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种姓”一词在梵文中念作“瓦尔纳”,而其含义就是指的肤色。说起种姓制度就不能不提印度:种姓制在印度延续了三千多年,几乎被视为是一种印度特色的产物。印度的种姓制将人按不同的种姓进行高低等级的划分。低种姓的人从一出生就受到各种不公平的对待。不可否认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任何国家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阶级分化现象,然而像印度这样根深蒂固的阶层固化现象却是举世罕见的。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1)

在印度人们的社会地位几乎是从一出生就注定了。这限制了底层民众对生活的激情,逐渐成为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群。尽管印度有十亿以上的人口,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然而有相当规模的人口属于绝对赤贫的文盲或半文盲,又怎么可能带来人口红利优势呢?那么印度这种根深蒂固的种姓制究竟从何而来呢?事实上这和印度独特的历史人文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2)

印度号称是“人种、语言、宗教的博物馆”。目前国际上对印度的人种划分并没形成统一的认识。在学术界关于印度人种划分的多种理论中最为普遍公认的是1935年由B.s.古哈提出的划分方法。他将印度的种族划分为六个主要类型。这六个类型分别是尼格罗人、原始澳大利亚人、地中海人、迪纳拉人、蒙古利亚人以及北欧人。作为如今印度主体民族的印度斯坦族属于地中海人种,不过他们并不是印度最早的土著民族。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3)

最早来到印度的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种族实体是尼格罗人。尼格罗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黑色人种。按照人类学家的描述:尼格罗人种亦称非洲地理人种,原住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非洲的刚果人种和开普人种就是典型的尼格罗人种。这一人种的特征是:皮肤呈中等乃至深度黑色,头发纤细卷曲,身材短小,前额小而凸出,鼻子扁平,嘴唇宽厚。继尼格罗人之后原始澳大利亚人大规模迁入印度。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4)

所谓原始澳大利亚人是指澳大利亚的土著人种,他们的典型特征为肤色棕黑、鼻翼宽扁、眉脊明显、颌部突出、发型卷曲或呈波状。原始澳大利亚人是如何来到印度的呢?一种学说认为他们可能是在冰河时期沿着陆桥来到印度的,就像印第安人在冰河时期穿越白令海峡从亚洲迁徙到美洲那样。还有一种学说认为原始澳大利亚人未必来自大洋洲,但他们在血统上与一些南太平洋群岛上的土著人种关系极为密切。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5)

事实上原始澳大利亚人在体貌特征上与尼格罗人有较多相似之处,尼格罗人和原始澳大利亚人在南亚混血繁衍形成了达罗毗荼人。如今在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分布着约为2.17亿达罗毗荼人。印度在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是无法被称为一个国家的,事实上古代的“印度”一词更多是一种地理和文化上的概念。印度文明最早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然而作为印度文明龙兴之地的印度河如今却属于巴基斯坦。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6)

大约在公元前2500~公元前17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就已出现了灌溉农业和城市建筑。在这里的考古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石器、青铜器和印章,印章上刻有至今没能破译的符号。当时的印度河流域采用和中东两河流域一样的灌溉农耕方式。除了栽种小麦和六行型大麦外,也栽种饲料豆、芥末、芝麻以及一些枣核和棉花。养殖业也在这时发展起来:当时这里的人们饲养的动物有狗、猫、牛以及各种家禽,甚至还有大象。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7)

印度河文明最早引起人们注意是18世纪哈拉帕遗址的发掘。在这里发现了大都市残址。此后50年再也无人注意这个遗址了。后来人们在以包含哈拉帕在内的旁遮普一带为中心东西达1600公里、南北1400公里的地域内发现了属于同一文明的大量遗址。目前人们发现的印度河流域文明最大的两个遗址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的人口规模均在4万以上。创造这一文明的正是印度河流域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8)

然而达罗毗荼人并不是今天印度的主体民族,由他们所开创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也不是今天印度文明的主流。可以说印度河文明同古埃及文明、中东两河流域文明一样是失落的文明。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印度河文明突然销声匿迹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一种古文明突然消失呢?目前最具说服力的说法是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从西北方向侵入印度河流域导致该地区的文明消失。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9)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开始出现在印度西北部并逐渐向南扩张,到了公元前6世纪初雅利安人已完全征服了开创印度河文明的达罗毗荼人。雅利安人取代这片土地原来的主人达罗毗荼人成为了印度的主体民族。雅利安人是一个游牧民族,但在入侵印度后逐渐出现向定居农业过渡的迹象。也许是通过向在农业技术上更为成熟的达罗毗荼人学习使他们掌握了使用畜力耕作、引水灌溉、施肥、轮耕等技术。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10)

大约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600年的历史时期正是雅利安人在印度的统治日益走向稳固的时期,这一时期印度出现了最早的宗教典籍《吠陀经》,因此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吠陀时代。整个吠陀时代一共诞生了四部《吠陀经》——分别是:《梨俱吠陀》、《耶柔吠陀》、《娑摩吠陀》、《阿达婆吠陀》。其中《梨俱吠陀》成书于公元前1500—公元前900年,所对应的这段时间被称为早期吠陀时代。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11)

另外三部成书于公元前900年—公元前600年,所对应的时间称为晚期吠陀时代。早期吠陀时代行将结束之时雅利安人掌握了冶铁技术,但就目前的考古发现推断当时铁的产量是相当低的。这时商品交换日益频繁起来,不过并没摆脱以物易物的原始阶段。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也使雅利安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此之前雅利安各部族内部成员并没明确的上下阶级尊卑意识。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12)

那时男性和女性共同参与劳动,随着劳动生产效率的提升使粮食和各种生活物资出现了剩余,而围绕这些剩余物品的分配问题就产生了最早的阶级分化,在这一过程中本来由部族成员自发推举的首领开始逐渐向专制君主过渡。时光进入到晚期吠陀时代后以铁器的日渐普及为标志使雅利安部族的生产力得到飞跃式的发展,原来被视为不适宜耕作的森林和沼泽地带也被开发出来。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13)

与此同时牛和大象等大型动物被用于农业生产,人们开始总结出适宜耕种的季节时令。这一切使各部族的剩余物资开始呈几何级数膨胀,也就进一步刺激了正处于权力日渐强化过程中的各部族首领们。各部族首领们为了进一步掠夺财富开始频繁发动对其他部族的战争,而战争恰恰是最需要统一号令的,至此雅利安人已彻底由原始部族过渡到阶级国家形态:部族首领们开始由部族成员推举转变为世袭。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14)

在长期的战争中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扩张到恒河流域,印度文明的中心开始逐渐向恒河流域转移,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8世纪位于恒河上游的居楼和般陀罗两大部族率先过渡到国家形态。同时日益繁重的农业劳动和军事战争使女性难以胜任,于是逐渐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局面——女性只能从事家庭内的事务,逐渐开始与外面的社会脱节,与此同时在身份地位上也日渐成为男性的附属,父权制社会逐渐形成。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15)

种姓制正是雅利安人进入阶级社会的标志性产物,事实上种姓制是雅利安人为适应新的统治需要而发明的。雅利安人非常清楚自己与黑皮肤的达罗毗荼土著居民在肤色上的区别。作为征服者的雅利安人有强烈的种族优越意识,因此极为排斥与达罗毗荼人融合。现在有的历史学家认为:雅利安人之所以发明种姓制就是为了起到种族隔离的作用,关于这点大家可以参考美国、南非等国曾存在过种族隔离制度。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16)

雅利安人为避免与被他们视为低劣民族的达罗毗荼人联姻会导致玷污高贵的雅利安血统而使用种姓制这一工具人为地将两个种族隔离开。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征服者的雅利安人自然居于高种姓的地位,而作为被征服者的达罗毗荼人则处于低种姓地位。当然雅利安人为种姓制蒙上了神秘的宗教主义色彩,从而使作为被统治者的达罗毗荼人相信种姓制等级出自于神的意志。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17)

根据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前身)的教义:创世之神的四个孩子繁衍出了日后的四大种姓。这四个孩子一个由神的口中生长出来,一个由神的双臂生长出来,一个由神的大腿生长出来,一个由神的脚生长出来。以此作为依据将祭司阶层被称为婆罗门,王室以及为其征战或从事行政管理的文臣武将称之为刹帝利,平民称为吠舍,奴隶称为首陀罗。事实上在这四大种姓之下还有一种不被承认的“第五种姓”。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18)

“第五种姓”被称为达利特人或不可接触的贱民,他们甚至不被视为是人,所以不列入四大种姓之内。各种姓必须严格按自己的种姓从事特定的职业,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同行、共餐,跨种姓通婚更是被视为大逆不道。印度教的种姓制禁止高种姓女子嫁给低种姓男子,也禁止与非印度教徒缔结婚姻,违反这些规定的夫妻俩以及他们的后代都会沦为贱民阶层。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19)

低种姓的人走在街上必须时刻小心,甚至不能让自己的影子遮住高种姓人的影子,因为这会玷污高种姓人的纯洁,所以有时低种姓人出门甚至要随身携带两块板子一路敲打,以提醒路人自己即将路过。由于在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不同种族之间不能通婚,因此各自的后代基本都保留着原来的种族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种姓和种族肤色几乎是对应的概念。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20)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使这一种族上的划分不再与现实完全吻合:征服印度的雅利安人并非铁板一块,而是由诸多不同的部落构成的。一开始这些部落作为征服者战胜了作为土著的达罗毗荼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使雅利安各部落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于是一些雅利安部落开始和达罗毗荼部落结盟以对抗其他雅利安部落。与此同时随着雅利安人进入阶级社会后自身也发生了阶级分化现象。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21)

在这一过程中部落首领、祭司等特权阶级成为了高种姓,而广大的平民百姓则成为了低种姓。那些和雅利安部落联盟的达罗毗荼部落的首领也开始被列为刹帝利种姓,而达罗毗荼人的祭司也开始成为婆罗门。与此同时雅利安人内部那些被征服部落的子民以及因贫困而卖身为奴的雅利安人则沦为低种姓。所以时至今日印度的种姓和肤色已并非完全对应的关系。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22)

今天印度南部的黑皮肤的婆罗门同样会以贵族自居,而印度北部的白皮肤、灰眼睛的贱民也不会因为他们的白皮肤而地位有所提高。印度的种姓制规定:只要男女其中一方为贱民,无论另一方原来是何种姓,他们的后代皆为贱民。继雅利安人之后马其顿人、大月氏人、突厥人等外来征服者一波接一波来到印度,千百年来印度人似乎已习惯了各种不同的征服者的统治。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23)

在这一过程中印度次大陆绝大多数时候是以一种分裂的形态呈现在世界历史舞台之上的,统一的印度民族这一概念始终未能在他们的脑海中生根发芽。尽管印度号称文明古国,然而实际上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印度更多只是一种地理文化上的概念而并非一个国家。恰恰是后来英国的殖民统治才使印度得以被整合成为统一的政治实体。纵观印度的历史几乎就是不断被新的入侵者征服的历史。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24)

雅利安人、马其顿人、大月氏人、突厥人、英国人等入侵者轮番踏上印度的土地,而正是伴随着这一次次入侵使印度的种姓制越来越深化:新来的统治者往往与原来的高种姓阶层合作统治这片土地,从而避免自己被在人数上占优势的低种姓阶层所同化或颠覆。种姓制就这样在印度延续了三千多年。种姓制看起来是如此根深蒂固,那么当真就没人试图反抗吗?事实上“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印度。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25)

种姓制在印度的的确确是根深蒂固,然而在印度历史上反种姓制的呼声也从未停止,有的种姓制反对者甚至本身就出自于高种姓阶层:出身刹帝利阶层的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就以自己众生平等的思想观念对种姓制提出尖锐的批评。公元前4世纪的难陀王朝以及后来的孔雀王朝都大力提倡乔达摩·悉达多这种众生平等的思想观念。这两个王朝的开国之君一个是王室的理发师,一个是为王室饲养孔雀的奴隶。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26)

也许正因为这两个王朝的君主本身就出自低种姓,所以他们大力倡导众生平等的观念,然而孔雀王朝灭亡后维护种姓制的势力卷土重来。在种姓制的束缚下人们尊重的并不是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知识阶层,而是生来就居于高种姓的人士。比姆拉奥·拉姆吉·安贝德卡尔作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双料博士学位的达利特人在回到印度后所感受到了却依然只有歧视。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27)

安贝德卡尔发现:在印度达利特人不能自由选择职业和自由恋爱,不能和高种姓的人待在同一间房子,甚至不能踩到高种姓人的影子,因为那会玷污高贵者的纯洁。1947年8月15日印度自治领成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宣布成立。独立后的首任印度总理尼赫鲁任命比姆拉奥·拉姆吉·安贝德卡尔为自己的司法部长并责成他起草印度宪法,这位印度宪法之父以宪法的形式否定了种姓制在印度的存在。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28)

根据印度宪法第15条的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第17条则明文规定废除“不可接触制”。如果现在去问印度人关于种姓制的问题,那么得到的答复将会是“我们早在几十年前就已废除了种姓制”。然而种姓制当真已被废除了吗?毫无疑问种姓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在印度早已成为历史,然而种姓制留在印度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却依然根深蒂固。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29)

在印度种姓层级最高的婆罗门不及人口的4%,却占有七成的司法权及接近半数的国会席位。低种姓阶层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命权都无法得到保证:2008年8月印度比哈尔邦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因此印度政府对救灾一事拖拖拉拉,导致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在印度最低种姓儿童疫苗注射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印度全国平均识字率为63%,然而最低种姓的识字率却只有55%。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30)

拥有世界第二大耕地面积的印度却需要从国外进口600多万吨粮食,即使如此印度仍有40%的儿童因缺乏食物而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这些儿童几乎全都来自低种姓阶层。印度男性会按自己的种姓明码标价地向女方索要嫁妆,而3000万左右的低种姓光棍就成为了印度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在根深蒂固的种姓制传统下警方面对高种姓男子对低种姓女性的性侵、骚扰基本都是装聋作哑。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31)

印度媒体曾报道:一位女子仅仅因为向一位达立特人给了一杯水就被公公婆婆带到河里脱光衣服,然后被送到庙里接受酷刑和强制性的悔过。身为贱民实际上就意味着被剥夺了与其他人接触的机会。在法律制度上废除种姓制之后印度人的社会生活依然还是受到种姓制这种千年陋习的影响,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设法解决这一问题。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32)

1950年安贝德卡尔在使用宪法武器否定种姓制后创办了印度第一家为达利特人提供教育的学校——弥兰陀学院,这所学校在后来的印度历史上为数十万低种姓者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1951年安贝德卡尔辞去了身为中央政府高官的司法部长一职,全身心投入到为达利特人争取权益的公益活动中去。1956年10月50万达利特人在他的带领下皈依了宣扬众生平等思想的佛教。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划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33)

尽管两个月后安贝德卡尔与世长辞,但因为他为反种姓制做出的贡献而被印度佛教徒尊奉为菩萨。近年来可能最为我们中国人熟知的种姓制的批判者当属阿米尔·汗——他通过他的电影试图唤起印度人对女权缺失问题、儿童失学问题、低种姓儿童的营养不良问题等社会问题的关注。时至今日种姓制依然是印度社会的一大顽疾,但与此同时抨击种姓制的呼声也日益强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