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武”字,根据它的笔画写法,人们往往很容易记住“止戈为武”,然而“武”字的本义真的是止戈吗?民众对于和平的期盼,对于字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武”字。

以前的武字长什么样(汉字解密武拿着兵器行进)(1)

“武”字是会意字,从戈,从止。它在商代甲骨文中是这样写的:

以前的武字长什么样(汉字解密武拿着兵器行进)(2)

上半部分是“戈”的象形字,表示兵器。下半部分是脚趾的象形,表示行进,合在一起表示拿着武器行进的意思,所以它的本义是军事征伐。

以前的武字长什么样(汉字解密武拿着兵器行进)(3)

西周金文与战国简牍文字中,“止”与“戈”挨得更加紧密。

以前的武字长什么样(汉字解密武拿着兵器行进)(4)

《说文》小篆与汉代隶书中字形结构没有多大变化。

以前的武字长什么样(汉字解密武拿着兵器行进)(5)

唐代楷书中,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武”字的字形就固定下来了

以前的武字长什么样(汉字解密武拿着兵器行进)(6)

自古以来,对于“武”字的理解,一直存在着“止戈为武”的说法。

以前的武字长什么样(汉字解密武拿着兵器行进)(7)

止戈为武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宣公十二年,当时春秋五霸的楚庄王,在战场上大败晋国军队,他的大臣建议用晋军的尸体,再用封土堆成一座高大的土山,用以炫耀自己得武功。楚庄王否决了这个提议,他认为止戈为武意思是,只有停止使用武器,平息战争,才是真正的武功。这一说法后来被世人广泛接受,并且被《说文解字》直接收录进去。相反,“武”字举着武器行进的这个本义,就很少被人们提及了。

为什么人们更接受止戈为武的说法呢?这是因为战争太过于残酷,战乱带来的苦难实在太过沉重,人们始终存在着一个期盼,希望不要再有战争,所以“武”字的字形字义,经过巧妙地扭曲之后,直接反映了祈求和平的愿望。

楚庄王为何会在战后提出“止戈为武”呢?因为战争的残酷,让一个胜利者也看不下去了,所以在提出止戈为武以后,他又首倡了武有七德的理论。

以前的武字长什么样(汉字解密武拿着兵器行进)(8)

他认为战争不应该是残暴的虐杀,而应该用于和平的目的,具有七种宝贵的德行: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先平息暴乱,然后把兵器收藏起来不再轻易动用。

所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是和平之兆,假如整天搞军备竞赛,那么很容易就擦枪走火。偃武息兵之后,君王的美德传遍天下,是他得以保有大国地位,其功业也得以巩固,再然后,安定百姓,和谐万邦。从而增加全社会的财富。

楚庄王关于武德的理论有很高的政治智慧,今天人们所熟知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与之不谋而合。因为“武”的本义是战争征伐,所以引申出威武,勇武的意思。

以前的武字长什么样(汉字解密武拿着兵器行进)(9)

比如说:孔武有力,形容一个人非常勇猛有力,那么有趣的是,“武”字此后常常与文字相对,“武”广泛用于指武力,军事,“文”指文才,才华。比如说,有文官就有武将,有文人就有武士。在很多时候又特别强调文与武兼备,比如说能文能武,文武双全,允文允武。

而对于历史人物,常常也会见到称赞他们文治武功、文韬武略,讲武习文这样的诗句。这些诗句中间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把“文”放在“武”之前,这大概是创造这些词汇的文人自认为比那些武夫略胜一筹吧。

“武”字还常常被用作帝王的谥号。

以前的武字长什么样(汉字解密武拿着兵器行进)(10)

比如说:周武王,汉武帝等等。根据古代的谥法,只有符合刚强理直、克定祸乱威疆睿德的标准,也就是要作为强势,开疆拓土,平定祸乱的帝王才有资格用武作为谥号。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汉武帝将匈奴驱赶到漠北,甚至包括官渡之战大获全胜,统一北方的曹操后来也被追封为魏武帝。

以前的武字长什么样(汉字解密武拿着兵器行进)(11)

人们很容易崇拜战争中的英雄,比如兵圣孙武,击破匈奴的大将军卫青、霍去病等。

以前的武字长什么样(汉字解密武拿着兵器行进)(12)

“武”字的本义是征伐,战争,但被人们接受的却是止戈为武,战争武力始终让人捉摸不透,这大概是它成为文学永恒主题的原因之一。

下期预告:

商人为了获取利润常常会说“商场如战场”,学者为了论证某一个命题,常常会展开激烈的唇枪舌战,虽然我们身处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但是对与“战”字我们却并不陌生,“战”字的起源到底是什么?明天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准老师,将为您带来与战争有关的汉字系列——战,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