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承受之重:潘祖荫与大盂鼎】人生在世,对财富珍宝的欲求当可理解。然“吾生有期,财宝无限”,生命的长度取决于生活的厚度,承载财富的多少、能消受什么样的珍宝亦与生活的厚度成正比。

那么何谓“生活的厚度”?简言之,可理解为一个人对社会、对生活的付出。用高大上的话说,就是一个人生存的意义、价值、贡献。古人在这方面考虑得似乎更宽泛,认为一个人生活的厚度不只局限于本身,还与其周边环境、家族祖宗密切相关,把“意义、价值、贡献”概括到了“德”的高度。因此便有了通过占风水、行善积德来增进个人、家庭生活厚度的说法。所以朱元璋说自己能做皇帝并不是自己有多厉害,而是祖宗积德深厚的缘故;《左传》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民间流传的一个地方“三百年才出个大人物”,说的是环境、风水的灵性是有限度的。所有这些都表明,一个人生活的厚度,将决定生命中的拥有(包括财富、寿命)。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来个反向思考:如果一个人生命中所拥有的与其生活的厚度不匹配,将有什么后果呢?

对此,从先哲智者到下里巴人,从唯物史观到民俗文化,都不泛深度思考和明确警醒:“德不配位,必遭大殃”、“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求财恨不多,财多害人子”、“利不可独,独利则败”、“一分钱都要有命交”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言下之意,是告诫世人要自省、不贪婪、不独占,否则“后果严重”。

由此想到清末潘祖荫与大盂鼎、大克鼎的故事。

大盂鼎是大孟鼎吗(潘祖荫与大盂鼎)(1)

潘祖荫画像

潘祖荫(1830~1890),咸丰二年进士,排榜一甲第三名(探花),官至工部尚书。大盂鼎、大克鼎是名副其实的国宝级文物,特别是大盂鼎,与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一道被称为“古代青铜器四大重器”。

1889年,大克鼎于陕西出土后不久便被潘祖荫重金购得。大盂鼎则是左宗棠为回报潘祖荫一句“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救命之恩而送予的礼物。

奇怪的是,潘家作为苏州望族,不仅一直富甲一方,而且瓜瓞连绵、代有俊杰(潘祖荫的祖父是乾隆癸丑科状元、大学士,父亲曾官至内阁侍读,叔祖是乾隆乙卯科探花)。但到了潘祖荫这一代,潘氏兄弟均没有子嗣,只好从祖上四房里过继来潘承镜以传香火,但潘承镜结婚后三个月就去世了。

有人认为,潘家几代人财两旺、太过圆满,潘祖荫没有曾国藩的忧患意识,没明白求缺保泰的处世哲学,故圆满之后必然走向衰败。也有人认为,大盂鼎、大克鼎乃国之重器,一家私藏独占,便为不可承受之重。鼎虽珍宝,然置之不当,必反受其累。

从生活的厚度方面看潘家对财富珍宝的承载能力,上述说法亦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而且事出凑巧,谁也没有充足理由去否定这些推测。还是《曾广贤文》说得好:“广厦万间,卧眠七尺;良田千顷,日仅三餐。”知足常乐,常记自省、不贪、不独,当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

(大盂鼎、大克鼎于1951年由潘祖荫的侄孙媳潘达于无偿捐献给国家。)

大盂鼎是大孟鼎吗(潘祖荫与大盂鼎)(2)

大盂鼎

大盂鼎是大孟鼎吗(潘祖荫与大盂鼎)(3)

大克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