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已经在上海和北京扎根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决定将目标瞄向中国“更南的地方”,这个地方谱写过“春天的故事”,有着异常活跃的市场经济和大量伴随着时代潮水而涌现的民营企业,他们想要在这片创新自由的土壤上栽种“管理之花”,最终实现全面辐射长三角、京津冀以及粤港澳三大经济圈的目标。

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此后,这座中国南海之滨的城市,用创新引领着发展,用包容迎接着开放,用奋斗书写着未来……一路披荆斩棘,谱写了一个小渔村向现代化城市崛起的奇迹,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精彩缩影。

这精彩的背后,有时代浪潮与个人梦想交织迸发的无尽力量;有无数勇立潮头的企业家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有志在为这片市场经济更为创新自由的土壤送来前沿管理教育的商学院的涓涓滋养……

播下一颗种子

1997年5月,张维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应时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张国华的邀请来到中欧,出任EMBA首任课程主任。张维炯清楚地记得90年代后期陆续有来自华南和香港地区的外企管理者和一些初创民营企业家开始关注并参加短期培训课程及EMBA课程。他敏锐地意识到:深圳的管理教育市场大有可为。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典型窗口,活跃的市场经济催生了大量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对于系统化地学习管理知识有非常大的渴求。一名企业家在创业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疑惑,很多时候只要犯一个错误,就会损失成百上千万,与其将这笔钱亏损掉,不如投入一小部分到商学院学习”,张维炯将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归结为学习的欲望与需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时我们瞄准深圳的管理教育市场是对的。”

中欧国际的学校在哪里 为什么中欧会选择在深圳建校(1)

2002年,张国华副院长(左)与白思拓(Alfredo Pastor)副院长在深圳联络处成立仪式上

20多年前,在华南区域尚未有成体系的国际化管理课程见诸世面,大陆的企业家们想要学习基本都要去上海或者北京。当时中欧高层经理培训部(现“高管教育”部门)的刘湧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助理,中欧深圳校区首席代表)在广东进行了大量客户拜访及前期拓展工作,陪同院领导及部门领导拜访了华为、乐百氏等多家知名企业,并和时任高管教育部门领导何俊、李月庆一起建议并推动了学院设立深圳联络处,由高管教育部门负责运营,最终得到了时任管理委员会4位中外院长的批准。2002年7月18日,中欧深圳联络处在威尼斯酒店举行了成立典礼,并将联络处设立在国际商会大厦A座。此后,从这间不足100平方米的办公室出发,中欧正式开启了在粤港澳经济圈“创业”的历程

“创业”维艰

中欧深圳联络处成立之初,招聘的第一位正式全职员工就是孔飙(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深圳校区运营主任),他的前东家是环球资源旗下杂志《世界经理人》,中欧经常在上面投放高管教育课程广告,并且中欧建设上海浦东金桥校园初期收到的第一笔大额捐赠也来自环球资源。因此,对于“中欧”,孔飙早有耳闻。当时的中欧亟须在深圳开拓业务,孔飙有着外企丰富的业务拓展和区域销售管理经验,很快就被录用了。

中欧国际的学校在哪里 为什么中欧会选择在深圳建校(2)

2002年7月18日,忻榕教授在深圳进行主题演讲

那个时候,通信远不如现在发达,很多企业的官方网站也不完善,要寻找客户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对着黄页上的企业名录一家家打电话、依靠传真发送中欧课程资料,使用“扫楼、地推”的方式。传真发过去往往石沉大海,业务拜访过程中吃闭门羹也犹如家常便饭……

孔飙回忆:20年前中欧在华南名气有限,没有固定的办学场所,高管教育课程从推广到开班有点像打游击,上门拜访客户的阻力很大,进展并非一帆风顺。作为深圳联络处唯一的销售人员,孔飙不仅要通过最原始的方法寻找客户,还要处理联络处所有的杂事。时隔多年,刘湧洁还清楚地记得:孔飙开着一辆富康车,既要出去拜访客户,还要在开课时负责接送教授、运送课程运营所需的教材和物料。

中欧国际的学校在哪里 为什么中欧会选择在深圳建校(3)

2004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华南论坛

很快,中欧以一名“拓荒者”的姿态闯入了华南这片管理教育尚属空白的市场。刘湧洁说:进入深圳时,人们不仅对中欧品牌没有认知,对管理教育的必要性认知也不够,我们通过教育客户创造了一个管理教育市场,做了无数“第一次吃螃蟹”的事情。

到2004年底,中欧在深圳地区逐渐拥有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刘湧洁回忆:“中欧高管教育课程为首届EMBA深圳班的开设打下了基础,首届EMBA考生中有很多人参加过高管教育课程的学习,对中欧的课程质量和教学服务体验高度认同。”

也是在这一年,深圳联络处有了4名员工,办公室、会议室再加上储藏室,90平方米的空间显得十分逼仄,在四处寻觅之后,最终搬到了位于华侨城的新办公室,迎接2005年首届EMBA深圳班的开班。

中欧国际的学校在哪里 为什么中欧会选择在深圳建校(4)

中欧员工在华侨城汉唐大厦合影

第一个EMBA深圳班

1993年,夏国新来到深圳,一直专注于服装行业,从最初的歌力思服饰品牌到歌力思实业,企业规模越做越大。到了2005年,夏国新明显感觉自己越来越忙碌,花在公司事务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他说:“企业越是发展,越是发现需要学习的内容太多了。”夏国新需要系统地学习管理知识来帮助自己解决当时的困境,从耗时耗力的庞杂管理中抽身而出。

得益于市场经济活水的灌溉,深圳的企业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之势,这既给管理教育市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管理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95年,中欧EMBA课程在上海正式启动,这是大陆的第一个EMBA课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欧一直是国内EMBA教育的探索者,并且确立了国内EMBA教育的模式。到2005年,中欧EMBA课程已经运营了近10年,有了相对成熟的运营模式。

为了满足华南区域企业家对于管理教育的需求,中欧决定开设第一届EMBA深圳班,得到消息的夏国新立刻提交了报名表。在中欧的两年,夏国新最大的感受是“身边的同学一个比一个优秀,有太多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对于中欧提倡的中国深度和全球广度,夏国新十分赞同,他说:“中欧的课程包含了跨文化交流以及相应的跨国管理,如何激励、放权、监督等,这些内容对于经营企业很有帮助,拓宽了我的视野。”

中欧国际的学校在哪里 为什么中欧会选择在深圳建校(5)

2007年,夏国新和曾李青与同学在中欧之约上合影

这一年,距离腾讯上市还不到一年,作为腾讯合伙人之一的曾李青抱着充实自己的想法也来到了中欧,和夏国新一同成为首届中欧EMBA深圳班的同学。2007年,从中欧毕业的同年,曾李青离开腾讯成立了德迅投资,走上了天使投资人的道路。他说:“离开腾讯这个我一手参与创立的企业,因为我看得更高了;我原来只关心公司经营和利润,现在我更喜欢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因为我受到同学们和教授的影响,我从一个互联网企业的管理者,转变为对各行各业都能拿战略管理工具来分析一把的理论家。”

首届中欧EMBA深圳班的顺利开设,是中欧在深圳推动管理教育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也给日后中欧持续耕耘华南管理教育市场打下了基础。后来,曾给首届EMBA深圳班授课的梁能(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荣誉退休教授、时任EMBA课程主任)提到这个班时更是赞不绝口:“从入学到毕业,中欧内外有多少双眼睛在看着深圳班。因为,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祥地,而你们是中欧EMBA的第一个深圳班。谢谢你们交出了一份120分的答卷,一个也不少,老师人人夸!”

随着课程规模的逐步扩大,中欧在深圳的员工人数有了相应的增长,中欧深圳联络处也升级为深圳代表处,刘湧洁认为,这一升级对中欧在深圳的发展意义非凡:从原来一个部门的小分队,升级为中欧在华南区域的代表,带动正规军开始打阵地战了。

中欧国际的学校在哪里 为什么中欧会选择在深圳建校(6)

2008年,中欧HR管理实践联盟春季论坛

博林诺富特的日子

招收的EMBA学员去哪里上课?这是深圳代表处亟须解决的问题,最后定下来的基调是“不能再四处打游击了”。经过多次踩点与沟通,深圳代表处将上课地点选在华侨城博林诺富特酒店,并决定参照中欧上海校区对课室的要求与标准对这里进行打造。刘湧洁在后来的回忆里打趣:“EMBA课程对酒店的要求更严格、标准更高,相当于我们间接帮酒店提升了服务水平。”

中欧国际的学校在哪里 为什么中欧会选择在深圳建校(7)

2005年,EMBA同学在华侨城博林诺富特酒店上课

后来,华侨城博林诺富特酒店成为众多EMBA深圳班老校友心中难以忘怀的记忆,开车经过还忍不住多看两眼,回忆在这里学习世界前沿管理知识的日子:聆听大师授业解惑,与同学们切磋分享经验,讲到兴奋处金句不断赢得满堂喝彩的顾凯诗(Keith Goodall,英国剑桥大学博士),激情洋溢时情不自禁赋诗一首的相思山诗人许定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会计学教授)……

城市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对企业经营者的战略目光、创新意识、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蓬勃生长亦需要更为专业的管理教育。到2009年,只招收一个EMBA深圳班已经很难满足华南企业家深入学习的需求了,从这一年开始,中欧深圳代表处每年开设两个EMBA班以满足高速发展的企业管理者提升自我的需求。

中欧国际的学校在哪里 为什么中欧会选择在深圳建校(8)

2009年,中欧深圳教学中心启用典礼

同年5月,中欧深圳代表处搬迁至福田中心区荣超商务中心,拥有2间阶梯教室、1间平面教室、3间讨论室,这意味着中欧在深圳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教学点。朱晓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荣誉退休院长)充分肯定了深圳代表处对于中欧的战略意义:“中欧倾注力量改造深圳教学点,是符合我院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办好深圳教学点,不但可以满足华南地区对于高层次的管理培训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且还为我院在港澳特区以及西南地区扩大影响和开拓业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找准位置

苏锡嘉(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荣誉退休教授)常年活跃在中欧教学第一线,他总结了深圳班同学的特征:中欧深圳班学生中民营企业占比较高,很多是从零开始打拼起来的企业,他们来到中欧,想的并非是多赚多少钱,更多是为了探索自己后半生的人生道路应该怎么走,怎样在中国经济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2001年,刘金成在惠州创立了亿纬锂能,并许下宏愿:“要让全世界人民都用上我做的电池。”2009年,亿纬锂能上市,成为全国首批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之一。为了厘清商业世界的种种规律,突破企业发展的天花板,2010年刘金成来到中欧系统地学习管理。

刘金成感慨:市场上有声音说亿纬锂能总是能够抓住风口,其实我们只是在实践中验证中欧教授理论的正确性。如今,历经21年的快速发展,亿纬锂能已经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锂电池平台公司,同时拥有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核心技术及全面解决方案,产品广泛应用于物联网、能源互联网领域。其锂电池销售额及出口额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2021年国内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二。

“企业是推动社会发展最基本、最强有力的细胞,作为企业家,作为高层管理者,义不容辞地承担着中华民族跻身世界前列的重任”。这是张维炯对中欧学员的殷切期盼,“为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推动新时代商业文明贡献智慧,积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展现企业家应有的担当。”

2013年,刘金成和他的同学们已经从中欧毕业一年了,但在他们的心中一直有个遗憾:未能在毕业典礼上获得“善为奖”。(注:“善为奖”设立于2008年,是中欧对应届EMBA毕业生和班级在校期间在公益和慈善事业中所作杰出贡献的最高认可。)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共同成就一份有意义的事业,中欧EMBA 2010深圳班在毕业后成立了“玫瑰基金”,并在走访与考察后确定将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作为玫瑰基金的公益事业启程点,援建了恩美小学。

中欧国际的学校在哪里 为什么中欧会选择在深圳建校(9)

刘金成及中欧同学与恩美小学的孩子们合影

一波又一波的创业者及管理者走进荣超商务中心,在中欧这个充满浓郁学术氛围的平台上,吸收世界前沿管理理论,相互切磋、在交流中熔炼提升。为了满足华南企业家们多样化学习的需求,2017年5月,中欧在深圳开设了以“实际、实践、实战”为特点的总经理课程,得益于此前该课程在上海校区12年的成功运营经验以及中欧深圳代表处15年以来在华南企业家中积累的良好声誉,第一届总经理课程深圳班顺利开班,学员59名。

持续扩容

随着中欧在华南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位于荣超商务中心的深圳代表处逐渐显示出了掣肘:有限的固定课室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班级上课需求。2017年10月,中欧深圳代表处将办公地点搬迁至宝安梧桐岛秋分楼,正式升级为深圳校区,它上下6层,设有3个阶梯教室、2个平面教室、12个讨论室,可以容纳3个班级同时上课。

中欧国际的学校在哪里 为什么中欧会选择在深圳建校(10)

2017年,中欧深圳校区启用典礼

2005年,中欧开设首届EMBA深圳班时,李朋辉刚好以技术人员的身份加入丝路视觉,此时他还未曾想到日后这家只有几十人的公司会不断壮大,并成为计算机视觉数字创意领域首家上市公司,而他也在丝路视觉一路摸爬滚打、不断历练,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上市企业副总经理。

从过往的工作中摸索总结出来的零散的管理经验已经不够用了,李朋辉想去读书,他说:“对任何一家企业而言,上市都是一座里程碑,过去积累的经验很难服务于公司未来的发展,若想在一个不断壮大的企业中谋求更好的职业前景并推动企业的发展,不断地学习是唯一的路径。”

中欧国际的学校在哪里 为什么中欧会选择在深圳建校(11)

第一届总经理课程深圳班同学合影

2017年,李朋辉抱着将过去的管理知识“化零为整”的目标来到中欧,他选择总经理课程作为自己拨开纷繁复杂的商业世界迷雾的首个课程。在后来的管理中,他发现自己做决定时更有逻辑基础,也更加坚定。

如今距离李朋辉上一次从中欧毕业已经过去5年了,他感叹:2017年,我刚加入中欧时,丝路视觉的年营收约为4亿~5亿元,到2021年它的年营收已经达到14亿元左右。我想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丝路视觉好几位高管都是中欧校友,我们管理企业时,在立足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运用了从中欧学到的管理框架和战略思维。

2022年,李朋辉再一次坐进了中欧的教室,开启了新一轮的学习,只不过这次是以EMBA同学的身份。他说:“我要整理过去5年的工作经验,找到重新上路的机会。”

未来可期

2020年9月,汪泓出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3个月后,她专程来到深圳校区这个她一直关切的地方进行调研和考察,同时走访了前海。她说:“当年袁庚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口号时至今日在深圳也不过时,我们在深圳大地上始终能看到勃勃的生机与不竭的活力。身处粤港澳大湾区,深圳赶上了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而深圳校区处于这样的城市当中,自然也能从城市的发展中汲取向上的动力。”

中欧国际的学校在哪里 为什么中欧会选择在深圳建校(12)

2020年,汪泓院长一行走访中集集团

从2002年在深圳设立联络处,到如今中欧深圳校区已经在华南区域探索和耕耘了整整20年:从1个班,到近40个班(包括EMBA课程深圳班和总经理课程深圳班),从几十名校友到3000多名华南校友,从1位员工到1个可依托的团队,从租借酒店办学到拥有自己的教学场所,从名微众寡到蓬勃生长,其间不乏探路者的勇敢与困境,也有开拓者的荣光与冷遇,亦有传播新知的喜悦与忧虑……

谈起中欧深圳校区一路走来的历程,张维炯就像谈起自家只报喜不报忧的孩子,充满了自豪与关切,他说:“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受制于有限的办学资源,深圳同事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他们凭借着一股拼搏、创业精神,协调诸多资源,解决了这些问题,非常了不起!更要感谢这20年来中欧的教授们常年奔波于京沪深三地校区进行教学和企业调研,早期甚至很多访问教授都是从国外先飞到香港、再到深圳进行教学活动,非常辛苦!”

站在过去20年打下的坚实基础上,中欧深圳校区眺望着更远大的目标,持续追光而行。2021年,为建立中欧深圳校区的学术形象,促进深圳校区教研实力和产学研的发展,学院任命赵先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运营及供应链管理学教授)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教务长(深圳校区)。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五年发展战略规划中,深圳校区未来的发展也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汪泓介绍道:“将集全院之力加大对深圳校区的资源配置投入,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深圳校区新校址已经选定,相信明年就可以和大家在新校区见面。深圳校区未来的变化,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地理位置的变化,更是一种战略的变化、形象的变化。未来的深圳校区将继续通过办好高质量的管理教育为大湾区的企业管理者持续赋能,从而推动区域人才的培养和经济发展。”

中欧国际的学校在哪里 为什么中欧会选择在深圳建校(13)

2020年,汪泓院长与中欧深圳校区员工合影

对中欧深圳校区,汪泓寄予了深厚的期望,她说:“我希望中欧深圳校区能够和深圳这座城市一样,敢想敢闯敢拼,以无限的活力、饱满的热情和追求卓越的进取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取得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

时代大潮浩浩汤汤,一所商学院在粤港澳大湾区的20年,既是一座城市高速发展的20年,亦是一群永远追求更高山峰的管理者的20年……“因为认真,选择中欧;因为创新,选择深圳;遵从内心,追求卓越”——一所学校、一座城市、一群人,他们秉承着一致的精神内核攀登着心中的高峰,共同迎接下一个20年!


参考资料

1、中欧国际工商学院1994-2014;

2、中欧神话—亚太第一商学院的传奇创业史,李月庆、孟群舒;

3、活色生香中欧EMBA2005级深圳班班级纪念册。

来源 | 中欧华南

编辑 | 贺方泓

想了解更多?戳下方中欧直通车,小欧在等你喔!

中欧官网:涓鍥介檯宸ュ晢瀛﹂櫌(CEIBS) | CEIBS

,