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显微镜科学实验(看显微镜下的小巨人)(1)

12月13日小海米海洋实验课继续在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小学开展,来自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实验测试中心的王飞飞副研究员为六年级两个班的同学们带来了“有孔虫(foraminifera)——大海中的‘小巨人’”的主题课程。

儿童显微镜科学实验(看显微镜下的小巨人)(2)

首先,王老师从生活入手,向同学们提问哪些属于身边常见的有壳类海洋生物。同学们积极回答,气氛热烈:蛤蜊、生蚝、扇贝、墨鱼……原来身边这么多生物都是有壳的。但是,很少有同学说出“有孔虫”这一物种。

接着,王老师从有孔虫也属于有壳生物切入向大家介绍了有孔虫的基本知识:有孔虫,是一类古老的原生动物,5亿多年前就生活在海洋中,至今种类繁多。由于有孔虫能够分泌钙质或硅质,形成外壳,而且壳上有一个大孔或多个细孔,以便伸出伪足,因此得名有孔虫。

然后,王老师又带领大家从有孔虫的种类、大小、繁殖方式、控制因素、食物来源以及地史演替等方面系统的了解有孔虫的各种信息。有孔虫种类繁多,包括1000多个属、34000多种,现今种类约6000余种;大多数有孔虫的尺寸只相当于一粒小米的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有孔虫的生殖方式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影响有孔虫生长、生殖和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温、深度和盐分,适当食物的是否易得,基质的性质以及氧气的供给等。

儿童显微镜科学实验(看显微镜下的小巨人)(3)

接下来,王老师又向大家展示了几种不同有孔虫的形态图。看,小小的有孔虫还真是奇形怪状呢。

儿童显微镜科学实验(看显微镜下的小巨人)(4)

那有孔虫到底有什么用呢?别急,看王老师慢慢道来。原来,有孔虫生存了数亿年之久,不仅可以用来确定地层年代,还能揭开沧海桑田之谜,我们脚下的陆地在几亿年前也是陆地吗?不一定吧,这就要靠有孔虫来确定了。另外,有孔虫还能用来推断古环境以及指导找矿,不同的生存环境会导致有孔虫表现不同的形状,因此合理利用有孔虫能有效推断出上古时代的环境情况。有孔虫还能用来制成工艺品供人们鉴赏。可以说是“多才多艺”了。

在实验之前,王老师总结了为什么有孔虫被称为大海中的“小巨人”。一是因为,有孔虫种类多,分布广,此为一“大”;二是因为,有孔虫生存时间跨度大,有数亿年之久,此为二“大”;三是因为,有孔虫作用大,前面已经做过系统地介绍,此为三“大”。如此的“大”结合起来,被称为大海中的“小巨人”不为过吧?

最后,清楚了理论知识,同学们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观察。看,他们一个个观察的多么仔细,俨然化身小科学家。

儿童显微镜科学实验(看显微镜下的小巨人)(5)

儿童显微镜科学实验(看显微镜下的小巨人)(6)

儿童显微镜科学实验(看显微镜下的小巨人)(7)

通过本次有孔虫的观察实验,同学们掌握了生活了数亿年之久的“小巨人”原来有这么多用处,但是也意识到,由于环境变坏,有孔虫数量已经大大减少,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爱护海洋,保护环境的意识。本学期,小海米海洋实验课将继续在各学校开展,助力青岛海洋教育事业发展。

编辑排版:赵艳群

了解小海米海洋实验课详情请0532-68068140。

儿童显微镜科学实验(看显微镜下的小巨人)(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