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哪句话让你瞬间泪崩(我们随口的一句)(1)

爸爸老是抱怨,“这双鞋穿了这么久了,咋个突然开始磨脚?”

妈妈也会唠叨,“这两天老是睡不好觉,感觉有点上火。”

……对于父母的重重复复,我们常常无动于衷。

然而,你说好久没吃回锅肉了,下次回家,饭桌上是不是一定会有这道菜?

你说自己家里缺了个什么东西,他们是不是马上买好后就给你亲自送来?

我们的随口说说,往往让父母大动干戈。

他们就是这样,总是千方百计想要满足我们的愿望,即使是他们不曾了解的、陌生的、一无所知的领域,也会想尽办法去帮我们实现。

随口说了句想吃小土豆

我爸就悄悄开了一片荒

我从小爱吃土豆,特别是每年土豆新上市时,我妈妈煮饭的时候,总喜欢放点小小的土豆,再加一点熬猪油剩余的油渣儿。等到我放学后,我还没进家门,就能远远地闻到一股夹杂着土豆和米饭气息的香味。至于锅里的锅巴,更是我的最爱,朝锅底的一边焦黄得已分不太清楚土豆和米粒,而另一边的土豆或米粒还依稀可辨,咬上一口,一边是焦脆,一边是软糯。这一锅饭,不需要菜都可以吃上三大碗。

后来慢慢的,菜市场的土豆变得越来越大,有时候买一个土豆都能做一大盘菜,但不知道为什么,入口都比较“沙”,吃起来颇觉寡淡无味。想买点以前那种土豆,还真的很难,尤其是鹌鹑蛋大小的小土豆,根本不可能在菜市场买得到。我妈也摇摇头,“大土豆个子均匀,产量高,以前那种土豆,产量低不说,大小不一,选起来麻烦。而且但凡小点的土豆,都被串串店、烧烤店的老板包了,我们根本不可能买到。”

记得去年秋天的一个周末,我们一家人出门秋游,路过附近一个小镇,在集市上看到当地农民摆着自己种的土豆售卖,这土豆大的不超过鸡蛋大小,小的只有鹌鹑蛋大小。哎呀,好久没有看到这种土豆了,我如获至宝,连价都没有讲,就把他提篮里七八斤土豆全部买下。

这些迷你土豆的味道果然比大土豆好,煮熟了简单放点佐料拌上,小小的土豆,入口即化,带着咸、辣、酸、香一路直奔到胃。我边吃边感叹,“现在吃点这种土豆,真的要凭运气啊,谁知道什么时候才又遇得到呢?”

上周周末,我妈从郊区老家进城看孙女,提来一大口袋小土豆。我惊喜惨了,连忙问她在哪里“淘”到的?她笑着说,你老爸去年年底种的,今天上午才挖出来,新鲜吧?

老爸种土豆?开什么玩笑!细问我妈才知道,去年秋天我吃土豆说的那句话,老爸在一边听了去,就当了真。他悄悄留了一些土豆做种,然后在小区外的荒坡开辟了一小块地,自己研究种起了土豆。据我妈说,我爸担心土豆长得太大不好吃,都没用太多肥料,主要就用草木灰来当肥料。几个月后,土豆收获了,老爸把最小的土豆选出来给了我,一口气让我妈带了十多斤来,并表示地里还有……

这些菜市场买不到的土豆,可以煮熟了拌着吃,也可以像小的时候那样做一锅土豆焖饭,只是如今都是电饭煲煮饭,锅巴的感觉是找不到了,即或如此,味道也不是市场上那些外地大土豆可比的。老爸还送了一些土豆给邻居朋友,都获得好评,这让他非常开心。那高兴劲儿,堪比炒股遇到一个涨停板。前两天打电话时,他已经表示今年还要继续种土豆,而且准备到附近乡村,跟农民好好讨教讨教。(花椒)

全家都是霸道又暖心

害我再不敢随便开口

我的母亲要是放到热播电视剧里,角色一定是会让迷妹尖叫的暖男,就是那种女主角随便站在橱窗前赞叹了一句,“哇,这条裙子好漂亮啊。”然后就辛苦攒钱一个月,为她买下了那条裙子的那个人。

然而我,作为她散发母爱的惟一对象,有时候是吃不消的,因为我随口的一句话,都会变作她绵密又执著的爱。

去年,单位体检,我有一项指标数据过高,医生建议多吃蔬菜,少油少盐。回家之后,坐在饭桌前的我,指着我妈做的西兰花随口点评:“西兰花很不错哦,可以清理血管,提高免疫,而且我觉得炒出来味道也好。”

这句话就这么被我妈听进去了,入心入脑。于是从那天开始,我每周末回家吃饭,桌子上必有一道菜是清炒西兰花。而且这道菜,她和我爸都不得吃,是专门为“觉得还不错”的我一个人而炒的。所以,我每次都要一个人吃完一整朵西兰花!如果我不吃的话,我妈就要吼:“你自己说你喜欢吃这个,我才给你弄的哈!”就这样,吃西兰花的日子还在持续。

就是这么规律的被西兰花喂养,导致我现在看到“西兰花”这三个汉字时,身体都跃跃欲呕,我觉得我的身体已经要对西兰花过敏了。

还有前段时间,我嗓子有点不舒服,看电视的时候清了清喉咙,小声咕哝了一句:“啊,想喝点儿金银花水。”其实就是日常叫唤一声而已,就像我说,“好想和刘昊然吃饭啊”或者“好想去巴黎看铁塔啊”一样,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就是纯粹的无病呻吟嘛。然而不一会儿,我就看到我妈换了一身衣服,边换鞋她还边给我说:“你张阿姨喊我下楼耍会儿。我们就在院子头逛,我一会儿就回来,不带钥匙了哈,等会儿你给我开一下门。”

最后我发现,张阿姨并没有邀约我妈到院子里耍,我的这位亲生母亲默默下楼,到街对面的药店提了一袋金银花回来。等我睡了午觉慵懒的起床,看到客厅的茶壶已经泡好了一大罐金银花水。我赶紧问:“妈,你专门下去给我买的金银花啊?”我妈却是云淡风轻地回了我一句:“正好看到楼下药房今天搞会员日活动,买东西都5折,我随便买的,泡起都冷了,你要喝就喝,不喝算了。”

我妈这么暖心的习惯可能是遗传,因为我的外公外婆对很多不经意的小事情也都是会记在心上的。今年过年我去外公家吃饭,他家的板凳是实木的那种,夏天坐着很凉快,但是大冬天的体感并不好,我一坐上去就随口说了一句:“哎呀,沙发坐起好冷噢。”二老没有接话,也没有理我。过了两天我又去他们家蹭饭,一进门就发现他们买了一床新的毛绒毯子,平平整整的铺在了冷冰冰的沙发上。我一坐上去就懂了:嗯,肯定是为我铺的。

看看,我们家的人是不是都是霸道又暖心的男主人格!(小扶)

只是摆了个龙门阵,

父母就记到了心头的小本上

我看到网上有人说,其实每个父母心头都有一本小本子,你的哀乐喜好他们也许不懂,但你的要求需要,他们会努力记到这本小本上,尽可能地去满足你。

还真是!

有一年到朋友家做客,吃了一碗看似普通的圆子汤,但觉味道鲜美无比!一细问才知道,搭配肉圆子一起煮在汤里的,是清香扑鼻的雪白昙花——是的呀,就是“昙花一现”这个成语里的那个昙花!

回家就把这个当做稀奇讲给了爸妈听,顺便又用毕生积累的全部形容词把这道菜大加赞美了一番。我爸也是大吃一惊,叹道:原来那个昙花还可以吃啊!

接下来的几年时光里,并没有机会再吃到这道神奇的菜式,就渐渐地把昙花圆子汤抛到了九霄云外。突然,一个夏天的傍晚,我爸在阳台大声喊我出去赏花,我一边狐疑一片黢黑有啥花可看,一边还是慢悠悠地走去了阳台。

顺着手机电筒的微光,我看到三角梅的身后,大片大片的墨绿长叶上,吊着一个淡粉色细长的红龙果似的东西,我惊异的问我爸那是啥子怪物!我爸一脸得意的回复了两个让我更加诧异的字:昙花!

哈,什么?就是“昙花一现”这个成语里的那个昙花吗?我爸也不着急,又慢悠悠吐出一个字:等。

等待昙花开放的时间不是太长,但我的双腿还是被肆虐的蚊子咬了7个大包。完全打开的昙花迅白、闷香,第一次竟开了4朵。也不等我多赏,我爸提着剪刀就把4朵尽数剪下,第二天,它们就变作了餐桌上那盆鲜美无比的昙花圆子汤。

菜市场又买不到昙花。听我妈说,我爸简直看不得我说起那个昙花圆子汤多么多么好吃时的一脸馋相。于是就到处打听谁家有昙花,最后他骑自行车跑到他华阳的一位战友家里,剪了两片叶子回来自己种植。昙花可以通过叶插培育,但叶插成活后,至少要等上两三年才会开花……

现在,我们家每年都能收获大量昙花。每次开花,都是雷打不动的晚上赏花,第二天煮汤。每每把新鲜的昙花煮成了鲜汤,我都会感叹:没想到当初只是摆了一个龙门阵,我爸还真悄悄咪咪给我种出了一株花呢!(李小姐)

一边骂我没用

一边为我跑腿

大概是去年冬天吧,气温很低很低,外面又下着雨,我在书房开着空调,在电脑上赶作业。还是觉得冷得不行,不打字的时候,把左手压在大腿下还好,但需要控制鼠标的右手一直露在外面,感觉已经冷得不听使唤了。我只好跑到客厅倒了一杯鲜开水,捧在掌心取暖,顺嘴就自言自语抱怨了一句:“嗨,这个屋头也太冷了吧,我双手冻得冰欠!”

我爸在沙发上坐着看电视,听到我说的就接了句嘴,“你说你年纪轻轻的,怎么比我一个老头还怕冷?”他一边骂我没用,一边顺手把搭在他腿上的小毯子揭下来递给了我。

我接过毯子又回屋赶作业去了。没一会儿,我爸就过来敲我的门,递来一个刚刚加好热的崭新暖手宝,“多穿点嘛,你们年轻人要风度不要温度嘛,你连毛裤都不穿,你不冷哪个冷嘛?”

“我两个脚杆又不冷,冷的是我的手得嘛……”我还在辩解。

“拿去。”我爸嘴上说得云淡风轻,但他这么冷的天还专门出门给我买充电暖手宝的行动已经出卖了他。哪怕我已经是二十多岁的人了,可在他眼里,我还是那个不会照顾自己的小娃娃。(木子)

毫不犹豫地去做

让这个家更温馨

自从儿子上小学后,周末就被英语班、足球训练和小提琴课占满了。要是家里老人想孙子了,就轮流到我们这边来住上一小段时间。儿子四年级,踢球摔折了腿,去哪儿都不方便,干什么都不利索,这下课也不补了,训练也暂停了,每个周末就空出时间来了。

儿子奶奶做的家常菜特别好吃,所以我们那时几乎周周都带他回爷爷奶奶家。有一次儿子在饭桌上说,想吃“重口味”的小龙虾。那时候小龙虾刚刚流行,他只是偶然尝过一次。我觉得儿子只是心血来潮随口说说,就没有接他的话,倒是他奶奶听到了,念叨了两句,抱怨我们大人不懂事,不该带着小孩在外面吃“那种东西”。

第二周爷爷打电话让我们一定回去,我还以为有什么事呢,忙忙慌慌赶去,结果饭桌子正中一盘红彤彤香喷喷的爆炒龙虾尾——听说是奶奶转了好几个菜市才买到的,听人讲小龙虾都是在河沟捞的不干净,又在家养了两天。我们去的那天早上,她又用牙刷,把每一只小龙虾里里外外刷了个干干净净……

唉,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这种事了。在老年心里啊,孩子的随口一说(可能他自己后来都忘记了),却让他们毫不犹豫地去做。而做这一切,都只为了让孩子高兴,让这个家更温馨更美好。(珍洋)

扎扎实实感受到了

满满当当的母爱

想起刚到成都工作的那一年,和我妈打电话时随口说了句异乡和家乡的不同,“这里都不怎么吃馒头的,顿顿都吃白米饭,有点想你做的白面馒头了……”电话那头的妈妈笑我没见识,说:“天府之国那么多好吃的,你怎么只知道馒头!”然后在电话那头哈哈大笑。

然而没过几天,我妈就从老家专门来看我了。看她两手空空的来了,我当时还开玩笑,问她咋不给我带点老家的特产?我妈默默收拾好行李,就匆匆到楼下超市买了自发酵面粉,给我蒸出一锅馒头。结果自发酵面粉效果不佳,蒸出来的馒头松松垮垮,完全没有老家馒头的劲道。第二天,我妈又拉我带她去附近的大菜市,重新买了面粉。

才待了一个星期我妈就回家了,美其名曰要回去照顾我爸。因为工作的关系,我都没来得及带她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逛逛。她走的那天晚上我回到家,拉开冰箱,看到密封着家乡味道的馒头、饺子,扎扎实实地感受到了母亲满满当当的爱。(小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