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故里河南哪里(老子故里是河南鹿邑)(1)

老子故里河南哪里(老子故里是河南鹿邑)(2)

告 诉 全 世 界

老子故里 河南鹿邑

鹿邑位于河南省东部,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的老子,宋初著名学者、道家修士陈抟,均诞生在这里。老子所著《道德经》,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经典,是除《圣经》之外发行量最大的著作。太清宫、明道宫等纪念老子的文物古迹保存完好,2001年老君台、太清宫遗址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老子故里旅游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老子故里河南哪里(老子故里是河南鹿邑)(3)

鹿邑县境内有关 老子的名胜古迹众多。太清宫是老子生地留下的最重要的纪念建筑。现存有太极殿一座,唐柏三株及历代碑刻十数通。其中唐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碑文是玄宗 对道德经的释文,为文物之珍品。太清宫北一里许的洞霄宫是纪念李母的建筑群,存有正殿及周部分殿宇,宋真宗御制御书并篆额的先天太后之赞碑就位在这里。

老子故里河南哪里(老子故里是河南鹿邑)(4)

鹿邑县城内的老君台是唐代明道宫院的一部分,老子年轻时曾在此讲学,老君台又为传 说中的老子得道成仙之地,故又名为升仙台,台高数丈,古柏森森,历千年而不毁。此外,鹿邑县境内还有隐阳山,赖乡沟、万教之祖牌坊、孔子问礼处、九龙井、 望月井、武平城、陈抟庵等名胜古迹。

老子故里河南哪里(老子故里是河南鹿邑)(5)

太清宫始建于东汉桓帝延熹八年(165年),初名老子庙。唐高祖武德三年,李渊追认老子为始祖,以老子庙为太庙,大兴土木,修建殿宇;唐乾封元年,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诏建紫极宫;唐光宅六年,武则天追封李母为"先天太后",并建洞霄宫以祀李母;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十三年,加封老子为"高上大道金阙天皇大帝",亲为《道德经》作注,并御书全文镌立《道德经注碑》一通,于天宝二年下诏改紫极宫为太清宫。唐末毁于兵火。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赵恒亲率群臣朝拜太清宫,立“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先天太后之赞碑”等碑刻。并重修太清宫,“庙貌比唐时有加”。宋末"靖康之乱"时太清宫再次被毁。金、元、明、清历代对太清宫均有修建,但规模均不如初。

老子故里河南哪里(老子故里是河南鹿邑)(6)

太清宫成为历代文人骚客流连驻足的好地方。谢灵运、李白、杜甫、苏辙、范仲淹、欧阳修等都曾在这里留下大量尊老崇道、咏物状景的珍贵诗篇。党和国家领导人杨尚昆、胡耀邦、张爱萍、杨得志、朱镕基、温家宝也先后游览了这块圣地。

老子故里河南哪里(老子故里是河南鹿邑)(7)

史料记载:老子故里古称“苦”、“真源”、“谷阳”、“仙源”、“卫真”等。在历史上,曾有三位皇帝颁诏钦改鹿邑县名,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唐高宗亲临鹿邑拜谒,于乾封元年(666年)下诏改县名为真源,寓鹿邑为真理(道家思想)的发源地。武则天称帝后尊李母为先天太后,于载初元年(689年)下诏改真源为仙源,意为老子是得道成仙之人,而老子生地则为仙之源。宋真宗到鹿邑拜谒后,下诏改县名为卫真,以表明他比别的朝代更捍卫老子及思想(真理)的至尊地位。元朝之前,老子出生地县名一直为卫真。

老子故里河南哪里(老子故里是河南鹿邑)(8)

隋朝开皇18年,与之相邻的武平县内因“麋鹿甚多,常闻鹿鸣”而已经将县名改为鹿邑县。《许志》曰:“元初避水东迁,今地并卫真,仍曰鹿邑,而旧鹿邑废。”区划设置十分明了:卫真和鹿邑两县合并后,县名沿用“鹿邑”,治所迁至“卫真”。自元朝开始,县名沿用至今。

老子故里河南哪里(老子故里是河南鹿邑)(9)

历朝历代的太清宫遗址因黄河泛滥、泥沙堆积,被掩盖在黄土下。

1997年和2000年,考古专家分两次对河南鹿邑太清宫遗址考古发掘,发掘出一处含龙山文化遗址、西周墓葬、东周夯土基址和大型马坑、唐宋建筑基址、碑刻及明清建筑的大型文物古迹群。出土后风化损毁严重,又封土回填。

下图为回填前的太清宫唐宋建筑基址——

老子故里河南哪里(老子故里是河南鹿邑)(10)

老子故里河南哪里(老子故里是河南鹿邑)(11)

老子故里河南哪里(老子故里是河南鹿邑)(12)

老子故里河南哪里(老子故里是河南鹿邑)(13)

老子故里河南哪里(老子故里是河南鹿邑)(14)

老子故里河南哪里(老子故里是河南鹿邑)(15)

老子故里河南哪里(老子故里是河南鹿邑)(16)

老子故里河南哪里(老子故里是河南鹿邑)(17)

老子故里河南哪里(老子故里是河南鹿邑)(18)

老子故里河南哪里(老子故里是河南鹿邑)(19)

老子故里河南哪里(老子故里是河南鹿邑)(20)

老子故里河南哪里(老子故里是河南鹿邑)(21)

老子故里河南哪里(老子故里是河南鹿邑)(22)

老子故里河南哪里(老子故里是河南鹿邑)(23)

老子故里河南哪里(老子故里是河南鹿邑)(24)

1928年,鹿邑这座县城里,诞生了一位著名天文学家,他叫邵正元。1948年,邵正元随国民党赴台湾。1953年8月,邵正元从台湾大学毕业后,考入美国哈佛大学,并获得天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邵正元留校任教,一直在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从事天文观测和研究,他在行星研究和观测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一生中共发现7颗小行星,为永远纪念生养他的故土鹿邑县,他将其中一颗小行星(国际编号第4776号)命名为“鹿邑星”。在赠送给中国鹿邑老子学会的照片说明中这样写道:“这颗小行星命名为中国河南省东部的一个县城鹿邑,是因为鹿邑是春秋时代一位有传奇性的大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出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