元,同比增长25.89%。全年共生产电影故事片902部,动画电影51部,科教电影61部,纪录电影57部,特种电影11部,总计1082部。

暑假孩子必须看的四部电影(这里有一份寒假国产儿童片观影指南)(7)

2018年我们生产的儿童电影大约为100余部。这与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儿童电影的生产数量占国产影片的10%左右”分析是相吻合的。100部的产量,很难说能满足3亿多青少年的观影需求。在荷兰,每年生产的儿童电影比例则高达24%。

学会官网“儿童电影资料库”共收录800余部国产电影。出品年代在1949年-1976年的儿童电影仅7部;1977年-1999年,这一数字跃升为101部;2000年-2013年,年出品电影至少11部,年出品电影最高峰值是在2012年,数量达到了惊人的81部。14年之后,数字开始大幅回落,17年和18年,分别只收录了3部电影。(以上数据仅统计资料库收录电影,非实际国产儿童电影生产量)

暑假孩子必须看的四部电影(这里有一份寒假国产儿童片观影指南)(8)

从儿童电影公益放映影片情况来看,以《2018年第31周影片场次订购一览表》为例,周场次和总场次的前二十名里,还有《闪闪的红星》《小英雄雨来》《宝葫芦的秘密》等我们儿时甚至父母辈儿时看的影片;影片类型集中在战争片和武侠片等“硬汉系列”,注重宏大叙事,僵化宣教意味较浓;

除了《长江七号》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建国大业》等少量人气商业影片外,大部分电影都叫不出名字。即便是商业电影,也因为选材角度、核心思想和叙事风格等,并不完全适合少年儿童观看。

暑假孩子必须看的四部电影(这里有一份寒假国产儿童片观影指南)(9)

为了从源头解决“内容荒”,早在2004年,原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颁布《关于资助儿童题材、农村题材影片的实施细则》,规定每年计划资助优秀儿童影片10部,每部40~80万。有政策、有资金,为什么优质内容那么少?

这是因为,随着电影产业浪潮袭来,商业电影成为市场竞逐的主流,但“广大中小学生成为电影市场化改革的‘被遗忘的角落’”。大批成本50万元的电影,粗制劣造、只为谋求政策奖励,达不到进院线的水准,而少数优质的儿童电影又只能“压仓底”或“一日游”,影响力越来越弱。

内容:国产儿童电影要“做减法”“加深度”

儿童电影,真的没有市场吗?

《狮子王》《机器人瓦力》《冰雪奇缘》《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放牛班的春天》《千与千寻》《寻梦环游记》……等国外优秀儿童电影,不仅儿童爱看,简直是全年龄段的治愈佳片。远的不说,就说前段时间火得不要不要的《啥是佩奇》短片,蹭尽佩奇和猪年的双IP热点。《小猪佩奇》系列动画片,自2015年引进中国大陆后,仅一年播放量就超过100亿次,豆瓣评分超过9分!“社会人”带火了其周边产品,《啥是佩奇》又让这一现象级网红继续红到猪年。

佩奇为什么这样红?看硬核。在《小猪佩奇》里,亲子关系平等和谐,剧情幽默不失温柔,家长陪看时,能解锁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这样的内容谁不爱?

暑假孩子必须看的四部电影(这里有一份寒假国产儿童片观影指南)(10)

有句话概括得好:《小猪佩奇》里,藏着我们最想要的原生家庭。

而继承莎士比亚《王子复仇记》内核基因的《狮子王》,更是一部可以伴随着人终身成长的电影,爱、亲情、责任、成长、生死、轮回,浓缩在一部动画片里,使《狮子王》具有史诗般恢弘的气度。电影里的很多情节,对于育儿,也十分适用的。在刀疤初次诱杀辛巴时,辛巴逞勇斗狠去寻找大象墓园,结果把沙祖和娜娜卷入困境。事后,穆发沙教育辛巴,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勇敢,并不代表你要去寻找麻烦。”

电影要好看,内容是王道。要创作优秀国产儿童电影,最需要的是做减法、加深度。做减法,就是少些“政治正确”,少些金刚怒目。加深度,就是加些人文内涵,加些人性关怀。

令我们开心的是,在国家的大力推进倡导下,尤其是一批优秀电影人的不懈努力下,优秀的国产少儿电影也渐渐多了起来。

每两年一度的国际儿童电影节上,出现了一批优秀国产儿童电影。在入围第十三届儿童电影节的竞赛单元的19部影片中,有5部是国内影片。这些影片涵盖动画、科幻、探险、亲情、悬疑等多种类型,以海南琼中女足的励志故事为原型的儿童励志电影《旋风女队》大放异彩,连获三奖。

优秀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也开始被改编。比如竞逐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国际短片竞赛的24分钟短片《驯兔记》,改编自郑渊洁的小说,也让皮皮鲁第一次有了真人版。短片提倡尊重孩子的天性,对中国教育进行了深刻反思。而拥有数量庞大的少儿读者的动物小说作家沈石溪,致力于对生命的探讨。他的《最后一头战象》,在数日前搬上了中国大剧院的舞台。

暑假孩子必须看的四部电影(这里有一份寒假国产儿童片观影指南)(11)

某些制作精良的商业电影,完全可以纳入到少年儿童观影范畴,比如《闪光少女》《快把我哥带走》《我是你妈》,探讨青春、理想、亲情与爱,清新不媚俗,流畅不说教,好看不沉闷。

老母亲还觉得,一直被认为是幼齿、粗糙、暴力……的《熊出没》,出品的贺岁电影其实严重被低估。《夺宝奇兵》《雪岭熊风》《熊心归来》《变形记》部部制作精良、主题深刻,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雪岭熊风》对于人性的深入探讨,很难让你把它看做一部普通儿童影片。老母亲也是看了三遍以上。正因如此,今年的《熊出没·原始时代》让家长和孩子们也很是期待,我们需要这样的国产儿童电影IP。

结语

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对国产儿童电影的要求,真的一点也不复杂。我们只看内容。是不是老少咸宜?是不是轻松舒适?是不是亲子共赏都能读出对方的欢乐与心事?不要脸谱化的角色,不要类型化的说教,不要低幼化与浅薄化的搞笑;真正尊重少年儿童的喜怒与哀乐、智商与品位、想象力与好奇心,在启迪儿童成长时,疗愈全年龄阶段人群的心灵。

而今,国家把中小学生影视教育,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新使命,也是国家未来建设者心灵成长的新需求。有文件要求,有部门组织,有学校施行,有社会共建。但关键在于,有优质丰富的内容可供选择,有家庭亲子教育的良性循环。

期待中国的《狮子王》和《哈利·波特》。期待属于国产儿童电影的崭新春天。

// 主题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