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六亲在历代说法都有不同,但是都有特定的内容,其代表性的说法有三种

一、《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以父子、兄弟、姑姐(父亲的姐妹)、甥舅、婚媾(妻子方面的家属)及姻亚(丈夫方面的亲属)来表明六亲。

二、《老子》以父子、兄弟、夫妇为六亲。

三、《汉书·贾谊传》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

《汉书》和《老子》阐述得更符合现代人所理解的六亲,更加注重婚姻和血亲,而在当代六亲也就是指亲属。

六服是哪些(六亲说的是什么人)(1)

比起六亲,五服更让人陌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古代五服也表示过很多方面。

五服曾用来划分过区域,丧服,家族关系。

区域:甸服(王城周围五百里的区域)、侯服(甸服以外各五百里的区域):绥服(侯服以外各五百里的区域)、要服(绥服以外各五百里)、荒服(要服以外各五百里)。

六服是哪些(六亲说的是什么人)(2)

丧服:斩衰(五服中最重的丧服,服期三年)、齐衰(五服中列位二等,服期分三年、一年、九月、五月、三月)、大功(服期九月)、小功(服期五月)、缌麻(服期三月)。

家族关系:农村所说的“五服”,指的是九族以自己为中心上四代下四代。这九代以外的本家族的人是“出五服”的人,关系较远。今人以为,这一说,最正确。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流行这一说法。

六服是哪些(六亲说的是什么人)(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