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史上,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名气都很大,从秦始皇到明太祖,甚至那些不是大一统的王朝,凡开国皇帝都在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可是清代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位皇帝,似乎就要略逊一筹了。

皇太极和努尔哈赤有什么贡献(同样是开国皇帝)(1)

严格意义上来说,清太祖努尔哈赤是大清王朝的奠基者,算不上是开国皇帝,当时的政权还叫后金。皇太极继位后,才改元称帝,定国号大清。因此,皇太极才是清代的第一位皇帝,也是开国皇帝。

皇太极在清代十二帝中,绝对算是一个优秀的帝王,并不输后来的康熙、乾隆。他平蒙古、征朝鲜、攻大明,为清王朝入关一统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这么说,没有皇太极,历史上也就可能没有大清这么一个王朝,取而代之的必然是李自成的大顺朝。

既然皇太极有这么大的功劳,那么在历史上他的名气为何就不如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呢?分析起来,有几个原因很重要。

皇太极和努尔哈赤有什么贡献(同样是开国皇帝)(2)

其一、寿命不长、死得突然

皇太极执政前后共18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626年至1635年,这十年他是后金大汗,年号是天聪;第二阶段是1636年至1643年,1636年皇太极正式称帝,国号大清,年号崇德。

在第一个阶段中,皇太极的权力还没有达到顶峰,三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还有着不小的影响力。而且,这一时期,后金政权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蒙古部落没有完全归附,朝鲜也没有臣服,满汉矛盾日益激烈,就是屡吃败仗的明朝军队,也在宁远一战后士气大增,收复辽东失地的呼声很高。

到了第二阶段,皇太极南面独坐,逐步瓦解了三大贝勒的势力,也先后平定了蒙古和朝鲜,唯一的劲敌就是明朝。崇德一朝虽然仅仅只有短短的八年,但皇太极充分显示出他在政治、军事上的能力,随着明军的节节败退,入主中原已经是指日可待。

皇太极和努尔哈赤有什么贡献(同样是开国皇帝)(3)

遗憾的是,皇太极因为宠妃海兰珠的去世,寝食俱废,加上他身体较胖,患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崇德八年皇太极去世,享年52岁。

仅仅一年以后,即1644年,多尔衮便率领八旗铁骑入关,定都北京。皇太极纵然劳苦功高,却也没有等到这一天,可谓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让六岁的福临捡了个天大的便宜。

其二、没有真正建立大一统的王朝

皇太极虽然正式称帝,实际和后金大汗没有任何区别,他生前的统治的区域仅限于辽东,明朝乃至汉民族对他这个“皇帝”并不认可,也就说名不正言不顺,甚至在汉族人的心目中,他的地位还不及李自成。

皇太极和努尔哈赤有什么贡献(同样是开国皇帝)(4)

没有建立大一统的王朝的皇帝,分量自然要轻得多。可以设想,如果朱元璋没有等到统一中原,建立大明朝的时候就去世了,而是由他的儿子来完成统一大业,那么同样朱元璋的名气也不会那么大。

有人对这个说法或许不屑一顾,认为北宋其实也算是完全的大一统王朝。其实不然,后金政权和北宋的概念完全不同。北宋统治的区域,是中国版图上的“火腿心”,这些区域向来都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北宋的版图不大,却是中华文明的中心,和大一统王朝并无多大区别。

皇太极统治的政权没有越过长城,在汉民族的心中,就永远是“蛮夷”,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一样,根本谈不上中华正统。要不是后来清王朝定鼎中原,那么皇太极无疑就和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夏景宗李元昊一样,无非就是个少数民族政权首领而已。

皇太极和努尔哈赤有什么贡献(同样是开国皇帝)(5)

其三、武功有余、文治不足

关外的后金政权,还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制度上远远落后于明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在军事方面都是奇才,八旗军队也是战无不胜,但在文治方面略显不足。

虽然相比努尔哈赤,皇太极在治国方面更胜一筹,但他统治的时候,重武轻文,尽管他学习明朝大力改革官制,重用范文程、洪承畴等汉人知识分子,可是骨子里还是一个军事将领。

历来评价一位帝王,文治武功都是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即便是秦皇汉武,也被后世认为是略输文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不过只识弯弓射大雕,更何况是皇太极呢。

皇太极和努尔哈赤有什么贡献(同样是开国皇帝)(6)

历史不容假设,但有时候也可以适当的想象。笔者认为,皇太极具备一个优秀帝王的素质,如果他活得长久一点,哪怕是再给他五年时间,那么他不仅是大清的开国皇帝,也是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有了这个资本,就能和宋太祖、明太祖一较高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