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记》《查全善传》查全善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1962)字为美,号鸣皋,安徽繁昌铜山查村人查全善十五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东方中学高中师范科,继入安徽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第五期民政组,毕业后曾任繁昌县立铜山、岳山两初级小学校长、县城关镇镇长、保兴圩区区长、国民党党部繁昌县委常委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出任笫三战区皖南游击支队上尉指导员、中队长、副大队长等并兼任繁昌县委常委、副县长等职,积极投身到抗战前沿,皖南事变时期他利用自已在国民政府官员身份,暗中保护被打散的新四军将士,在国民党繁昌县党部昼夜搜查新四军散兵的危难关头,将新四军二十多名受伤及作战人员藏在铜山家中,提供吃、住后因举报,他得知消息后安排家丁连夜让他们穿上乡丁服装并送至长江边渡江到无为查全善为抗日战争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945年起在任繁昌保定乡乡长期间,他爱民如子,从不加捐加税、克扣粮饷,甚至还自掏钱财帮助任职地贫困百姓交纳短缺税费,属地百姓无不称他为“查青天”查全善由于在读书期间在校的生活费、学费大部分都是由查氏宗祠、公堂提供,他念念不忘查氏家族对他的抚育、教导及家训,工作后他时常接济贫困查氏族人,凡查氏族人种他的土地他不收任何租金,劳力少的家庭农忙时还让其家丁帮忙,在家乡被誉为“ 查善人”“查善人”这个誉称至今传颂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查姓的历史名人?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查姓的历史名人(中华查氏人物志)

查姓的历史名人

《名人传记》《查全善传》

查全善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1962)。字为美,号鸣皋,安徽繁昌铜山查村人。查全善十五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东方中学高中师范科,继入安徽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第五期民政组,毕业后曾任繁昌县立铜山、岳山两初级小学校长、县城关镇镇长、保兴圩区区长、国民党党部繁昌县委常委。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出任笫三战区皖南游击支队上尉指导员、中队长、副大队长等并兼任繁昌县委常委、副县长等职,积极投身到抗战前沿,皖南事变时期他利用自已在国民政府官员身份,暗中保护被打散的新四军将士,在国民党繁昌县党部昼夜搜查新四军散兵的危难关头,将新四军二十多名受伤及作战人员藏在铜山家中,提供吃、住。后因举报,他得知消息后安排家丁连夜让他们穿上乡丁服装并送至长江边渡江到无为。查全善为抗日战争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945年起在任繁昌保定乡乡长期间,他爱民如子,从不加捐加税、克扣粮饷,甚至还自掏钱财帮助任职地贫困百姓交纳短缺税费,属地百姓无不称他为“查青天”。查全善由于在读书期间在校的生活费、学费大部分都是由查氏宗祠、公堂提供,他念念不忘查氏家族对他的抚育、教导及家训,工作后他时常接济贫困查氏族人,凡查氏族人种他的土地他不收任何租金,劳力少的家庭农忙时还让其家丁帮忙,在家乡被誉为“ 查善人”。“查善人”这个誉称至今传颂。

1948年至1949年3月,渡江战役拉开帷幕,以蒋华兴为队长的解放军先遣侦察分队渡江侦察时与国民党军巡逻部队遭遇发生枪战,多名战士受伤并躲藏在玉米地里被抓捕,关押于保定乡公所,夜间查全善利用查哨机会将乡丁支开,将解放军侦察兵偷偷释放并赠衣、赠药。他为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渡江战役结束,蒋华兴念及查全善的救命之恩和对渡江战役胜利的贡献,经上级领导批准从南京赶往保定乡寻找查全善,准备携其随解放大军南下,却不料他已回到故里铜山查村,当其老母亲高老太得知消息后将其锁在其它房内,不同意和蒋华兴见面并不同意查全善随部队而行(因为查全善是出了名的大孝子),所以在劝说一天一夜无果后,天亮时蒋华兴才含泪而别。 解放前夕,查全善主动将其在安庆地区的千亩良田献给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安庆人民政府,并积极鼓动本地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向人民政府交出了土地,成为繁昌地主阶级最开明人士。

解放后在镇压反革命时,查全善主动自首,羁押期经过多方调查核实,加之任职地百姓和家乡父老乡亲集体担保,最终以无罪释放并发放红色证书。后在家庭成份划分时被定为“破产地主”。 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后来查全善又多次被人污蔑诽谤直至押送牢房而不被收监,1962年5月18日晨查全善因不堪屈辱含恨而终,享年五十七岁。铜山查村(含外姓)群众以及所有他生前任职地群众都自发为其送殡。

《 查世荣传》 查世荣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1999),男,贵州毕节人,新安查氏迁黔毕始祖查洪儒后裔。

查世荣的一生,主要从事两大事业:一是教育教学,二是续谱统谱。他民国初年毕业于师范学校,毕业后从教。解放前曾受贵州银行总经理刘希夷之聘,创办白泥井小学,并任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小学民办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数十载,他始终坚持尽职尽责,秉承教书育人的信念,最终桃李满园,为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查世荣的一生,都与族谱息息相关。他是继乾隆五十七年查上蹇首次修谱和咸丰元年查绍魁续修族谱之后的贵州毕节查氏第三代修谱人。早在1950年庚寅冬月,他就为毕节查氏族谱增编了四十代排行,并送呈族叔查兴周(字定国)斧正、族兄查世英、族弟查世恩、族侄查泽钧、查泽富、族孙查继伦、查继元等校阅,一致赞同后作为贵州毕节查氏排行;1963年癸卯正月,他又为“重垒毕节小坝场祖茔”记序,为先祖墓茔的翻新作了重要记录;1977年七月,他带领侄子泽信、泽富遍访黔西、清镇、贵阳等地族人,为续修族谱搜集到了大量宝贵资料;1979年秋,经打听得知四川叙永茅篱查姓系过继顾姓还宗者,为族谱增添了一条重要信息;1981年辛酉三月,合族为入黔始祖洪儒、妣罗氏勒石刊碑,他为之作序,在毕节查氏族谱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82年他作为三修族谱的领修人,并为族谱作序;他还遍访四川茅篱、云南威信等地族人,并为云南威信果着底的查氏族人统一了排行,他到各地访查姓宗亲时,都要摘抄族谱留给当地族人,使其知道本宗来龙去脉。

查世荣的一生,为教育,尽职尽责,桃李满园;为族谱,跋山涉水,不畏艰辛,不计得失,自费走访了川、滇、黔查氏族人的散居地,理顺并统一了远迁族人紊乱的字辈派行顺序,亲手撰写了《黔毕查氏宗谱》手抄本十二卷,为研究黔毕查氏历史渊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为延续弘扬查氏谱牒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查世荣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为族人留下的十二卷《查氏族谱》手抄本,堪称宝贵资料。他的功劳,值得所有查氏族人铭记,他的功劳,值得后世子孙颂扬和效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