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时光机#先给二爷扮演者陆老师上柱香。

虽然正史并未记载三人结拜。但关羽死后,连曹魏方面都认为刘备会发动复仇之战。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有哪些简单概括(大白话叙述三国演义)(1)

但是刘备的儿子刘禅娶了张飞的两个女儿先后为皇后,刘禅生了两个公主,一个嫁给关羽的孙子,一个嫁给了了诸葛亮的儿子。

关羽的孙子不仅是驸马,还是虎贲中郎将,负责皇宫和都城的护卫,必然是备受信赖的人才会被任命。

而张飞的次子一直陪着后主去了洛阳,也算是站好了最后一班岗。

关张其余子嗣也多受信赖和重视,但可惜很多天不假年。

也就是说,刘关张的情谊一直流传到了第三代孙子辈,直到蜀汉灭亡。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有哪些简单概括(大白话叙述三国演义)(2)

人家那是涿郡起兵开始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关系当然很好,一般三代后亲兄弟都不会往来了。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御三家刘备、关羽、张飞桃源三结义,欲白手起家。他们推举未来的“蜀汉之颜”刘备主持大义,性格孤傲的关羽为老二,老三是脾气像个小孩子的张飞。

在立业初期,御三家加上他们早期的重要成员简雍四处奔走。他们颠沛流离,没有固定的城池,小驻短裙城,明日便去了长裙城,往来反复。

与他们的颠沛流离相对的是,曹操势力拿下了天子,平定了半壁江山,被称为“国民势力”。御三家虽不服曹操,立曹操为“公式对手”,但人在屋檐下,哪有不低头,为了更好的发展势力,只有和曹操紧密联系,偶尔甚至还要投奔一段时间。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有哪些简单概括(大白话叙述三国演义)(3)

他们的核心队伍里增加了赵云。此人年少时青涩英俊,但后来逐渐霸气尽显,有大佬风范。

能力极强,可以独当一面,刘备离世后依然为蜀汉建功立业至今。

即便人才逐渐涌现,因为曹军势大,刘备军依然无法发展起来。刘备又怕自己一家独大,迟迟不占主要位置,常让简雍站。简雍虽兢兢业业,也在初期立下了功劳,却不足以让刘备势力壮大起来。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有哪些简单概括(大白话叙述三国演义)(4)

正当刘备一筹莫展之时,有世外高人向刘备举荐:有一龙一凤,得其一可安天下。

这龙是“卧龙”,名为诸葛亮此人年轻时一直躬耕于农村,却知天下事,才华横溢。若能将卧龙培养起来,必能成功。

刘备大喜,赶忙去农村求见。然而刘备不知道,卧龙很不喜欢别人来自己家里,性格又傲娇。

因此,刘备屡次拜访卧龙,卧龙却故意不在。

这次,刘备又来拜访,卧龙依然闭门不出。张飞常常饮酒闹事,曾经醉酒犯过大错,这次他喝醉又急了:“这卧龙要是再不出来,我就放一把火给他烧出来!”刘备赶忙阻止:“三弟,万万不可。”

在刘备三番五次拜访之下,傲娇的卧龙终于同意。

再说那一“凤”,名为庞统,乃是荆州名士,早期放荡不羁,一副不良打扮,因此常不被重视,甚至这“凤”字也带有贬低之意。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有哪些简单概括(大白话叙述三国演义)(5)

刘备却不在意,不仅决心重用他,还在对抗曹操的最关键时期,让他来carry全场。

诸葛亮也初出茅庐,担任主要位。虽然一开始大家总体比较信服他,但也有人并不看好。

他趁着夏天炎热,几把火把曹操烧退,终于人们开始意识到诸葛亮起飞了。

同时,刘备又招揽了第二批人才,如黄忠、魏延等。

老黄忠年龄最大,但却武艺高强,每次战役基本都会被选拔。魏延的才干极佳,也有振兴蜀汉的野心,但却被认为有二心,思想行为常常有一些别国的元素。

魏延郁郁不得志,而且性格直率,常常表露出不满,虽一直被任用,却也总不敢重用。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有哪些简单概括(大白话叙述三国演义)(6)

关羽武艺强大,早年斩颜良诛文丑,立下汗马功劳。但后来逐渐体力不支,常常中箭,虽意志坚强刮骨疗毒,然而箭伤日益难忍。

关羽意欲归隐,让刘备念旧日之情,又信任他的能力,独挡曹军。

吴国上司孙权一直联合刘备势力,早期给了刘备军崛起的重要资源,这次又要与关羽结好。

关羽大意,并不设防,结果竟反被捉住。刘备、诸葛亮等人闻知此事,皆痛哭流涕。

从此,关羽再无音讯。

此时的刘备势力已达到顶峰,人才济济,资源也足够,刘备和庞统配合也更加默契,取西川的过程十分顺利,地盘越来越大,但因为人才变多,庞统单人带军的机会越来越少。

行进途中,刘备这次还是让庞统任c位,并赐予他好马。入川有两条路,一条是近路,一条是远路。

远路无人防守,庞统本应绕远路,但他却错选近路,被射下马来,离开了刘备。

刘备再次痛哭流涕。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有哪些简单概括(大白话叙述三国演义)(7)

入西川的途中,又招揽了第三批人才。因为本人对蒋琬、费祎、李严等人的生平不够了解,此事便不在话下。这里主讲第一批人才的故事。

言归正传。自庞统离开后,我们都知道刘备是基本不会自己做主要的,这时便开始重用诸葛亮。

刘备势力虽没有被削弱太多,但毕竟第一批人才正在逐渐减少,也显出一点颓势。诸葛亮此人不爱用险计,喜欢按熟悉套路出牌,常用些平淡的“wowwow计”维持稳定,常无法取得大胜。

刘备知道,随着自己的年龄的日益增长,亲自振兴蜀汉的机会越来越有限了。这次,他决定在最后时刻拼一把。

这次,刘备亲率最后的第一批人才,亲自做主力军。

然而,因为战术失当,这次战役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效,蜀汉近年缓慢削弱的现象也并未因此改观。

刘备再次痛哭流涕,他知道,自己带领蜀汉走下去的时光就到此为止了。

他动情地对诸葛亮说:“你一定要好好辅佐刘禅啊。我心里也清楚,蜀汉百姓都是更尊敬你的。

如果他不才,你可以取而代之。”诸葛亮哭着说:“皇族才是顺天理的事情,我只能尽全力辅佐他,怎敢取代!”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有哪些简单概括(大白话叙述三国演义)(8)

自此,刘禅继承大统,第一批人才诸葛亮主掌大局,赵云在外战屡立战功。诸葛亮兢兢业业、悉心培养接班人,第三批、第四批人才逐渐也开始发挥作用。

百姓虽认为刘禅能力不足,常有非议,但也认为他还年轻,尚有成长空间,又加上他是皇族正统,因此只是有怨言而不造反。

刘禅也表现不错,他虽身居皇位,但重大场合不争功,常常放权给有能力的人。

蜀汉本土吃饱喝足,对刘禅的统治还算满意,然而,南方的蛮族却不干了。

南蛮信息相对闭塞,许多蛮人只服从刘备那一批德高望重之人,听说换了刘禅做主公,十分震怒。南蛮王孟闻然,率一众蛮兵,起兵攻蜀。

可孟闻然虽有几个亲信,终究是屡战屡败。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有哪些简单概括(大白话叙述三国演义)(9)

诸葛亮以德服人,每次捉了孟闻然便问他服不服,孟闻然一概回答:“不服!待我整顿军马,再来与你大战,必把你关入我蛮地大牢!”诸葛亮不禁其言,将其释放。渐渐,蛮人皆知诸葛亮之善意,人心离散,加之孟闻然年事已高,无力再战。

第七次被捉拿时,孟闻然流着眼泪说:“七擒七纵,自古以来也未有过这样的事。我虽是蛮人,也并非厚颜无耻之人。”

从此,孟闻然及蛮兵归顺蜀汉,许诺绝不再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