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大话西游》里面的唐僧吗?他的啰嗦逼死了妖怪,逼疯了悟空,是电影中的一个“奇葩”。
其实,古诗词中也有类似唐僧的“奇葩”,这便是啰嗦诗。
它是有意堆叠同义词,故意重复,造出一种甚有诗味的意境,表达一种幽默效果。诗歌固然要求语言凝练,但重复啰嗦以至成诗,也自有其趣。
现在就带大家领略一下啰嗦诗的魅力~
据冯梦龙的《古今谭概》一书记载,北宋雍熙年间,有位自称“诗伯”的人曾写过一首题为《宿山房即事》的诗:
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
半夜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啼子规。
此诗乍读,文字流畅,音韵和谐,很是有几分“诗味”。可仔细一读,便发现诗中废话连篇:诗中的“一个”、“孤”、“独自”都是指一个人,“关门”、“闭户”、“掩柴扉”指同一个动作,“半夜”、“三更”、“子时”指同一个时间,“杜鹃”、“谢豹”、“子规”指同一种鸟,其俗名是布谷鸟(布谷鸟的知名度很高,尤其在我国,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很多人都知道它。“布谷”是鸣声的谐音)。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所表达的意思其实仅用十二个字就可以表达清楚:“孤僧归,掩柴扉。半夜时,杜鹃啼”。但仔细琢磨琢磨,这种重复“啰嗦”有着一种绝妙的表达效果:它把这个和尚内心的孤独感刻画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一个孤僧独自归
《古今谭概》里啰嗦诗的另一杰作是《咏老儒》:
秀才学伯是生员,好睡贪鼾只爱眠。
浅陋荒疏无学术,龙钟衰朽驻高年。
这首诗就格律而言是无可挑剔的。但和前两首一样,作者使同一事物、同一意思反复地出现在同一诗句中:“秀才”、“学伯”、“生员”皆是同一概念,“好睡”、“贪鼾”、“爱眠”意思也一样,“浅陋”、“荒疏”、“无学问”都是说学问浅薄,“龙钟”、“衰朽”、“驻高年”都是说年纪很大。这首诗的内容意思不外是:秀才只爱眠,荒疏驻高年。正是通过这种高度“重复啰嗦”的叠加,把一个腐朽的老儒形象刻画出来了。
与这首诗异曲同工的是,后人也依葫芦画瓢写了这样一首“奇诗”《晚归》,啰嗦得很可爱:
半夜三更子夜归,关门闭户掩柴扉。
爱人妻子老婆问:你是那个何人谁?
实际上,只用“半夜归,掩柴扉,老婆问:你是谁”即可说明意思。但作者非要倒来倒去,半夜、三更、子夜的,除了可增加诗词的感染力,更能达到诙谐幽默的文字效果。看似啰嗦,实际上人家是在炫技呢~~~~估摸着这首诗的原作者也是个闷骚型宅男啊。
不过,若是有人在你面前用这种方式向你提问或是对话,估计你都忍不住想动手捶他胸口。
更奇的是,还有只描述单独一件事或是一个事物的啰嗦诗,一个字就能说清楚,硬是能写成很押韵的七言绝句。在此举两例:
其一:
水宫仙子玉环滑, 蓬籽幻成君子花。
湖目蓬瓤浮玉蛹,凌波仙子奏莲笳。
我们知道,“莲子”除了叫“湖目”“玉蛹”外,还称“蓬籽” “蓬蓬瓤”;“荷花”也叫“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玉环”“水灵芝”等;“莲藕”则有“玉玲珑”“玉臂龙”等别名。这首诗完全用莲子(荷花)的别称罗列而成,诗反反复复说的就是同一事物:莲。
其二:
墨水郡王升大厅,中书君诏宣毛颖。
管城侯贬管城子,都尉藏锋毫发凝。
墨水郡王、中书君、毛颖、管城侯、管城子、藏锋都尉、毫,都是毛笔的别称。这首诗四句说的都是同一事物:毛笔。
妙就妙在这首诗还颇有故事情节,读来引人入胜。诗面写的是墨水郡王叫中书宣来了毛颖,一起处理管城侯,于是管城侯被贬为管城子(由二等爵位降为四等子爵),都尉们都吓得不敢锋芒毕露了。
不过,所有啰嗦诗里,小编个人最喜欢的是下面这首,名字叫《台湾打油诗》:
兄弟在下敝人我,兄台阁下老大哥,
听你之言颇有理,可是我可不敢说;
虽然可能没问题,难保绝对不会错;
既是如此想必对,的确好象差不多;
大概或者也许是,不过恐怕不见得,
所以个人总以为,到底还是没把握,
希望各位再研究,最好大家再斟酌;
留待下次开会定,阁下意见又如何?
此诗虽然格调没前几首高,意境没那么丰富,但贵在接地气。堆砌的文字用于描写乱七八糟、枯燥无聊的会议现场,实在是太适合不过了嘛,如此“以啰嗦述啰嗦”,可谓妙妙妙,妙哉!
看了这些诙谐可爱的啰嗦诗,你有没有感觉手痒痒,也想来两首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