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不小心掉进坑里了(我的车掉进了坑里)(1)

作者 | 林庆强 立案庭 副庭长

去年,西安奔驰女车主往车顶霸气一坐,为全国吃瓜群众揭开了汽车4S店的一些隐形套路。正规4S店尚且如此,不甚规范的分级经销商和二手车交易市场更是遍地是坑。

坑在哪里?如何避开?来,一起上路吧!

01

第一坑:“爱情”让人盲目

车不小心掉进坑里了(我的车掉进了坑里)(2)

小孟喜欢汽车。他逛车展的时间比见女朋友的时间还多,终于有一天,他没有了女朋友——但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找心爱的汽车。

一天,他在一家车行里发现了心仪已久的GT86。

“兄弟,好眼光啊!这是我们刚到的巡展车,性价比一流……”

老板一脸真诚。

“好是好,就是不是全新的。”

小孟含情脉脉地抚摸着大灯。

“你看看仪表盘,就300多公里,跟新车有区别吗……”

老板开始在耳边吹风。

“公里数是不多,就是少了倒车影像……”

嘴上虽这么说,小孟握着方向盘爱不释手。

想要货,才挑货。像小孟这样,老板见多了,索性再加把火:

“兄弟,我看你也是真心,这样吧,少开点票,我再送你整车贴膜,谁都不亏。”

小孟当天就签了合同,付完全款,眼中只有这辆“爱车”。

过了两个月,小孟打算给“老婆”来个全身护理。当4S店工作人员登入系统时,他傻眼了,购买时里程表上明明显示300多公里,怎么现在系统里显示28000多公里。

反复确认后,他这才发现上当了:不仅里程数相差几万公里,而且车子也不是什么展车,而是试验车。这下,车子配置少、发票不足额开的原因找到了。

他气冲冲地去找商家理论,得到的答复却是:合同备注事项已经写明,此车有公里数,购买人清楚同意。

无奈,小孟只能走上诉讼的道路。所幸的是商家这种违背诚实信用“概不退货”的霸王抗辩,法庭是不可能采信的。

像小孟这样,购买二手车时吃里程数亏的不在少数。原来,对我们来说很高深的调表,对行内人来说只是个简单的技术活。只要将调表器和车子的仪表盘相连接,通过修改调表器上的数字,就可以轻松控制仪表盘上的公里数。

其实,小孟作为“汽车发烧友”,对调里程表不可能没有耳闻,但当人们过于想得到一件事物时,就会无限放大它的优点却自动过滤它的缺陷,而狡猾的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软肋,从而成功兜售了瑕疵产品。

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热恋会让人选择性失智,狂热容易使人选择性失明。所以,迷恋文玩的人,更容易花大价钱买假古董;醉心养生的人,更愿意为假保健品买单……

借我一双慧眼,让我看清公里数:戒除对事物的盲目狂热,才能帮我们擦亮双眼。

02

第二坑:“贪心”让人吃亏

车不小心掉进坑里了(我的车掉进了坑里)(3)

莉莉成功的秘诀是“精打细算”,作为网店业主,她总是能够找到最便宜的货源,用最优惠的快递。这次买车,她也是货比N家。

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汽车销售的孙老板。一加微信,嘟嘟声就响个不停。

“听说姐准备买辆车,我推荐2019款宝马320Li,市价350000元,我这里只要275000元哦……”

孙老板热情推荐起来。

“便宜这么多,怕不是加价再打折吧?”

莉莉试探性地问。

“怎么可能呢,我跟李佳琦一样的啦,网络销售,去除场地费、中间商,全网最低价!”

孙老板的解释十分自然。

“你这车送什么东西吗?”

莉莉来了兴致。

“都这么便宜了还要送东西啊…这样吧,脚垫、贴膜外加保养都给你,你看行吗?”

孙老板亮出了底牌。

莉莉知道,这真的是市场底价了。机不可失,做生意就是要快。第二天,莉莉就去把合同签了。

都说“顾客就是上帝”,合同签订前,莉莉确实充分享受了上帝的待遇。可是,签完合同、付好定金,莉莉发现自己的“上帝”地位似乎直线下降。

最开始,孙老板回复微信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后来回复的内容变得越来越简单,最后语气变得越来越不耐烦。最可气的是,交车前一周突然说,这款车现在这个价格拿不到,要么换车,要么加钱。

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莉莉,当然没那么容易就范。先是去门店“商谈”,当然孙老板是不可能在的。后来又去消保委投诉,一投诉才知道,自己不是第一个受害者,已经有几个消费者都遭遇了类似情况。

消保委工作人员劝她,早点起诉吧,说不定过段时间,公司都关门了。果不其然,法院的传票发过去,已经无人签收。

几经周折,传票终于送达。开庭时,孙老板跟他卖的“云汽车”一样,缺席了。双倍返还定金的罚则当然适用了,只是能否顺利把钱要回来,还得看执行的结果。

莉莉深深叹了一口气:早知道,就不贪这些小便宜了,在4S店买多好!

这些年,我们经常看到“清仓大甩卖”,结果清仓几年,货越清越全;“亏本大甩卖”,结果甩卖几年,反而不亏本了……作为消费者,精打细算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我们光想着自己心里的小九九,忘了商家还有大算盘。这也是商家“假性让利”屡试不爽的原因。

其实,我们薅到的“羊毛”,哪一根不是出自羊身上。所以,下次看到“螳螂”时,多想想我们身后是不是站着一只虎视眈眈的“黄雀”。

否则,你可能跟莉莉一样:交了真金白银,买的却是“云汽车”、“云房子”。

03

第三坑:“盲信”让人上当

车不小心掉进坑里了(我的车掉进了坑里)(4)

大春才35岁,头发已经有些稀松了。看得出,来沪打拼这些年,应该没少熬夜。

今年5月,大春咬咬牙要给自己买辆车。千挑万选,避开了所有的4S店,来到了一家私人汽车销售公司。

故事的开头总是相识的,暖心的茶水、可口的点心、周到的服务,合同很快就签了。还好,经济不算宽裕的大春,只交了5000元定金。

到法庭上来时,法官听到了两个版本的故事。

消费者大春版

法官:怎么你们合同里没有约定交车时间?

大春:吃点心的时候,我问了,他们说保证1周可以提车。

法官:要买的是雪佛兰沃兰多耀享版风暴灰颜色,怎么合同只写了灰色?

大春:正吃着呢,销售大姐说知道什么颜色,写灰色就行了。她说做生意最讲诚信。

法官:那你退钱,去找过那位销售大姐吗?

大春:找过啊,但她后来离职了。

销售者贾老板版

法官:被告,原告说你们逾期无法交付车辆?

贾老板:合同里写的清清楚楚,颜色:灰。灰色我们一直有啊,是原告自己不要罢了。再说了,合同里也没有约定什么时候交车。

法官:原告和销售人员的微信聊天记录里说一周交车,颜色是风暴灰。

贾老板:这个人早离职了,跟我们没关系。而且,风暴灰和海崖灰都是灰色,哪个灰不能开?原告就是想给自己违约找借口。

真是一出“眼前的黑不是黑,你给的灰是什么灰”的闹剧!看来有必要给老板解释一下职务代理行为和格式合同的解释原则。

休庭调解时,大春表示只要能把定金退回来就行,自己就当买个教训。贾老板见无利可图又有台阶可下,便爽快答应,当场把钱退了。

案子虽然调解了,但我心里总有隐隐的担忧:现实中,很多人都像大春一样善良,愿意相信他人,这本是好的品质。可是,有些商家却利用他人的“善”行不义之举,约定一些模棱两可的合同条款,以便可以“进退自如”,趁人不备狸猫换太子。

像大春这样,能为几千元坚持到法院的人,毕竟少数。更多的人,在商家的“太极功”下,会选择妥协,或慢慢变成色弱:分辨不出风暴灰和海崖灰是不同的灰、象牙白和珍珠白是不同的白……

诚信诚信,商家先有“诚”,我们才能“信”,如果商家已经不诚,我们也不能一味盲信。所以,忘掉那些拍胸脯的“君子之约”,否则,最终我们可能得拍自己大腿。

看完三个故事,相信你对汽车商家的挖坑套路略知一二。当然,现实生活中的“坑”可能复杂得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商家挖坑也有规律可循,无非是利用消费者爱攀比、贪小利、好从众、惧权威、怕麻烦的心理,因人而异地制定 “私人挖坑套餐”。

最后,献上避“坑”三法宝:一戒痴狂,二戒贪欲,三戒盲信。如果不幸掉进坑里找不到北,也请记得法院的方向。

车不小心掉进坑里了(我的车掉进了坑里)(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