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界面四川

4月1日,成都高新区迎来托管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涉及的简阳12个乡镇两周年。从130平方公里到613平方公里的嬗变中,成都高新区勇担“东进”使命,成为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开辟“第二主战场”的排头兵。

两年来,在483平方公里的成都高新东区土地上,一栋栋高标准安置新居、人才公寓和现代化校园拔地而起,不用再翻越龙泉山,远程医疗服务让群众与优质医疗资源面对面,高效政务服务实现了群众家门口办事,处处可以看到有份量的增长、有感受的发展、有实物量的变化。

两年来,成都高新东区开工建设学校15所,新开办学校3所,新增学位3360个,改造提升学校24所,共惠及学生24670名;新增为老服务站64个,社区养老院2个,惠及老人24886人;新增社保服务点13个,新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181个,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77756人。

两年来,为加快构建城市基础承载力,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共开工重点建设项目53个,总投资81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23个,总投资327亿元;人才公寓等产业配套项目6个,总投资224亿元;公共服务配套项目16个,总投资170亿元;绿化景观项目8个,总投资95亿元。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成都“东进”战略极核,高新东区将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理念推进片区综合运营开发,推动天府奥体城、绛溪北起步区、航空智慧物流产业园、航空科创产业园、TOD站点等重点片区加快建设,努力以高质量发展成为成都做强主干支撑、服务多支发展的核心区域,助力成都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

最新成都国际空港新城(成都高新空港新城降临)(1)

坚持产城融合

加快构建城市基础承载力

乘车沿成都市区出发,翻越龙泉山,逐渐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波光粼粼的湖水——这是成都高新东区三岔湖。登上湖边的马鞍山观景平台远眺,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的自然风光尽收眼底:背靠绵延的龙泉山脉,面向27平方公里的三岔湖,其间遍布苍翠密林。

“山、水、港(天府国际机场)都是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的核心资源。”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空港新城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园城市”的理念,以自然生态本底为依托,展现“山环水绕、错落有致、大开大合、城园交融”的城市总体风貌,实现山、水、城相融共生,建设世界公园城市典范。

据了解,在天府国际空港新城今年的重点项目建设名单中,专门列出了绛溪河公园、汇流公园、城市中心公园等公园项目。

“绛溪河公园总面积达到约25平方公里,汇流公园也有1.5平方公里。”负责工程建设的成都高投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周泽林介绍,“一般城市公园的面积都是以平方米来统计,而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的公园大多按平方公里计算,一平方公里相当于100万平方米。”

尤其是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的绛溪河公园,几乎相当于一个县城的面积,堪称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的中央公园,未来将是最重要的“绿肺”,为天府国际空港新城提供优良的生态本底。目前,该公园的概念性规划及城市设计全球征集工作进展顺利,已评选出3个优胜方案,正加快推进方案报审和成果转化,“预计4月份启动示范段景观工程建设。”

今年以来,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已陆续启动马鞍山观景台景观提升、三岔湖环湖慢行步道空间等一系列绿化景观项目,并开展丹景山山地公园、18号地铁沿线绿化公园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离开三岔湖,继续乘车向东,很快来到三岔镇社区工程三期项目现场。这将是一个配套完善的社区。根据现场规划图,除了住房,社区还将有农贸市场、养老服务设施、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幼儿园和综合健身馆等。

界面四川在现场看到,三岔镇社区工程三期已全面封顶,其中,社区工程已经进入装饰装修阶段,预计8月份消防站和派出所将投入使用。此外,人才公寓正在加紧施工,目前共18万平方米在建,总共将建42万平方米。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人城产’逻辑,把“筑城”放在优先位置,推进‘治水、植绿、筑景、成势’生态建设和价值转换。”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依托天府奥体城全力以赴做好世界性体育赛事准备工作,吸引人口和产业向东部新城集聚。

最新成都国际空港新城(成都高新空港新城降临)(2)

保障天府国际机场建设

空港新城加快整体成型成势

驱车从天府国际空港新城西侧三岔湖出发,一路向东,直达天府国际机场。在沿途的绿树掩映、湖光山色中,建设中的工地不时掠过车窗,这片巨大而繁忙的工地即使在今年春节期间,依然热火朝天。

这里是成都高新东区正在建设中的天府国际机场,它位于成渝相向发展的主轴线上,未来将拥有6条跑道,具备年旅客吞吐量9000万人次和货邮吞吐量200万吨的承载能力,将成为成都对外开放、连接世界的枢纽和窗口。

从世界范围看,围绕机场建设空港城市已成为大的趋势,借助机场构建的空中通道,可以把全球的人流、货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资源联系在一起,让城市更加高效地融入全球发展。

“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因港而生,也会因港而兴,天府国际机场相当于整个空港新城的心脏,它能不能顺利建成投用,决定着新城的未来发展。”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自空港新城管委会组建以来,一直将保障机场建设运营作为首要任务,加快推进保障机场建设运营的道路工程、能源保障等项目建设,满足机场2020年基本建成需要。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四所所长于伟介绍,为按照国际一流水平推进天府国际机场建设,中规院、SOM、麦肯锡等多家国际国内顶级设计机构参与规划编制,耗时一年半,形成了天府国际机场战略规划、产业规划、分区规划、城市设计以及各类专项规划在内的完整的规划体系。

按照规划蓝图,未来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将围绕当下最前沿的朝阳产业,打造优质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努力建设一座生活城市,吸引全球创新创业人才,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航空枢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核,通过构建通达全球的、多层级的空铁联运网络,助力成都成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门户枢纽城市。

最新成都国际空港新城(成都高新空港新城降临)(3)

教育资源辐射东区

开办新建一批优质小学

“自托管简阳12个乡镇以来,我们着力完善高新东区教育、医疗、文化等基础功能,促进区域城乡融合发展。”成都高新区基层治理与社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年来,空港新城新开工建设学校15所,新开办学校3所,新增学位3360个,改造提升学校24所,共惠及学生24670名。

刚到成都高新区东区时,成都高新区工作人员张世鹏没想到,这里教育硬件设施竟如此落后,“大部分学校还存在旱厕、独楼梯、陋室、洼地、大班额等,几乎所有学校都没有操场,学生课余时间没法体育锻炼,无形中框住了孩子们的未来。”

对此,成都高新东区三岔镇的三年级小学生易向轩(音)很有感触。“两年前,我读一年级,上课的老校区灰暗破旧,现在我和同学们搬到了明亮的教室,新学校有宽阔的篮球场任我们撒欢,还有美丽的空中花园,连我家也从瓦片房搬到现代便利的安置小区。”

据了解,为提升高新东区的教育质量,成都高新区创新机制,实行高新南区学校领办,对高新南区和高新东区教育资源进行系统整合、无缝对接。在去年开学的三岔湖小学,高新实小选派了优秀管理干部和名优骨干教师,组建强有力的领办团队,促进管理资源、教师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辐射引领。

“我们将以高新实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建设与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发展相匹配的高品质教育。”三岔湖小学校长石美然说。

除三岔湖小学外,去年以来,成都高新东区还高标准开办了幸福小学、芦葭实验学校;建立三岔学区共同体、石板学区共同体、草池学区共同体和高中发展共同体,实施结对合作、资源整合、联动发展;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推进七中空港校区项目实施;为18所学校加建22部钢结构楼梯,硬化6所学校运动场;化解超大班额89个,对17所学校进行提升改造,有效整改国家“20条”办学底线反映的问题,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去年10月以高分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督导评估。今年将持续推动现有存量学校进行提升改造,实施校园文化工程。

远程医疗服务进东区

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咱成都知名的专家,这下看病可方便多了!”家住高新东区的毛大姐腿伤长期不愈,去市里的大医院看一次病耗神费力。多亏远程医疗服务,通过视频连线,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专家团队多科协作,为她远程联合会诊。线上病情分析、专家组讨论,半个小时就制订了符合当地医疗条件的最佳治疗方案。

此前,由于乡镇卫生中心基础设施不足,医生的医疗水平有待提高,成都高新东区居民要看大病就得前往中心城区,光路上奔波就得两小时左右,更别提排队挂号候诊的时间,因此“就医难”一直是东区群众就医的痛点。

托管高新东区后,成都高新区联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启动“互联网 医疗健康”临床会诊平台建设,并在医联体模式的支持下,首次与三岔镇中心卫生院(高新区第三人民医院)开通了远程会诊服务。

“除了综合性的远程会诊外,还将建立单科、单病种等不同的区域医疗协作模式。”成都市一医院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在高新东区两家试点乡镇卫生院建立学科建设、人员培养、项目支持等长效协作机制。同时,强化应急协作,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东区居民提供强有力的医疗保障。

据了解,两年来成都高新东区聚焦全民健康,不断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升乡镇医疗服务水平,先后落实232名乡村医生保障性待遇,新增为老服务站64个,社区养老院2个,惠及老人24886人。

力推乡村振兴

促东区群众多渠道就业创业

在成都高新东区芦葭镇烈士村,年轻的毛治群是为数不多的“留守”青年之一。

2015年前,毛治群和很多家乡的年轻人一样在外发展,她和爱人在山西从事服装批发生意。在获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选址芦葭镇的消息,一直有着“土地情结”的毛治群同样决定返乡创业。“父辈们对土地有感情,但是有心无力,我们这代人几乎没有人愿意回家种地,我想要尝试并有所突破。”毛治群回忆。

回乡后,毛治群在自留地种起了草莓,建立芦葭镇第一家草莓基地。“头年情况很好,一亩地有1万多元的利润,种了6亩地,赚了十多万。”但顺风顺水的毛治群并没有满足,虽然种植草莓多年,她仍在不停摸索最佳的种植技术。今年,她甚至有了“无土栽培”的大胆设想。

针对毛治群这类回乡创业青年对现代农业技术的需求,成都高新区充分利用科技、信息等优势,开展“创新大讲堂”“创业沙龙”“技能大比武”等技能培训和互动交流活动。“去年以来,已开展各类专场培训40余次、培训返乡农民工200余人次,多名农民工通过兴办合作社踏上创业致富之路。”成都高新区基层治理和社事局相关负责人说,不仅如此,成都高新区还为农民创新创业提供“税费减免”“融资贷款”等多项扶持。

去年,毛治群当选为成都市人大代表。她在2018年成都市两会上提出了为草莓购买“农业保险”的建议。很快,她的建议在成都高新区得到落实。成都高新区财政补贴75%,种植户出资25%,共同为芦葭镇的草莓买了一份“保险”,种植户创业风险进一步降低。

如今,芦葭镇的草莓种植规模从当年毛治群一家的6亩发展到了1000亩。“这里以后就是机场跑道,”毛治群指着身后的土地说,“乡村在振兴,家乡发展有未来。我希望出门在外的年轻人都可以回来发展,家里也就不再有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了。”她说,2018年,她的草莓基地年收入20多万元,今年,她希望扩大再生产。

据了解,未来5年,成都高新东区还将规划建设4个特色小镇、10个特色村、3个田园综合体,创建5个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结合天府国际空港新城规划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典范和现代都市人的新故乡。

力推“仅跑一次”“审批不见面”

高新东区政务中心办件量破11万

两年前,成都天府空港新城政务服务中心和12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同步开启。作为“高新服务”品牌在高新东区的延伸,两年来,这里充分发挥窗口单位示范引领作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企业注册登记、劳动保障、社会保险等一系列便捷服务。

为打通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天府国际空港新城政务服务中心分为A、B、E三个大厅,A厅主要针对企业办理企业服务,办理企业进驻等相关事项,B厅则针对群众个人,比如婚姻登记、个人税务办理、会计证办理等业务,E厅则主要是房地产方面,为办事群众提供服务。如今,“仅跑一次”和“审批不见面”乡镇清单的出炉,更是扎实服务到群众心坎里。

作为成都“东进”主战场,企业抢先入驻成都高新东区已是大势所趋。天府国际空港新城政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中心挂牌投用以来,各窗口持续深化“一站式”服务模式,设立综合服务窗口,采取“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受审分离的方式,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变“企业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实现“一窗通办”。

“高效优质服务一直是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的重点,两年里,天府国际空港新城政务服务中心深化‘放管服’改革,发挥窗口单位示范引领作用,让群众和企业能享受到更贴心、更便捷的政务服务。” 天府国际空港新城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今年2月底,天府国际空港新城政务服务大厅共受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119962件,其中即办件111816件、承诺件8146件,当场办结率93.2%,接受咨询91356人次。

“‘东进’战略是成都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作出的重大部署。”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合作治理,推动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建设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增强东区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不断推进“人城产”融合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城,实现居民幸福感、生活品质和产业能级的显著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