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新月异,我们或多或少都在新闻、报章杂志中看过外貌激似真人的人型机器人。例如,日本石黑浩教授建造与自己如同双胞胎的机器人、第一个获得公民权的阿拉伯机器人苏菲亚,以及日本长崎奇饭店的人型机器人房务。

人类灭绝之前的机器人(类似人类的机器人)(1)

现今科技之进步确实让人瞠目结舌,有一些机器人甚至拥有柔软的矽胶皮肤呢!

但也许很多人跟我一样,在看到这些人型机器人时有种诡异、不寒而栗的感觉,尤其是那些越接近真人的机器人,越令人毛骨悚然!

事实上,这样的不舒服感受有个专有名词可以解释,叫做「恐怖谷理论」(亦称诡异谷)。

什么是恐怖谷理论?

「恐怖谷」最早由日本机器人学教授Masahiro Mori于1970年提出。该理论以一曲线(下图)说明,人们面对越像自己(人类)的对象,好感度会越高。

人类灭绝之前的机器人(类似人类的机器人)(2)

但是当对方的样貌是几乎和自己(人类)一样,却又出现几个意外的「非人」特征时(像是,关节处显露的机械构造),好感度就会骤降,掉到曲线图中的谷底。

只有当对象是跟我们完全一样、是活生生的人类时,好感度才会攀升至最高点。

我们看着机器人几乎和真人无异的外貌,以及难免显露的非人特征,像是机器人僵硬的表情、显露的机械构造,或是空洞的眼神,内在观感极为容易被带入恐怖谷中,抗拒感油然而生。

人类灭绝之前的机器人(类似人类的机器人)(3)

此外,对于静态、动态的对象,此理论也做出不同假定:动态的对象会比静态的带来更强烈的恐惧感。

显而易见地,会动的僵尸比静止的尸体恐怖好几百倍啊!

我们的恐惧,究竟从何而来?

自1970 年以来,学者也试着对恐怖谷提出不同解释。

首先,Mori 本人认为这样「恐怖」的感觉来自于一种生存的本能,因为这些似人非人的讯息通常透露着生存上的「危险」,像是看见尸体、残缺的人体躯干等等,大脑会反射性地产生恐怖的感受、让自身避开此情境。

人类灭绝之前的机器人(类似人类的机器人)(4)

也就是说,当我们第一眼看到一个极似真人的人型机器人,脑中关于「人类」的基模会被促发,此基模包含我们对于人类此概念的丰富的知识,因此一旦察觉到任何「非人」的讯息,都会造成认知上的强烈冲突、预期落空,进而产生反感。

然而时至今日,研究人员对于恐怖谷产生的真正原因、甚至恐怖谷是否存在,都尚未达成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